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情操纪略:大宋开国皇帝的情怀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赵”,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赵氏宗亲”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世界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赵氏文化,传播赵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常回家看看
出品 | 赵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作者 | 赵匡胤三十四代孙赵海成
壹
在悠久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史上成就了有限的几个大英雄,宋太祖赵匡胤即为“数风流人物”中的一个。赵匡胤对中国历史的作贡献在于:一是实施先南后北统一战略,金戈铁马,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权荡混乱,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疆土;二是“杯酒释兵权”,从政治和军事体制上解决了藩镇割据、军阀政治等历史积弊;三是倡言读书,尊师兴教,朱紫满朝,实现中央到地方的文官政治体制,等等。
成就赵匡胤的业绩,除了自身的智慧、使用的韬略、政治家的手段和开明君王的道德以外,主要是他的节操:坦诚、仁慈和宽容。尤其对待父母、姐弟妹的孝敬和爱护上堪称无双。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后周武将,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对赵匡胤影响至深。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女性。在陈桥兵变返京前,赵匡胤至孝,深怕兵变会惊吓母亲与家人,于是派人火速回京,将母亲及家人安顿在寺院以防不测。当赵匡胤之妻王氏听到兵变消息后,惊恐不安,担心大祸将至时,杜太后却能镇定自若,安慰儿媳,说:“吾儿平生奇异,人皆言极富贵,何忧之有?”但当赵匡胤黄袍加身,回京即位,成为一代皇帝,有人来向杜太后报告这一消息时,杜太后并没有流露惊喜,只淡淡说:“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当赵匡胤真做了皇帝,她不以为喜,反为儿子所建的江山忧心。忧就忧在天子难做,若统治得道,则此位可尊,若驾使失法,则是求做匹夫都难呀!显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这是杜太后的非凡气质。
杜太后不仅亲经乱世之苦,而且善于从战乱中总结出国家兴亡的道理来,找出国家动乱时原因。因此,作为后宫的一家之长,自觉地承担了管理皇亲国戚,尤其她娘家门族之事的责任。她的兄长杜审琼、弟弟杜审肇、杜审进,虽贵为国舅,仍然居于常山家中,未授官爵,这就为赵匡胤实施文人政治,任人唯贤,严格任用下臣扫清障碍。显然,由于杜太后贤德,赵匡胤仁明,开国之始便打好一个杜绝内乱的基础,外戚始终阀阅微替。
赵匡胤对父母很恭敬,自小就顺从父母的教诲,长大后虽成家,但却未立业时,与妻子伴随母亲身边。及至参军建了功业,在后周朝有了地位,仍然不另立家业,只在汴京开封城内以父母所居之地为家。父亲去世以后,他事母更殷勤,除了让妻子常陪伴母亲身边外,他本人在外地也无别居,常回家陪伴于母亲身边,与母亲说些外面的事,让母亲晓知天下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太后病重,赵匡胤就象一位平常百姓那样,在母亲身边亲奉汤药,不离左右,让母亲在临终前有子女在身边,得到天伦的安慰,平静地离开人间。在中国历史上,当皇帝的能够在病重的母亲身边亲奉汤药、不离左右的,赵匡胤能算一个。相反,很多皇帝为了皇位,对自己的父母并不好,更不要说生病父母亲身边亲奉汤药了。
赵匡胤得天下,贵为天子,但他以一颗孝心,对母亲之十分顺从,并怀着真诚之心听从母亲教诲。当太后病危时,赵匡胤侍候于太后床前,兄弟三人当着母亲和宰相赵普在床前受命。当时杜太后向赵匡胤问道:“你可知道你为什么当上了如今的天子?”赵匡胤道:“儿能有天下,这都是先世和太后积功积德所致。”杜太后说:“怎么是我积功积德呢?你能当上皇帝,那是因为后周国君年幼,小儿哪能主天下呢?所以,周室江山就为你所得。国家有长君,乃社稷之福。将来你万岁后,应传位于弟弟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芳(赵匡胤长子)。”赵匡胤遂于床前叩头,哭道:“一定遵奉母亲教诲。”太后对赵普说:“你把这事记下来。”于是,赵普就榻前为约誓,书于纸上,并将此约书藏于金匮之中。这就是宋朝历史上有名的“金匮之盟”。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太后去世后,赵匡胤将母亲谥封为“明宪”太后,到了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又更谥为“昭宪”太后。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赵匡胤对待母亲,在世时尊为太后以听其训诫;死后封母谥号以为礼,作为一代明君的赵匡胤可谓至孝。
