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随着我国短视频的兴起和发展,我做了一些研究,写了10多篇文章,今天我把这些观察、分析与思考整理出来,让大家看到一个新的媒介生态和传媒业态。
短短的几年发展,短视频已在互联网世界中纵横驰骋,展示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概括来说就是新内容、新产业和新生态。
(一)新内容:短视频内容产品不断创新
如今,“新内容”与“内容新革命”成为互联网与传媒业的高频词语。那么,什么是新内容?内容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内容往往是对作品而言,是指一个艺术作品的表现、基本含义、意味或审美价值。那么,“新内容”又是什么呢?新内容是指新媒体作品的表现、意义及审美价值,它在表达、生产、传播与消费上是对传统内容的颠覆和重构,它具有数字化、社交化、平台化、智能化等特征。“新内容”是一个创新的概念,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新内容革命不是新内容的革命而是新的内容革命,这个革命的核心是内容与形式的融合创新。如果“数字化”是第一次新的内容革命,那么“数据化”和“智能化”是第二次新的内容革命。
随着传播形态、生活方式的改变,内容的载体和呈现形式也越发多样化。短视频大多是UGC,它在内容的生产、分发、消费、变现等方面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与过往的PGC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短视频这一新内容彻底颠覆了过去的内容体系。新内容生产于传播之中。短视频生产于分享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呈现和他者观看并存,用户互动和平台推送并行。基于算法推荐和平台分发的短视频具有强大的传播力。短视频的新内容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完善。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对内容的认知会不断发展变化,这也必将影响与内容生产的相关学科和理论。比如说,如何在传播中生产?如何在互动中叙事?如何在分享中消费?未来有许多创新可期。
(二)新产业:短视频助推互联网产业升级换代
新内容一方面引发内容生产新一轮的创新与创业,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互联网新生态,进而催生互联网新产业。短视频不仅是内容产品,还是服务产品、关系产品。短视频依靠体例短小精悍、视听生动形象、病毒式传播等特点和优势,迅速成为社会化传播和数字化营销的新宠,进而成为互联网产业中的新业态。与此同时,短视频行业也需要升级换代。
第一,BAT和头条系早已入局短视频的红海领域,竞争愈演愈烈。当短视频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原创、优质的垂直内容成为短视频行业关注的重点。部分门槛较高的垂直领域细分市场仍然有待内容生产者的创意涌入和资本市场的青睐。
第二,现在的短视频内容仍以三四线城市的日常生活分享居多,一二线城市白领和社会精英阶层的群体仍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例如计算机办公软件教学、外语学习、商业知识拓展、职场趣闻分享等自我提升类的专业短视频也是新渠道的拓展。
第三,向下深入农村地区,开发“短视频+农业”的渠道,凸显商业变现功能。短视频本身就是深耕于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因此“短视频+农业”具备优良的用户土壤。随着5G到来,未来的电商模式由图片展示变成视频在线观看,这是必然的趋势。对于三农电商来说,可以通过高清视频在线展现地方特色产品的外观,讲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展示给消费者,促成商品成功交易。
第四,对于一些经济附加值高的内容,平台可以采取一定的内容付费的模式,并结合智能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和场景识别功能进行端口接入,通过连接相应的电商平台进行付费转出,此类基于内容自身变现的模式比流量变现更加高级、健康、持久。
(三)新生态:短视频成为结构性力量
新内容革命不是新内容的革命而是新的内容革命,这个革命的核心是内容与形式的融合创新。其本质是“连接一切”,连接人,连接服务,连接设备。在互联网生态的建构和重构中,媒介、技术、权力、平台、资本等有可能成为结构性力量。这种结构性力量显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短视频对互联网行业的影响。《2018上半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景气指数及短视频报告》指出:短视频行业呈现出融合加速的态势,短视频的关系产品正在迭代出新。短视频+直播、短视频+电商、短视频+音乐、短视频+资讯、短视频+社交等创新移动App不断涌现,“短视频+”模式加速渗透,“短视频+”模式全面铺开。“短视频+”已成为推动内容传播、构建垂直社群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利器,使得互联网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是短视频对其他行业的影响。短视频全面嵌入各行各业的传播系统中,比如在政府传播中,政务短视频已成为政务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互联网农业中,短视频所打造的网红也助推农产品销售。
