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经典解读第31讲:寒湿内侵 骨节疼痛治疗方—附子汤

寒湿内侵 骨节疼痛治疗方 附子汤

【方药】附子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朮四两,芍药三两;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解说】本证为阳虚寒湿内侵,以身体骨节疼痛、肢冷背寒、脉沉为特征。附子汤参附合用,以峻补元阳之虚;朮附合用,以去寒湿之邪;加芍药以监附子之悍。共奏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之功。背恶寒乃少阴阳气虚衰之险兆,临床当急用灸法以救阳气;

这个人因为肾阳不足,所以他的水气(背后的阳气)转不上来,所以它的「第一主证」是背发冷,所以,如果一个人觉得「整个背部好冷」,那通常就是附子汤证。

得之一二日,口中和,特别强调是「口中和」,嘴巴还没有渴。

白虎加人参汤证就一定不是口中和,口中通常是非常的渴的,以「口中和」作为鉴别点就分得出来了。

这种情况,张仲景说「先灸」,至于灸什么穴道啊?灸关元气海也可以啦!可以让阳气转上来的穴非常多嘛,直接灸背也可以。灸了之后让阳气回来,然后呢,就可以喝附子汤。

跟真武汤对比,它不像真武汤里面有生姜。附子汤证本身是一个阳虚气虚,甚至津液也不够,所以背后的水气转不上来的病,不是直接牵涉到水毒。而生姜是对付水毒的时候特别重要的,附子汤不是要对付水毒的,就把生姜就拿掉。

加了二两的人参,就给这个人多一点气、多一点津液,搭配附子,也就比较多有水可以转上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麻黄汤的身疼痛:是因为寒气钻进来,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动,就痛了;

附子汤的身疼痛:阳虚了,身体这里那里都很冷,所以全身都疼痛,如果一个人是手脚冷、手脚痛,而脉是沉的,这个时候,你要赶快补阳气,把他的气通出来,把寒气赶出去。这个时候,附子、白朮结构,就有驱风湿的效果。风寒湿邪和而为痹,尤以关节痛为常见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亦有脉沉,也是内有水饮,因而(反)发热,说明表邪重,故用小汗法以解表。本方证手足寒,里虚已反映出来,故属太阴,即不得小发其汗,亦不亦四逆辈,用附子汤温中健胃去饮,以除寒湿痹痛也。

附子汤的白朮还特别加量,白朮有个药性是「利腰脐间血」,那腰跟肚脐之间怎么利啊?那里是人体的带脉。

临床运用的几个方向:

一、背恶寒

我们以此方治疗冠心病等属胸阳不振、阴寒内盛所致的“背恶寒”常可获效。临床中,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四肢发凉加桂枝;气虚者加黄芪,重用参附;夹痰者重用茯苓,加薤白、半夏。

胸痹案例:

这类患者平素伏案少动,经常熬夜,常阵发心前区刺痛。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骤发胸背剧痛,可以表现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剧痛难忍,背冷恶寒,汗出不止,舌淡苔白,脉沉细。严重时昏迷状态。证属阴寒内盛、胸阳不振,尤以背恶寒症状突,恰与附子汤证相合。

处方:红参、炮附子各20克,白朮、川芎各15克,白芍、茯苓、薤白各30克,急煎频服。

临床上,若舌有瘀斑者加红花、丹参、赤芍;

《伤寒论》有三条讲到背冷,「背冷如巴掌大」是痰饮,用苓桂朮甘汤、日本人爱用小半夏汤;「背微恶寒」是白虎加人参汤;那整个背特别怕冷发冷,是附子汤,这三个要分开。

    二、脉沉,手足寒

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外周血管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雷诺氏现象(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主要是手指,对称的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为其临床特点,常为情绪激动或受寒冷所诱发),冻疮见手足寒和脉沉之症者。在治疗雷诺氏现象时加水蛭、蜈蚣、全蝎等;栓塞性病变加水蛭、桃仁、红花等;年老体弱者酌加当归、黄芪;肢寒甚者加细辛、桂枝。

脱疽案例

脱疽是以肢端缺血性坏死,甚则指节脱落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常常表现为: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入夜加重,疼痛难眠。双脚变为紫黑色,脚大趾溃破,流清稀脓液,剧痛难忍;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证属脱疽,以活血化瘀中药及西药脉通等效果差;此病为寒凝气滞,络脉不通所致。治宜温阳益气,活血通络。处方:

炮附片、党参、茯苓、黄芪各30克,白芍、桂枝各15克,白朮18克,细辛l0克,当归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甘草15克。

     三、骨节痛

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骨节疼痛,属阳虚寒胜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案例

    多属于中医阳虚寒湿凝滞,痰瘀痹阻络脉之证。故以温阳散寒,除湿止痛,祛瘀化痰为法;加用青风藤、雷公藤、生地、白芥子等药物。方中炮附子温经驱寒止痛,党参益气扶正,茯苓、白术健脾以除寒湿,白芍活营血而通血痹,既可助附子以止痛,又可防其温燥之性;青风藤祛风湿而利小便,善治风湿痹痛;雷公藤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生地活血以祛久病之瘀滞,白芥子化痰以除长期之痰凝。

上肢寒重加桂枝、桑枝;

湿重者加苡仁,重用白术30~60克;

寒盛者重用炮附子30~45克,热肿加生石膏、知母;

气虚出汗加黄芪;

可加乳香、没药等止痛化瘀之品;

茯苓、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能利湿去浊;

桂枝、芍药可调和营卫,有缓急止痛之力;

又配以当归、川芎可补血行气活血,治疗痹症日久、血虚血滞;

山药、薏苡仁、熟地、枸杞子、菟丝子可健脾祛湿,培补肝血肾精之不足;

木瓜、威灵仙舒筋通络利湿,可解经脉之挛急;

、腹痛

有腹痛发冷,入夜痛甚,喜按喜暖,小便清长,恶寒身倦,舌淡苔白多津等症,方可以本方加减施治。附子乃扶阳止痛之佳品也。本方能治妊娠腹痛,不限于少腹,对腹中痛,上腹部疼痛,辨证属阳虚寒盛者,多能起效。

胃痉挛疼痛者加干姜、元胡;兼带红白夹杂、肛门热灼者酌加黄连、黄柏;泻泄滑脱不止去芍药,加赤石脂。

     白带清稀案例:

白带量多而清稀,味腥,淋漓不断、伴腰酸,腹痛而凉,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证属肾阳不足,阳虚内寒。则带下清稀;血为寒凝,运行不畅,则月经愆期。治以温经通阳,固涩止带为主。方投附子汤加味:

附子12克,白朮、党参、补骨脂各15克,茯苓20克,白芍10克,肉桂6克,吴茱萸12克。加补骨脂、肉桂以助肾阳,暖下焦。

月经痛的时候,如果妳是手心烦热的,那是温经汤证;而如果是手脚冰冷、手脚酸痛的,用附子汤。

 阴痒

阴痒而痛,夜间尤甚,局部可见腐烂,而流清液,少腹冷感,舌苔白滑,脉沉迟。利湿解毒之药不效,当属阳虚阴寒证。治当温阳祛寒化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运寒湿,湿滞为毒,则腐烂痛痒。方选附子汤加味:

附子20克、党参、白芍各15克,茯苓20克,白朮、炒苍朮、黄芪各15克。外用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煎水冲洗,腐烂处以六神丸为散外敷,每日2次。

用附子汤温阳逐寒,加苍朮燥湿、黄芪以托毒外出,并加外洗,局部用药,以缩短病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