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补阳容易,固阳难,教您一招“留住阳气”的小窍门,值得收藏

纪东涛 原创 首发

很多朋友有这样的体会:艾灸完,全身发热,浑身舒服,但是过上一两个小时就不怎么热了,过两三天还是依旧怕冷,感觉和吃降压药一个感觉,不吃血压就上升,不艾灸就回到了怕冷的状态。

吃药的朋友,部分人也有这样的感觉,吃药时候身体温热,一停药,又怕冷怕风了。

这是为何?这是补的阳气,没有留住,只是发挥了暂时的效果。

如何能留住阳气,这才是补阳气的关键,所以八味地黄汤成为了人皆可知的名方,二仙汤却无人问津。为何八味地黄汤能成为千古名方呢?肯定是因为效果好,不会因为口感好,做工美。

为何八味地黄汤效果好,因为它能留住阳气,如何留住了阳气,窍门就在于在方剂中有两味药起了很大作用。第一,山萸肉,酸、涩,微温。归经归肝、肾经。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它有个很大的作用:固脱;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先生就用山萸肉急救脱证患者。所以通过附子、肉桂和熟地化生的肾气,通过山萸肉就固涩住了,不会因为桂附的辛散而快速的发挥功效。相当于西药的缓控试剂。

除此之外,还有一味山药,功能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主治1、主要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2、西医诊为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属脾胃虚弱证者,支气管炎属肺肾两虚证者,附件炎、慢性盆腔炎属脾虚湿盛证者,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证者。它也有固脱的效果,且不说山药补肺气而生子(肾)气,

所以要留住阳气第一法:酸涩收敛,在方剂中加入适当的酸涩之药,比如山萸肉,山药,五味子等,就相当于加了缓控试剂,药物缓慢发挥效果,使人体缓和的调和阴阳,阴平阳秘则阴阳互生,依据五脏六腑不同特点选用,效果更好。

第二法:以土伏火,在方剂中加入甘甜之剂,比如甘草,四逆汤为何成为了经典方剂,就是因为药物中加了甘甜的甘草,能够以土伏火,让药力缓缓发挥,这个说法不是我发明的,这是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老先生的“真知灼见”,所以在补阳的方剂中,适当加入甘草,饴糖等甘味药物,可以留住阳气,不至于燥热至极,又一热而过。

第三法:阴阳互抱,这个方法适合于阴阳两虚的患者,偏阳虚的体质;此类患者怕冷怕热,补阳上火,滋阴腹胀,很难伺候。所以纯阳之剂四逆汤是不行的,八位地黄汤也偏于辛热,只能用缓补阴阳之法,让阴阳缓缓生长,而不能峻补。所以补阳的时候可以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肉苁蓉这些较平和的补阳药,且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还有温敛的效果,本身就具有收敛固涩的功效,选补阴药也不能用熟地,首乌这些太过阴腻的药物,可以选比较平和的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之类的药物,虽然药效缓慢,但是平和稳妥,温而不燥,滋阴不腻,在不知不觉中,阴阳渐长,相互滋生,化生无群。阴阳两虚的朋友做艾灸的时候也要留意,艾灸时间太久就容易上火口干,灸多了还出虚汗乏力,就是因为阴也虚,不能留住补进来阳气,而成为壮火,食气耗津,可以在艾灸后适当喝一点滋阴的食物或者药物。

以上三法,是作者的临床心得体会,有不妥之处,望同仁指正,如果同仁们有更好的方法,也一起学习交流。非作者同意,请勿在其他平台转载,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也是一种美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