三是当今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在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而短视频无疑各方博弈的制高点。社交、资讯、电商等领域纷纷采用短视频作为内容的展现方式,多种业态积极与短视频融合。如“钉钉”用短视频形式呈现求职简历、企业介绍等信息;“唱吧”上线短视频功能,增加独立内容板块和录制功能;淘宝在搜索页面增加“视频”图标,点击可跳转到以视频信息流为展现形式的商品挑选界面;“一下科技”通过秒拍、小咖秀、一直播三个产品打造“短视频+直播”的产品矩阵。当前各类互联网平台在“短视频+”玩法和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各放异彩。短视频作为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触媒习惯的视频内容形式,在内容和功能上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基于各类互联网平台的产品功能、用户群体以及短视频内嵌需求的差异性,也给予了“短视频+”不同的滋生土壤。[v]
在各行各业和各大平台中,谁家的短视频用得好谁就在竞争中占有先机,可谓得短视频者得天下。但与此同时,短视频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平台的自律,公民媒介素养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短视频发展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
原文链接:中国短视频未来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短视频的创意特点
(一)文化:选择引发心理共鸣的草根文化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其传播特点是:形成于网络,传播于短视频平台,建立“草根文艺”,捧红民间素人。比如,抖音平台,以音乐走红的一姐莉哥,仿妆明星的百变女王666;快手平台,美食网红陕西大爷——老乔等等。虽然许多素人一夜走红,但这也正是短视频致命的弱点——留存率太低,凭借明星效应+快速复制+病毒传播快速吸引来的新用户,并不能长久的留在短视频平台上。比如,2018年新年前后爆红的“变装视频”现在也“凉”了。
短视频是当代人自我表达、情感宣泄的主要方式,这一文化现象也是当下社会精神文化、心理特征、价值追求的重要投射。用户更易选择能够引起心理共鸣的草根文化。无论是追求美好事物的美食美妆视频,还是传播正能量的暖心视频,更或者是解压放松的恶搞娱乐视频,用户狂热追捧、模仿传播的是视频背后,被用户接受和认可的文化。
(二)形式:碎片化、低门槛的竖屏,用户在使用中满足
观众可以在影院、客厅或PC前这些相对安静、安全的环境中沉浸式地思考横屏视频中的多重信息,也更适合在碎片时间轻松愉悦地观看“短平快”的竖屏短视频。碎片化的影像满足了用户在生活的间隙、工作的空闲随时观看需求。短视频的用户在生产和消费短视频的过程中,不仅是受者,也是传者和创作者。相较于专业化的视频制作, 短视频需要智能终端设备,就能实现拍摄、制作与编辑等所有的生产流程。内容生产流程简单, 制作门槛降低。传统的横屏视频更适合展现大景别的宏伟场面,宽广的视觉空间更有利于镜头在纵身空间的变化,前后景融合的寓意和隐藏信息也更容易传达。竖屏视频对呈现自带垂直属性的背景或物体以及简单直观的内容有明显优势。在使用短视频的过程中,用户得到了满足,不仅是求知、自我认同的满足,更是草根阶级狂欢的满足。
(三)UGC互动式“自我构建”
在短视频中,UGC代替了PGC,用户不仅可以点赞评论,也可以跟风制作热点视频被人点赞评论。短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也是与用户互动的重要战场。评论区是用户与用户之间重要的交流场所,因此抖音集结了社交功能,加强了互动功能,而频繁的互动也是构成了短视频的重要内容。短视频用户在频繁的符号互动中,进行“自我构建”。不仅“主我”召唤“客我”,而且“主我”也对“客我”做出响应。短视频的达人就是先通过“自我”的呈现,进而得到粉丝的响应,成为“客我”——网红。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短视频所呈现的意义也在随之改变与重构。
短视频是草根的狂欢,是自我的强调。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彼此关联,因而短视频不能跨越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更不能放纵自我释放负能量,给短视频环境造成精神污染。短视频终将以用户为核心,在频繁的互动中,在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延续其生命力。
原文链接:我国短视频创意初探
