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辩证】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辩证
1、太阳病
病在表,有三种症状
第一、太阳伤寒
症状是无汗,全身肌肉酸痛,骨节酸痛,就是病在表。
为什么要强调无汗?因为毛孔闭锁掉了,不能流汗,很多汗液走不出来,本应该走毛孔体表出来,但没办法出来结果汗回流,回流后毛孔收住了。等于是说毛孔不通了,水会滞留在身上肌肉上,这水本应该在身上循环的,结果这水因为表寒受到,感受到风寒,外受到寒,皮肤毛孔收住,造成这水在肌肉里没有办法正常地运行,就是肌肉酸痛了;如果水到了骨节没法运行,骨关节就酸痛了。因此病人无汗、恶寒(怕冷),因为很多水没有办法汽化。健康的状态下,水是汽化的,当水没办法汽化时,停在肌肉里变成寒水就是冷水,冷水在肌肉里、在关节上就是恶寒怕冷,这种就是表证。这时候用麻黄汤。
还有一种表证,比如伤于寒的症状,病人会有恶寒的现象。
第二、太阳中风
症状是有汗,恶风。
风吹到时会感觉到:风吹来太难过,想躲开风的感觉,就叫恶风。
有汗是说汗不是因为运动而流出来,而是会有一点点出汗的现象,这时候用桂枝汤。
第三、太阳温病
症状是后项强几几然。
除温病的方子就是葛根汤。为什么用葛根汤呢?例如小朋友最多冬天里在外面玩,或是夏天在外面玩,玩的时候跑得全身都是汗,这时候受到风寒,或是在流汗猛地跳到水里去,结果受到风寒,这小孩子在得到感冒的时候是津液丧失的状态之下得到感冒。所以其身体里面温热,太热了要流汗,这时候得到感冒,就这感冒整个病是把所有水锁在项背的地方,这些都是属于太阳表证的症状。这时候用葛根汤来把水给蒸发掉。
总而言之:太阳表证就是在最表层出现的身体状况,第一层防御系统,受到外部侵害了,这就是太阳病。
2、阳明病或少阳病
人体防御系统第二层,有两种:一种是进入阳明,一种是进入少阳。
如果病进入阳明的话,会引起肠胃不适,甚至会便秘,有的人会下痢,有的人胃口没有,有的人拉肚子。
所以经方里像承气汤,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五个泻心汤等都可以治疗肠胃的问题。就是病如果进到阳明的话,就没有死证,拉拉肚子就好了。这样肠胃的问题就很好治疗。
如果病进入少阳的话,比如全身开合的地方,比如刚前面讲了女人每一个月月经来,每个月到了以后,这奶水会进入到子宫里,子宫就会进行开合,打开来月经就从阴部就排出来,这就是一个开合。其实任何地方都有开合。当这病毒在表的时候,没有办法去治疗或没时间或已经耽误了治疗时机,或是前面医生不晓得用那太阳表证药解表,病进一步就会跑到少阳里,此时病人产生的现象就是往来寒热,就是忽冷忽热的现象,而且兼带有恶心的现象。
如果往来寒热,忽冷忽热但是没有恶心,那病还是在太阳表证。那如果说有恶心的现象,往来寒热的现象,这病就已经走到了少阳。为什么说恶心就表示到了少阳?因为刚才说太阳表证的寒水如果停在表面上,肌肉能造成痛。当那病进入少阳的时候,这寒水就跑到三焦系统里面,三焦系统里面本来是非常热的水,而且有油脂在里面,而那寒水一进来,就顺着三焦跑,跑到肠胃,最明显两肋这地方是最大三焦集会的地方。
三焦就是身体里的淋巴系统,包括脏腑之间的肥油,淋巴系统都属于三焦。两肋之间是很大的一个交汇地方,常常听脂肪肝的病人,因为这里脂肪很多,而难受。这里都是属于三焦,当寒水聚集到两肋中间的时候,寒水会把胃包住,会给胃压力,胃的蠕动受到压阻,就吃不下东西,就会产生恶心。所以从这地方一看,有恶心的现象,就知道病在少阳,而不仅仅是往来寒热。
