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危机的原因分析
2020-11-04 13:41:43
这里的学生危机指的是有心理危机的弱势人群,自我存在感与安全感的严重缺失。有的交往恐惧、自我封闭、心理脆弱、悲观消极、轻生倾向;有的交往障碍,敏感、自卑、恐慌;有的交往失当、情绪控制能力差、思想盲目前卫、亲子关系紧张(仇视)。原生家庭问题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学生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原生家庭问题
1、留守儿童
感觉自己被抛弃,生活得没有安全感。
2、单亲家庭
由于父母离异、家庭重组等因素,一些孩子归父母一方抚养,也有不少孩子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属抚养。爸爸或妈妈离世给孩子感情上的残缺,同伴交往中容易有心理上的落差,在困难面前找不到自己的后盾与避风的港湾,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离异家庭容易让孩子很难相信真正的感情,容易在情感上迷失方向。这些孩子自然就显得不那么'合群',很难和别人平等相处,消极悲观,最终成为学生危机。
3、家庭矛盾
因生活或情感等原因,父母之间有较大的隔膜,经常发生争吵,这会有意无意中让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学会了怀疑。粗暴的父亲给女儿造成不会有好男生的假象,耍泼或怨恨的母亲让儿子觉得女生都不可理喻。这种矛盾家庭破坏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慢慢就有了错误的认知与沟通方式。
4、家长问题
一些家长信奉'儿孙自有儿孙福',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好,其他的顺其自然,认为孩子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自由发展,管生管养不管教。这些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不闻不问,对老师的提醒装聋作哑、应付了事。这给孩子行为养成造成不利影响,孩子学习应付,放任自流,助长了孩子身上的毛病和问题,对老师的引导与教育爱理不理。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1、校园暴力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时,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或疏导,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存在交往恐惧症。
孩子往往处理不了才寻求帮助,作为自己最为信赖的坚强后盾竟然不可靠,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只能默默承受。学生危机大都来自私立学校,准确来说,来源于私立学校过早的寄宿制生活(小学),表面上看解决了父母工作的后顾之忧,缓解了父母接送孩子的压力,却不知也剥夺了亲子交流共融的机会,不管多么优秀的老师,都取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父母在哪,家在哪,父母才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
2、家庭暴力
混得好的父母希望子承父业再攀高峰;混得不好的父母希望子女逆风翻盘,成为人生赢家。
孩子好多的第一次,都让父母感动与惊喜:第一声爸爸妈妈,第一次爬行,第一次站立,……包括第一次便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的开始变得焦虑了。应该是孩子上学以后吧,别人家的孩子考了95而自己的孩子考了59,于是就发现孩子有太多的不足,没有那么可爱了,多了一些要求与指责,甚至提出了孩子无法完成的任务。在孩子习惯不好时打骂,在孩子没有达到目标式选择冷嘲热讽。父母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期望,却唯独看不见孩子本人。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认为父母只关心自己的学业成绩,只关心父母自己的面子,从而形成较为严重的亲子矛盾。有的孩子确实也努力了,但还是完成不了,就觉得自己很没有用,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教育观念
因为文化程度、从业领域、社会经验、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差异,有的家长总是将自己上学的经历和体验与孩子比照,父严母宽或父宽母严,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冲突。父母的教育观念偏差较大,如对培训班的态度,让孩子无所适从,从而挑选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方式。特别在孩子出错时的处理办法,如一方认为及时改正就好,一方认为就该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容易让孩子有一种负疚感,面对事情的时候畏畏缩缩,让孩子没有真正的自信。父母的争执让孩子有了矛盾的认知,从而学会强词夺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4、家长引导不到位
家长对现实社会孩子成长环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这些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认知理念都与新形势下孩子的教育成长要求不太合拍,宽忍有余,严格管教不够,从而在孩子身上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认为孩子只要开心快乐就好,在家总是宠着溺爱着孩子,包容着孩子的不足。到学校后,由于没有目标而轻松混日子,没有学业上的成就感,很难有自信,也自然就开心不起来。校园生活中,往往学业成绩好的同学,更容易得到同学的认同,没有目标的孩子很难得到同学的肯定,找不到存在感,要么生活得很辛苦很迷茫,要么和同类同学混到一起、抱团取暖。由于没有学业上的动力,总要找点事情做,那就谈论非主流话题,悲观消极,越陷越深。
附:本文纯属于个人理解分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又不得不面对,我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整理,想做一个系列,请勿复制或引用到个人作品中,仅供亲子教育或老师分析学生问题的一个参考。特意用学生危机这一词,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