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这些农村老物件,你见过几样? ​ ???

文章标题:这些农村老物件,你见过几样?

???

原创作者丨 不详   

编辑丨  鲁之揅   

发布平台丨 微信公众号“鲁之揅文房”

发布时间丨 2020年12月

大家好!欢迎来到来到鲁之揅文房。

我是鲁之揅(揅通研,读作砚),原名鲁志深,文学学士、经济管理学硕士,从政十余载,宦海沉浮、案牍劳形,后辞职创业,屡不得法,乃重操祖上旧业,转入翰墨丹青。

庚子年结识宗山四友,遂隐居宗山下,种茶、制茶、品茶。其间或以砚为田作杂文激浊扬清,或以石为纸展平生雕虫小技,刀笔合一、自得其乐。

后来又会同宗山四友创立了陶石书院,于雅集、读、壮游之外,致力于砭石文房产品(主要是文人砚)的研究开发,沉迷于紫砂壶和陶瓷器物的手作柴烧,并在书法和绘画上开创了“研式”风格。目前正在探索在砚石上用治印手法刻铭、在陶器上用施釉柴烧法作水墨山水画,以求书之、刻之、烧之,观之、用之、藏之。

禅茶一味,陶石同宗。感受器物之美,参悟人生奥义。惟愿此生:遇有缘人,做有趣事。同好交流微信“爱读书学习”四个字的拼音全拼。

虽然是隐居,但是常常以手作匠人、文房器物收藏爱好者等不同身份活跃于文艺圈,又以“大王左中右”的笔名在公众号上创作“字体设计文章”,发起国民户外阅读运动、成立“匠人读书公社”,倡导“天人合一不二”艺术理念;担任松月山房艺术馆顾问、八艺堂九龙阁设计总监、不器斋常务理事、三文余文化传播投顾。作品多发在公众号“鲁之揅文房”,性情志趣,略窥一二,敬请方家指正!

这一期文章,要给大家分享下 这些农村老物件,你见过几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喜欢的就点赞转发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即使身在农村,吃穿用的也基本与城市没有大的区别了。许多从前用的老物件逐渐被更加先进的电子产品所替代,有的直接被废弃掉了,而有的则变成了“古董”爱好者的收藏品。但是那些曾经乡村的老物件却见证了乡村一日千里的发展,也承载着人们太多美好的回忆。身在农村朋友们你们还记得那些曾经出现在生活中的老物件吗?

推子

以前没有这么多时髦的理发店,也没有托尼什么的理发师,有的只是剃头匠,在村口支一摊子,一个推子,一盆热水,一条惯用的荡刀布,既像帆布又像猪皮、牛皮。狭长的荡刀布,黑漆麻乌的,泛着锃亮的光。老人小孩是他们的常客,你们问女人怎么办?女人的头发则大多留着或者卖给收头发的换钱。

铡刀

铡草用的。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牛,除了耕地需要,还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在那个时候,人人都知道牛的重要性,所以即使是作为小孩的我们,一放学也会去地里给牛割草,回来就用这个铡刀把草铡碎,伴着饲料喂牛吃。所以农村的孩子应该对这个记忆最深,因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这个铡刀则伴随着农家孩子当家劳作的每一个傍晚。

洗脸架

以前没有所谓的洗手池,都是用脸盆接一盆凉水直接洗,而这个洗脸架就大有用处了,把脸盆放在上面,洗脸洗头都方便。但是这个高度好像不太适合小孩子,所以小编也只是见过,好像用到的并不多。

风机

这些农村老物件,你见过几样

这个倒是并没见过,记忆搜寻了一大圈也没想起来这是干啥用的,有人说是吹谷子用的,有见过的朋友吗,评论里说说这是干啥用的。

箩筐

这个应该就是用来担粮食的,是的吧?

斛?

有人说这个是甑子,蒸米饭或者蒸酒用的,也有人说是斛,一种测量工具,一石谷子四斛,就是用来量谷子,还有人说是斗。到底是啥,小编有点晕了,有懂行的快来说说啊。

牛耕

牛耕从西汉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从中国这片土地上慢慢消失,延续了2000多年的历史。

耙,犁地是翻土,犁完田后就要碎土,碎土就要用到耙。

风车

摇动里面的风叶去除谷物里的谷壳等灰尘杂物,如今的农村已经极难见到。

煤油灯

煤油灯,90年代末被电灯代替,自此煤油也就没人卖了。记得小时候还在黄豆大的灯光下读过书。

连枷

连枷,用来打谷物脱粒的农具。它比较耗体力,效率又低,更重要的是收割的机械化,让它进了博物馆。

用连枷脱粒很费力,即使是现在的强壮劳动力也很难吃得消。

石磨

磨,主要用来磨豆腐、磨糯米粉,过年时用的最多,现在在农村一些角落还能见到它,但是已经被荒废没人用了。

轱辘架子

轱辘架子,农村干旱缺水,井打的比较深,所以都要用这样的轱辘卷绳打水。还记得小时候因为往井里撒尿被大爷追着骂.......

风箱

风箱,农村人主要用它来给土灶催火;它也是农村乡镇上的铁匠铺不可缺的催火工具。现在农村人已经没有人用它了,就连铁匠铺也消失了。

土灶,左边是风箱。

轱辘石碾

农村人用的轱辘石碾,主要用来用来碾谷物,现在几乎没人用它了。

石臼

石臼又叫小对窝,主要用来将辣椒、蒜、花椒粒等调味品捣成细末,现在农村的老奶奶可能偶尔会用一下。现在家里还有一个铁的,用来捣花椒用。

簸箕

簸箕,农村人常用的老物件,做饭之前一定会用到它,用来簸米去除里面的糠及其它灰尘杂质。

托盘

托盘,农村红白喜事时,主要用它来端菜。来,河捞,让一下,低头了!

