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40条
144、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辅所发潮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见《伤寒论》.第240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病下篇》第38条讲: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其人烦热是瘀热或瘀血在里,以不得汗出而发热烦躁,此太阳风寒大青龙汤证,当与大青龙汤发之。
服大青龙汤后,汗出不彻,风欲散则未尽之寒持之,寒欲散则未尽之风持之者,又如疟状,此即是方有执在《太阳病下篇》第25条【集注】中讲的:服桂枝汤(此处是服大青龙汤),证转大汗出,脉转洪大者,乃风多寒少,风邪欲散而以微寒持之,两者皆不得解,而寒热如疟也;桂枝二麻黄一汤者,重解风而轻散寒也;
服大青龙汤后,复如疟状,如无日晡所发潮热者,即是太阳病未转属阳明,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治其如虐状也,《太阳病下篇》第25条讲: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日晡所发潮热,是太阳已经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阳明腑实证也,有可下之理,与大承气汤下之。
《太阳病下篇》第23条讲: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阳明俱虚(本条文中的脉浮虚就是多次发汗后的荣卫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不可以用大青龙汤或桂枝二麻黄一汤,乃至于这里要讲的桂枝麻黄各半汤更发汗,而是要用桂枝汤发汗止汗,以补其正);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脉浮虚是以其数次发汗,热伤卫则虚,寒伤荣则实也。《辨脉法》讲,浮取、中取、沉取,按之俱无力,脉且大者,谓之虚也;《论》中讲,浮为在表;是其表虚,故以桂枝汤发汗止汗,补其正而固其表也,《太阳病下篇》第25条讲: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日晡所发潮热是阳明腑实证的一个特点,《论》中讲的潮热、谵语、手足腋下濈然汗出、腹满痛、大便硬都是阳明腑实证;不恶寒、反恶热,身热烦渴、鼻干目痛不得眠都是阳明经病。日晡所是下午三至五点,是申时;申又是太阳病发于阳所在的位置,故知这是一个太阳转属阳明病;以其如疟状,故知这是一个太阳风寒转属阳明病。《辨脉法》讲,浮取、中取、沉取,按之俱有力,脉且大者,谓之实也;实者下之,下之与大承气汤。
胡希恕老先生讲,服泻药(大承气汤)后,其热不退,大柴胡汤加石膏;六七日复不大便,其人仍然嗜食,此为中消,是瘀血合热引起的消谷善饥;少腹满,小便利者,抵挡汤主之;此为瘀血在里引起的病人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