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境一个时代的象征,一座城池也不换?
为保证铜镜能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而新仿的铜镜大小与弧度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
镜子,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而古代的铜镜,除了可以用来“正衣冠”外,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因此受到无数收藏者的喜爱。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一中曾经讲到关于“铜镜”的一则“异事”。其文如下:“予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之,当其中 心,则摘然如灼龟之声。人或曰:‘此夹镜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就使焊之,则起声当铣塞,今扣子,其声泠然纤远。既因抑按而响,则铜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在诸多古物收藏中,铜镜因其“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精奇,辞旨之温雅”越来越引起现代藏家的重视。收藏一面铜镜,欣赏精良的纹饰镜铭,可陶治性情,从先秦至民国,每一面铜镜都包涵了它所在时代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
通过询问铜镜的来源,再加上细致察看,同时辨别铜镜的真伪。重 点是对铜锈的察看和辨别,古铜镜一般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而新仿制的铜镜的锈一般都是后加工上去的,强度很低。
走近一面面古铜镜,《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景象虽已不再,但那些汉风唐韵,仿佛就从镜中流淌出来,婉约而又风姿绰绝。那些静静躺在博物馆中古迹斑斑的铜镜,已照不见当年的美丽容颜,可它们积淀的四千年的铜镜文化,依然散发着恒久魅力。
长期以来汉镜以镜钮为中 心向四周放射的旋转式构图布局在东汉中晚期被打破,改为以镜钮为中 心分别上下和左右布局,出现了直行铭文镜,观察铜镜图像的角度第 一次有了明确的定点方位,这是东汉中晚期铜镜构图布局的最 大变化。铜镜发展到东汉中叶,其纹饰及铭文出现了左右“轴对称式”的新布局,打破了以前以镜钮为中 心作环绕式和上下左右对称式布局的“心对称式”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