针线蒲篮

针线蒲篮,农村妇女、老人做针线活的针线的篮子。

木匠用的墨斗

木匠用的墨斗,斗盒里填充有墨汁,由一根绳子沾墨汁拉出来,用来标直线锯木头。

锥子

锥子,90年代中期以后它就逐渐消失了,因为没人做鞋了,农村人富裕了都去买鞋穿了。

顶针

顶针,农村人做针线活时,把它戴在手指上用来顶针穿线,现在农村很多老人做针线活还在用它。

咸菜坛子

妈妈腌咸菜用的坛子,腰粗口小。

马灯

马灯,有了电灯以后农村人也就不用马灯了。

老式摆钟

老式摆钟,90年代农村人家盖新房,亲戚朋友就会送这种摆钟以示庆贺。

杆秤

杆秤,已经被电子称代替,但是偶尔在马路边的一些流动的老年菜贩,他们还在用杆秤卖菜。看,两斤高高的。

铁皮水壶

铁皮水壶,这种热水壶在七八十年代最常见。

石磙

石磙,主要靠牛来拖拽在打谷场上脱粒的农具。

葫芦瓢

葫芦瓢,用来舀水舀面,现在已经没人用它了,被塑料瓢代替。

扁担和箩筐

扁担和箩筐,这一套装备农村人主要是用来挑谷物用的,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它了。

篦子

篦子,80年代以前的农村卫生条件很差,头发中容易生虱子,奇痒难忍,就用篦子梳虱子,现在彻底没人用了。

粪箕子

粪箕子,80年代农村用它来捡拾猪粪、狗粪等牲畜粪便作为庄稼肥料。

油布伞

油布伞,是由桐油抹在雨布上,伞骨是用竹子做的。

搪瓷碗

搪瓷碗,相对纯瓷碗来说结实、轻便、耐用。70、80年代它可是人们生活常用器具,90年代后它就被不锈钢给代替了。

茓子

茓子,囤粮用的粗席子,通常是用高粱杆或芦苇的篾儿编成的。现在农村已经很少用它了,都用塑料袋子直接装粮食了。

这是农户家米缸里用来瓦米的“升”,这种器具基本上在80年代就消失了。

架子车

农村人主要运输工具架子车已经被手扶拖拉机代替了。

土灶木锅盖

农村土灶木锅盖,现在土灶还在用,很多人家已经把木锅盖换成了轻便的铁锅盖了。

对窝

对窝,舂米器具,有了机米机器以后,它也就被废弃不用了。我们小时候,过年时,妈妈常用它来把糯米捣成粉做汤圆。

箩筛

箩筛,用来筛粉状物质,底部比筛子密,用绢做成。对窝捣成的糯米粉就需要用箩筛把细粉过滤下来,粗粉继续放在对窝里捣。

刨子

刨子,木匠工具,用来刨平木头,出光的一种木工工具。刨子,宋朝时已经发明,现在还在用。

钻子

钻子,木匠工具,用来给木头钻眼,现在已经被电钻代替了。

婴儿车

婴儿车,70后、80后应该都是从这里开始长大的。

烧水壶

烧水壶,这种烧水壶现在已经被淘汰了。

独轮车

独轮车,现在极难见到,应该成为古董级别了。

木制搓衣板

木制搓衣板,现在都用塑料的了。

洋铲

洋铲,农民在打谷场上扬场用的工具。

猪槽

猪槽,青石凿成的猪槽,现在的猪槽都是用水泥做成的。

织布机

织布机,70年代就在农村慢慢的消失,现在已经成为古董了,在博物馆可以看得到。

农村人80-90年代的土坯厨房。

看到这些老物件,小编对小时候在农村的记忆也仿佛一下子涌到了眼前,虽然有些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是看着这些承载过去农村生活的物件还是感到很亲切,这大概就是乡愁吧。

【号主简介】

鲁之揅(揅通研,读作砚),原名鲁志深,文学学士、经济管理学硕士,从政十余载,宦海沉浮、案牍劳形,后辞职创业,屡不得法,乃重操祖上旧业,转入翰墨丹青。庚子年结识宗山四友,遂隐居宗山下,种茶、制茶、品茶。其间或以砚为田作杂文激浊扬清,或以石为纸展平生雕虫小技,刀笔合一、自得其乐。后又会同宗山四友创立了陶石书院,于雅集、读、壮游之外,致力于砭石文房产品(主要是文人砚)的研究开发,沉迷于紫砂壶和陶瓷器物的手作柴烧,并在书法和绘画上开创了“研式”风格。目前正在探索在砚石上用治印手法刻铭、在陶器上用施釉柴烧法作水墨山水画,以求书之、刻之、烧之,观之、用之、藏之。禅茶一味,陶石同宗。感受器物之美,参悟人生奥义。惟愿此生:遇有缘人,做有趣事。虽然是隐居,但是常常以手作匠人、文房器物收藏爱好者等不同身份活跃于文艺圈,又以“大王左中右”的笔名在公众号上创作“字体设计文章”,发起国民户外阅读运动、成立“匠人读书公社”,倡导“天人合一不二”艺术理念;担任松月山房艺术馆顾问、八艺堂九龙阁设计总监、不器斋常务理事、三文余文化传播投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