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江:“巨婴”老爸养出暖男儿子,父母越关爱孩子越愤怒

提到徐锦江,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在电影《鹿鼎记》和《九品芝麻官》中五大三粗,浓眉大眼凶恶形象,那一句:我全都要!简直深入人心。
曾经以为这样的男人当起爸爸来应该会很严肃很伟岸,可在《一路成年》这档综艺节目中,才发现外表如此粗壮的男人竟然是个“巨婴”老爸。
其中最经典的一幕是徐锦江在自己做不了饭时,惨兮兮的自白:
如果不来这个节目,我也不知道自己这么无用、无能。
我自己一个人简直生活不下去了。
我不合群,也不够坚强。
我什么都不会,生活都不会,生存都不会,太没用了……
说完还哭了起来,这跟银幕上的硬汉形象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成年版的《爸爸去哪儿》,节目《一路成年》以几个明星家庭里的父子、父女在旅行中做的游戏为节目线,展现他们的亲子关系。
徐锦江也是参与者之一。
他在节目里不是在哭,就是在摔跤、逃跑、生病,完全是一个大宝宝的状态。
但意外的是,有这样一个“不坚强”的老爸,却有着一个自主独立,充满包容和耐心的儿子。
节目一开始,徐锦江还没起床,儿子徐菲带着妈妈出了门。
起床没找到家人的徐锦江开始夺命连环call。
一天之中,徐锦江竟然给儿子打了三十多个电话,他不会做早餐,不会点外卖,不会操作电脑……每个生活问题,都需要儿子时时在线给予支持。
儿子徐菲也很习惯这样的互动方式。
节目来到四川乡村录制,高原反应让徐锦江身体不舒服。
他不停地抱怨生火也生不着,徐菲说:包在我身上了。
晚上睡不着,徐菲搂过老爸说:我搂着你睡觉吧!
骑马的环节,所有家庭都是孩子坐在马上,只有他们家是他坐在马上,儿子在牵着马。
这画面似乎很传神,徐菲更像爸爸,爸爸徐锦江则像个宝宝,父子关系颠倒过来了。
徐锦江还是单身时,就设想过未来妻子的模样,并画成了画,没想到几年后就遇上了和画中相似的人。徐锦江对妻子蚂蚁一见钟情,只见3次面就结婚。
在第三次徐锦江带着香港证件要和她领证时,军队出身的徐妈妈正直又单纯的说:他都带证件来了,那能怎么办,就回家拿户口本,把婚结了呗!
这样两个单纯善良的人,相信彼此,在往后的20多年里,形影不离,相濡以沫,从来不吵架。曾经有一度,因为陷入经济危机,及高强度的演艺,徐锦江陷入抑郁症的困扰中。
妻子蚂蚁从没放松,每天约一堆的朋友和徐爸爸聊天,带他去热闹的地方,约很多的画家陪他一起画画。渐渐地徐爸爸的心情也好很多,人也乐观了许多。
而徐爸爸也特别相信老婆,财产全部交给老婆,演什么戏都听老婆的,几十年演艺道路没有一点绯闻。
虽然爸爸在生活方面不擅长,可是妈妈细心耐心。看过这两人综艺节目的人就会发现,这位妈妈的心态非常好,总是笑脸迎人,说话也很温和,给人的感觉就是淡定而坚定!
《育儿基本》这本书中说:父母需要做的,是庄重、虔诚地经营自己的感情,然后把美好的感情,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一点一滴地分享给孩子,让他们能从父母身上,学到成家、相处、相守的能力。
徐菲暖男的性格,与他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有温度的家庭,才能养出温暖善良的孩子。
1
孩子的独立,需要父母成全
优宝见过很多家庭中,明明父母自己很棒,也在用心照顾孩子,可结果却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为什么呢?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其实一直都在变化:
婴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来说是“权威”,父母的庇护让孩子从中形成自己的安全感,学会爱和信任的关系;但独立,却都是从打破这种“庇护”开始的。
学走路时,孩子就要通过一次次推开父母的手,自己往前走;
刚有自我意识时,孩子就要故意叛逆,不听父母的话,要听自己的;
学术概念上把这叫做“叛逆期”,但本质上是孩子在挣脱父母爱的庇护,找“当自己的感觉”
父母若对孩子肯定多,他总是被看见,被允许以自己的方式做事,这个过程就很顺利;
否则,父母若制造阻力,孩子将很难打破父母的庇护。
如果父母这个“天”始终超越不了,对孩子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他们将用尽一生去寻找“认同感”。