短视频是如何变短为长,积小成大的呢?我们对短视频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或许可以从中找到成因。短视频用户生产行为可以从生产方式和生产目的两方面来分析。从生产方式的层面来看,UGC是短视频区别于长视频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长视频而言,其PGC为主的内容生产模式使得用户更多是充当“受众”。相比之下,短视频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其制作简单,没有题材限制,不需要高学历,甚至都不需要会写字,是人人可以拍,人人可以看的。用户在其中不仅能摆脱长视频所要求的专业限制,更能调动其观看和创作的积极性,还被赋予了内容生产者、接受者、体验者和消费者等多重角色。可以发现,短视频为用户行为的扩展和潜在价值的挖掘奠定了基础。用户角色的多样化意味着行动权限的增加,实际上就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于传播之中。制作是为了分享,短视频用户的生产行为与传播行为是紧密相关的。目前,短视频的价值发掘仍有很大空间,但它不只限于用户生产,还在于用户传播。和长视频相比,短视频是集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于一体的平台,这不仅降低了用户内容生产的成本,也提供了新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渠道,为视频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短视频平台还成为打造内容爆款的重要推手。如西安、重庆等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美景、美食、民俗等,助推城市的形象宣传;而一系列网络流行语也在短视频平台流传开来,并受到广泛应用和传播,如“社会人”、“好嗨哦”等。这些“爆款”的形成得益于信息在平台内的裂变式扩散,而扩散的过程体现的是用户传播和分享行为,这种传播行为的本质就是互动。与长视频相比,短视频用户拥有更强的互动意愿,许多视频的评论区特别活跃。社区中内容流动的关键是社交,而社交的本质是构建关系。可以发现,基于关系搭建基础上的内容流动才是短视频用户产生高粘度使用行为的真正动因。在此基础上,抖音的算法推荐+人工识别的内容分发形式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与内容之间的连接,诸如海草舞、C哩C哩等都是内容运营基础上形成的“爆款”。而基于内容的关系构建则因为用户行为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用户的社交需求是形成短视频超长使用时长的主要因素,这种社交需求需要大量内容支撑,也会受到平台定位、运作机制、内容监管的影响。短视频在碎片化传播和消费文化共同作用下掀起了一场移动互联网的大众狂欢。随着圈层消费时代的来临,相对小众的垂直化短视频内容开始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如体育、军事、公益、历史等垂直品类短视频受到了部分短视频用户的欢迎。与此同时垂直类短视频创作者也不断涌现,许多优秀的垂直类短视频IP持续爆红,如美食手工类博主李子柒、办公室小野等。而短视频平台也呈现出垂直细分趋势,瞄准不同圈层的目标受众。当前各大短视频平台用户主要由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组成,占比均超四成。这部分群体对内容有更高的要求,既是丰富、多元内容的生产者也是短视频内容消费的重度群体。此外,部分中老年群体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较强的消费能力以及较高的精神娱乐需求,正迅速成为短视频市场新的增长点。可以,短视频已成为不少“空巢老人”的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侣”。2018年五大短视频平台用户各年龄层构成比较(%)短视频产品设计的不同定位推动抖音和快手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用户消费行为。如果说快手更贴近“生活”的话,那么抖音就更像一场“表演”。针对短视频用户参与行为中的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商家与平台合谋共同发掘其中的商业价值,他们不仅利用推荐算法进行精准营销,还不时策划组织各种创意营销活动,KOL也在其中推波助澜。移动短视频行业三端齐发:C端(消费者)、B端(商家)和G端(政府)都表现出需求强盛,问题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它。
相关文章链接:
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儿童短视频该怎么做?
微视为什么火不了?——兼论短视频发展遇到的那些“坑”
电视台做短视频有戏吗?——湖南电视娱乐频道探秘
短视频未来的N种趋势
别让短视频毁了青少年
“短视频+农产品”的N种玩法
融合传播时代,看短视频如何重构大视频生态
短视频创意峰会的多维解密
2018年政务短视频发展、问题与建议
我国短视频的监管与治理
谭天的文旅世界
头条号东行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