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甘肃靖远王世义剪纸十二生肖赏析
王世义,男,1954年7月出生,甘肃人,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靖远县美术协会会员,白银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靖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传承带头人。
王世义自幼酷爱剪纸,幼时跟随母亲习学剪纸,在母亲的谆谆教诲和艺术熏陶下,苦修砺练,逐步掌握了剪纸技术的基本技术技能。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不断进行研究创新,50多年的剪纸生涯,他的作品传承和保留了靖远民间剪纸的独特风格。
个人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县艺术作品展览,并多次荣获各类奖项。多年来,剪纸技艺及创作作品,曾多次被甘肃电视台、白银电视台、靖远电视台等多家栏目媒体采访报道,并先后刊登于《白银日报》、《白银周刊》、《乌兰》等报纸杂志网络平台。剪纸作品《春夏秋冬》、《梅兰竹菊》被靖远县博物馆收藏,剪纸作品《枸杞红了》、《仕女图》等4幅作品被靖远县文化馆收藏。
作品赏析:
十二生肖剪纸
中国传统剪纸以剪刀、刻刀、纸钻、手撕等方式表现,电脑雕刻的等统称为剪纸……
剪纸起源追溯到我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之前,随着历史的演进,经济、文化、科技等许多方面的提高,民间剪纸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成熟的发展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在发明初期的“珍贵”,剪纸艺术最早开始流传于宫廷及士大夫宅邸,成为仕女的“最爱”。传至唐、宋之际,已大为盛行于民间的各种节庆场合;至元代,相继流传至中东及欧洲;以致明清,其艺术作品已与人们日常生活节庆相结合。当然在我国较早的记载见诸《吕氏春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史记晋世家》亦记此事。这件事广传后世,屡被征引,最终竟以“剪桐”作为分封的代称。成王即周成王,叔虞是武王之子。叔虞受封乃西周事。将树叶仿圭成形的行为,已是近乎剪纸的造型艺术。至今,民间仍有手工“撕纸”一项作为剪纸的品种而存在。因此,若说西周时已经出现了剪纸的雏形,也不为无据。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地区,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六年先后在三座南北朝的墓葬中出土了五幅剪纸。因当地干燥的气候使一千五百年前的剪纸较好地保存下来。这些剪纸作品都是采用折纸方法剪成的。当时的纸普及的时间并不算很长,而《对马》、《团花》、《对猴》所呈现剪纸技术成熟的程度令人惊讶,相信它们还不是最早的作品,中国剪纸的源头还要往前推移。古代剪纸实物屡屡出土于古西域—丝绸之路的事实不仅说明中国剪纸在公元六世纪之前已经产生,而且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剪纸活动在中原已广为普及,并已传播到偏远地区。在内陆,陕西陇县原子头村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唐代剪纸作品,共十幅,均贴在一个陶罐外壁上,为花卉图案,直径八厘米至十厘米不等,出土时呈白色,后即风化,只留下图案痕迹。
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在国内外十分流行,剪纸艺术作为中华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各地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
正是那来自那些剪纸艺人勤劳而智慧的双手,为我们民间手工艺术的辉煌发展谱下了一曲曲无声的优美华章。
来源:中华剪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