相对于太阳表证的时候,知道病在表,但病人体力很好,不会受到真正像出现麻黄汤证或是桂枝汤证,出现忽冷忽热,体力很好,一会赢了,排出汗来,就觉得热了;一会又输了,那病毒要侵回来,就觉得又冷了。那这个忽冷忽热表证的时候,可能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各加一半或是桂枝和麻黄各一;寒比较多,热比较少时候是桂枝一麻黄二;或者桂枝麻黄各半汤,就看其寒证的多少而定。
但是往来寒热的现象,只要进入少阳,一定会出现恶心的现象。
3、太阴病与少阴病
从太阳到少阳或阳明,如果前面三个防御系统都没拦住,到第四道防御系统,就是进入内脏了。这时候就要很小心的处理了。对西医来说进入内脏时,刚开始进入脾(足太阴)、肺(手太阴)的时候,西医并不了解,没有办法查到,一定要等到厥阴的时候才把它查到。
刚开始进入太阴脾脏,可能胃口不好,或是常常咳嗽,平常没事就咳嗽,睡眠就会有点影响了,腹部主要是小腹部会比较大,那里面湿会比较盛。这个时候病人,中医就已经开始治疗了。病人比较容易疲劳、倦怠,脾主四肢、主肌肉,以前可以步行、可以登山,现在觉得四肢肌肉比较容易累,变得比较懒了。这个时候呼吸比较不好,或是慢性咳嗽,中医就要开始动手治疗了。如果说在这时候动手,经典处方很多。
如果在太阴证没好的话,就进入少阴,少阴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但欲寐”。所谓“但欲寐”就是睡不够,一天睡了十二个小时起来还是很累,然后随时都想睡觉,这个最明显。有的人大便就延后了,会便秘,看少阴证的时候小便是白的,因为里面是寒症,小便是白的。
同样是便秘,但小便是黄的,所以小便是黄的,就知道是病在腹,就是在阳明症,所以中医写处方前要问病人小便,比如一个人便秘,不用摸其脉,就问:“你小便什么颜色?”答:“黄色、深黄色”。就知道是用承气汤,病在阳明。阳明证就可以知道是肠胃里津液干掉了,很热,所以小便是黄的,津液没了。
如果便秘,同时小便是白色的,就知道病在少阴。少阴证就是寒,大肠也没有蠕动,根本停在那边,东西累积在里面,根本没有动,没有热能,所以小便出来,清白的。从小便的颜色就可以知道,到底是用少阴症的处方,还是用阳明症的处方,这时候就可以治疗病。所以一定要了解身体的结构,真的解剖学,然后就用《黄帝内经》才有办法开正确的处方。
4、厥阴病
少阴之后就是厥阴,再深一步到了厥阴,此时寒热就分明了。
正常健康人一般常年感觉到头、面、身体是冷的,手脚是热的;但是进入厥阴的时候,会感觉到上热下冷。
正常人是上面是寒的,下面是热的,而不正常的人是上面是热的,下面是冷的,不正常就是脚又冷,同时满脸暗疮。这就是厥阴证,寒热很分明,这病就在厥阴。
所以如果病人的症状非常了解,医生辨证正确的话,诊断又怎么会出错呢;如果诊断没有错误,中医师再从药性,这时候再回头看药,一看知道去热药最好药是石膏;去寒药最好的是附子(炮)。把石膏和附子放在一起,一般中医医生来说一个是寒一个是热,两个是极端相反的,不行的。而经方不是这样想,一个是阳药,附子是阳药,附子从田里拿出来的时候,切开来看里面跟水梨一样是白色的,所以附子跟石膏是可以用在一个处方里的,用附子和石膏用在一起,就是把白虎汤和真武汤等就用在一起的时候,煮完六碗水煮到两碗。经方派医生就是希望石膏到肺上面去,上面把其热去掉;而附子把下面的寒去掉。
那具体是怎么去掉的呢?经方的想法思路是这样子的,而药会不会那么听话,病人在喝药的时候,上面是热的,喝热汤下去一喝就想吐掉,因为热碰到热,药也不会那么听话的。因此医生就需要很技巧地告诉病人,煮完这汤药必须要等到很冷的时候再喝,汤药冷的时候病人拿起来喝的时候,上焦是热的,以为喝到是冷的,到了胃里去以后,发觉到里面有附子,结果石膏就往上走,附子就往下焦走,一次下去,寒热一起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