电影《盗梦空间》里,富二代费舍的父亲,一手打造了世界第一的商业帝国。
但儿子从小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屈指可数,长大也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如父亲。
当他的父亲去世,作为继承人,面对父亲的产业他有一种信念: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到比父亲还成功,证明自己!
这种无意识想做大做强的力量,令他的对手感到很恐惧。
于是对手请来盗梦大师们给他的脑子植入一个信念——让他放弃做大父亲产业的想法,以此来瓦解他们家的产业。
盗梦大师们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富二代和临终前的父亲相遇,父亲向他展示了自己的保险箱:
那里并不是商业机密,而是自己一直珍藏着的儿子童年玩的小风车。
并且对他说:我一直对你极力想成为我这样的人很失望……(他的意思是你应该成为你自己,你不用向我证明你自己,你本来就很棒。)
看到这一幕,富二代痛哭流涕。
他感到父亲对他的爱和祝福,内在的伤痛也深深地被疗愈了。
从那一刻开始,他相信自己无需再去证明什么,他已经得到了父亲的肯定,也得到了更强有力的爱的支持。
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多启示,一个儿子,他个性化的存在,如果没被父亲肯定过,而父亲又永远无法超越,那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这相当于他将一直锁在父亲的“眼光”里,他可能一辈子做了很多事,但其实每件事都在诉说唯一的情感——
父亲,你看!我在这里,我做好了。我足够优秀了吗?我配成为你的儿子吗?
而像富二代费舍,只有释放了这个情结,才能够真正地做自己。
生活中我们也看到很多这样的亲子关系:
父母又优秀又厉害,又关心自己,简直无可挑剔,但孩子就是莫名奇妙地很不爽,就想和父母对着干!
究其原因,是这种父母的关怀里,存在着一种隐形“竞争”
他们认为,孩子这不行那不行,随意评价他们。
有时候则是打着爱的幌子,过分担心孩子,替他着想。
实际上是在说:你不如我考虑周到……
而孩子只能体验到一种感受——我永远成不了父母那样的大人。
这种挫败,让他们陷入被关怀的“愤怒”中,但这份愤怒只能憋着,因为表面上父母并没有错啊。
父母越是关心备至,孩子的内心冲突就越剧烈。
2
越关心越愤怒,孩子的3个叛逆阶段

孩子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也在成长,不再听父母管教,变得叛逆了,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转折点。要帮助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就要先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真相。

1、第一个叛逆阶段,3岁左右
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所以开始反抗大人,对大人的要求第一反应是拒绝,比如,让他睡觉,偏不睡觉,让他吃饭,偏不吃饭。
那可能是妈妈平时在跟孩子说话时,已经习惯于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说话。
孩子有自我意识之后,学会了反抗。孩子会模仿大人,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说明你平时就是怎样做的,所以想要改变孩子,先看看自己是否有不恰当的言行。
2、第二个叛逆阶段,8岁左右
孩子成长到8岁左右,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他觉得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不希望再被父母管。于是开始故意跟大人作对。
既然孩子有一些自己的思想了,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上要随之改变,不然家长和孩子都痛苦。
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孩子的情况只会变得更加的糟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最终造成遗憾。
父母要跟孩子多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有些事情不如放手让他自己做决定。
3、第三个叛逆阶段,13岁左右
孩子13岁左右,进去青春期,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还不成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自己又无法解决,会带给他挫折感,导致情绪不稳定。
这时候父母如果加强管教,只会让情况更糟糕。这个时期,父母应该先尝试和孩子平等沟通,这样才能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才能给他正确的帮助。
此外,吴臻老师也在微信视频号《臻说育儿》栏目中,从脑科学的角度对幼儿的愤怒情绪进行了分析:
成年期之后,亲子关系进入下一个阶段:父母在变老,孩子一步步变得比父母强大。
父母如果愿意承认自己老去,就完成了一个家庭关系权力转换交接的过程。
但有的父母因为太成功,有的父母性格很强势,有的父母对孩子保护比较多……
如果父母懂得示弱,不仅让孩子感觉被需要,能够被信任被依赖,更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去照顾保护父母,会让孩子更有担当和责任感。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