文学看台1251 | 半墨评论林雪儿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欢迎关注公众号
拉到底部,有赞赏
有心画燕燕飞远,却把舞姿留嫩枝【+卓临江+林雪儿+吴雁程+於琦+李小星+酷欣+杨永超】
世态已更千重尽,心源不受
·半墨
素尘者,林雪儿也。
与素尘相识,迄今多年。初见她时,一袭纱罗,云鬟高盘,如汉代乐府《罗敷女》“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款款。
似此一天生灵秀之女子,而又出生书香世家,常日与经典对话,古典气息的熏陶,早已深入骨髓。加之一颗细腻女儿心,独有的体物观物之温情,使素尘一如这名字——素白如雪,洁净无尘。
人和人之间最是莫名,有的人一见倾心,就像故人归来,有的人却怎么都走不近。而与懂得的人只浅浅交谈,便是惊艳,便是恨晚……
余有幸与素尘同为社中好友,常于静谧之中互寄网聊。记得初加好友时,余曾问过,为何把自己朋友圈只设三天可见,其回答:人之而活,正是三天也。即“昨天、今天、明天”……
此等空灵而自适,空灵而自足之言辞,充满真趣,充满机理。素尘更是把它们记入于诗词当中,使人阅之,就能感悟到了清澈澄明,泉声灌耳。
诗之妙境,最是由心灵而发。静观万物,诗心在,物因我存,情为我生。
素尘以清新的笔触,淡雅的色彩,姗姗道尽世间尘劳,又使人入于净明禅境。
如:《思远人·有遇》
萧寺忘尘长散淡,缘底惹行客。此身犹故我,兰因缠绕,究竟未能息。
绮怀惜取莲花白,旧事研成墨。空著几溯洄,梦边钟鼓,穿花了无迹。
想俗世混沌,色空如一,有无相生,尘风静寂,自然之道,唯有诗人远俗,独悟山野,方能有此番感概。
又如:
《六日从鹏城回表姐金如偕志峰兄、丽娜等诸友邀紫林禅寺礼佛,不意竟遇恩姐幼绿》
因缘不相负,云路见容颜。
日暖玲珑处,风清缥缈间。
抚今疑似梦,忆昔坐忘还。
长愿溪花共,听钟南桂山。
这样的淡语,不镶表,不装帧,只在于寥寥数语记取光阴,收藏心绪。溪花共寄,听钟紫林,她之心事,她之挚意,都重叠成此间馨芬,物我两忘。
相偕禅之飘逸,素尘身上更是蕴涵着一种孤高与真诚,如同其有感余治印神速一诗:
《感松烟都护治印》
锥刀逾雅格,铁笔更锋全。
凿凿三花发,翩翩七叶连。
虬文见浑朴,刮角出天然。
不但清风客,捧看池月前。
这样的高淡虚明,不卑不亢,就好比风触好花,点到即止。
又:《浣溪沙》
拾翠收囊香惹衣,墨花一片寄君知。云帘月影意依随。
流水无凭犹漠漠,清风不饮每迟迟。微生但得此相宜。
非心地良善温和而多情之人,断写不出这般淡烟流水之句也。
《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承然也。
素尘之文字看似浅显,实则深蕴浩荡之佛理。她把自己亲身之感受用诗的语言,美的形式传递出来,让我们唯识实性,看透人世间宠辱盛衰,从而在无穷无尽,无始无终万古时间流程中明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妙旨。
即便她自己说其所写文字只为记事,也常笑道:自是俗人,只在自己心里隐居……
余为其至友,常为其字里行间的静谧、安详、自在、闲适和超然而狂心顿息,心心契合此清凉世界之中……
可能你会读:
文学看台1249 | 刘映辉:像我们厌弃人世间的悲剧 惯于看欢喜的结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