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容易相守难,联烟后的车企靠什么来维系感情?

2019年的车市出现了结构性调整,大部分车企的日子都不好过,如何更好地活下去,已成为车企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寒冷的环境下,抱团取暖似乎已成为车企们最喜欢的方式。

车市遇冷,新旧车企都在抱团取暖

对于抱团,近期最热的案例莫过于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的联手。在12月23日,这两家车企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积极探讨在技术研发、资源协同、投资布局、市场拓展、商业模式创新及国际经营等领开展合作,以期实现资源共享、共创规模经济和协同效益。
实际上,自从中国车市进入寒冬期后,车企合作的消息就频频传出。更早之前,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宣布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国际化运营、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正式开展合作。进入2019年,大众和福特打响联盟第一枪之后,奔驰和宝马、丰田和比亚迪、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等企业都正式宣布双双联手。
除了以上几家车企,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的抱团取暖也十分普遍,包括海马汽车和小鹏汽车、一汽和云度、车和家和力帆等。更甚的是,成立不久的造车新势力之间也通过抱团来共同抵御寒冬,譬如小鹏汽车的超充桩正式接入NIO Power充电地图,小鹏车主可以通过小鹏汽车App启动蔚来NIO Power超级充电桩,同时将获得蔚来超级充电桩的免费充电服务。

团结力量大,车企联手的好处显而易见

车企联手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有助降低研发成本。如今汽车工业正在掀起一场由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主导的新革命。然而新四化对于很多车企来说是全新的领域,车企们想要在新四化趋势中站稳脚跟,甚至成为领军者,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探索,这难免会有失败的风险,进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显然,这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都难以接受。
另外,强强联合还有利于消化冗余产能。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7.2%,同比下滑3.8%,相比于产能利用率的正常值区间79%~83%,77.2%这个数字意味着我国汽车产能利用率已经跌破安全线。有消息称,今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大约2500万辆,而全国汽车总产能已有3500万辆左右,且仍有上千万辆产能处于规划或建设中,所以车企之间通过联姻,能有效地位盘活车企们剩余的产能。
当然,技术共享也是车企们看中的点,车企之间通过优势互补能够有效增加自身实力。对此,丰田与比亚迪联手就是很好的案例。其中,丰田有着全球领先的混动技术和氢燃料技术,但是在纯电动车型核心的三电技术并没有过硬的实力,而这方面正是比亚迪的优势,并且比亚迪在中国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所以丰田与比亚迪进行合作,有助于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征战。

合作后不意味吃下定心丸

车企联手确实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来增强自身实力,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此前戴姆勒和比亚迪共同成立的腾势汽车就是前车之鉴。
尽管比亚迪拥有业界领先的动力电池技术和驱动技术,戴姆勒也有历史悠久且享誉世界的整车制造科技,以及腾势有效地整合了双方的技术、工艺、设计等资源,但由于产品定位问题,腾势汽车的销量一直都不理想。换言之,在保证强大的产品实力外,再有出众的市场策略才更有希望在市场里取胜。
不仅如此,双方合作后依然要面临风险,如果两家车企都缺乏优秀的体系实力,那么合并后不仅没有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无法抵御风险,甚至可能错失转型的良机,为未来的道路埋下隐患。再者,对于车企而言,追求最大的利益才是首要目的,这难免会出现矛盾争端,所以车企合作后是成为好基友,还是反目成仇,是一起赚钱,还是一起烧钱,这些情况都难以预测。

市场下行,利润在下滑,车企们仅凭一己之力完成这场寒冬之战确实有很大的压力,此时联手是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不过,无论车企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化,市场需要的始终是高品质产品,唯有打造出迎合市场的车型才能稳健发展,否则,合作也不一定是好事。

REVIEW

点击图片,回顾近期精彩文章

【2019年新能源车召回】

数字豪华思考是什么2020年值得期待的轿车

【三代凯美瑞车主的真实故事】

戳“阅读原文”,加入【My车轱辘车友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