公元956年二月,赵匡胤大破南唐军,夺取了滁州,并暂守滁州。数日之后,其父赵弘殷为后周马军副都指挥使,率领一支部队从扬州赶来,半夜到滁州城下,传令呼喊开门。赵弘殷希望进城去看望儿子,在战争环境中亲情更为浓烈,这种愿望是可想而知。同时,父亲从远道而来,风尘劳顿,人渴马饥,打开城门迎接入城,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赵匡胤站立滁州城头,对父亲说:“父子虽至亲,但城门开启是王朝大事,不敢半夜擅自打开城门。”其结果赵弘殷部队只好在城外搭帐,苦熬一夜,直到天亮才得以入城与儿子相见。显然,在那种环境下,忠孝难以两全,既尽力王事,就得把亲情暂放在一边,以王事为重。赵弘殷在公元956年病逝,没有看到在四年之后儿子当上皇帝。但赵匡胤仍怀念父亲的教诲之思,追封为宣祖。
贰
赵匡胤与兄弟的关系是紧紧相依的。赵氏兄弟五人,赵匡胤排行第二,哥哥光济早夭,剩下的兄弟以他为大。五弟光赞幼亡,实际上剩下兄弟三人。赵匡胤比三弟赵光义大十二岁,比四弟赵光美大二十一岁。虽然兄弟三人在年龄上差距很大,但弟兄三人相敬相爱,情义深重,在历史上的皇族兄弟中是并不多见的。
赵匡胤对年轻的弟弟赵光义是十分爱护的。在他还没有当皇帝时,就把赵光义带到军中为将,登基后又提升他为殿前都虞候,使赵光义成为宋朝军中最年轻的高级将领。赵光义每次出行,总让赵普与之同行,而且刻景以待其归,兄弟情义如山,比唐朝玄宗兄弟的情义还重。有一次,赵光义得病,身为兄长的赵匡胤亲自灼艾药,为弟弟热敷。艾药热而赵光义疼痛,赵匡胤便同取热艾药自炙,以分弟弟之痛。“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同时,作为赵光义对哥哥也是崇敬。陈桥兵变,赵匡胤不忍代周自立。赵光义察军心军情,与赵普、李处耘等人精心策划,逼使赵匡胤黄袍加身,在五代末期促成了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其功不可没。
赵匡胤对弟弟赵匡义的呵护是真诚的。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杜太后去世后,赵匡胤任命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尹,由在军中掌握兵权的大将转为文职,这是对赵光义的刻意栽培和锻炼。同时,对杜太后的遗嘱——“金匮之盟”积极推行,把赵光义当作皇位继承人。有一次,赵匡胤在与大臣的谈话时,称赞赵光义:“晋王龙行虎步,且生时有异,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从此,赵匡胤更是注意对弟弟的培养和教诲。在一些国家重大问题上,都拉扯赵光义加入参议,以使其熟悉政治,积累经验,进入角色,为以后做准备。但对赵光义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有一次宫中举行宴会,赵光义见赵匡胤衣着很朴素,认为哥哥是皇帝,仪表不能过于草率随便,便劝哥哥穿戴得华丽一些,以表现出皇帝的富贵。赵匡胤听了不禁忧虑起来,深怕弟弟走向淫欲奢侈,于是就很严肃地说:“我穿得再随便,也比普通百姓华丽百倍。孟昶之所以亡国,亡就亡在淫逸奢华也。他连溺器都用珍宝装饰,自奉,如此,欲求无亡能行吗?我们皇家比平民穿戴的好一些也就是了,何必嗜求华丽?你难道忘了在夹马营的那些日子穿戴是什么了吗?我现在穿的实在是比那时华丽多了。”赵光义听了心服口服,敛容正色拜谢。可见,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的情义至深至厚,兄对弟以亲,弟事兄以敬,正所谓“兄弟既俱,和乐且愉。”《诗经·常棣》有句话:“常棣之华,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就是说,兄弟间的亲密关系也应像常棣的花萼一样紧密相依。显然,赵匡胤兄弟三人相敬相爱,情义深重,这在中国历史上的皇族兄弟中是并不多见的。
赵匡胤除弟弟以外,还有一姐一妹。他的姐姐不到十五岁即已夭逝,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赵匡胤曾追封姐姐为“陈国长公主”,以示对慈姐的怀念。赵匡胤的妹妹初嫁米福德,不幸夫亡,因此寡居在娘家。赵匡胤妹妹深明大义且果断刚强。当后周世宗逝世,立七岁幼儿为皇帝时,主少国疑,一时谣言四起,满城风雨。赵匡胤也为谣言而恐惧不安,于是回家与家人商量对策。当时妹妹正寡居在娘家,听哥哥说国家大事,顿时面如铁色,她正在厨房做饭,遂拿起擀面杖出来追击哥哥赵匡胤,嗔曰:“大丈夫临大事,是可是否当自决于胸怀,回家里来吓唬妇女干什么!”赵匡胤于是默默而出,去归德府避嫌。赵匡胤即位后,封妹妹为“燕国长公主”,并物色人与妹妹成亲。此时,恰有殿前都点检高怀德妻子亡故,于是托人将妹妹介绍给高怀德,撮合成高怀德与妹妹结亲。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十月,赵匡胤的妹妹燕国长公主不幸去世,赵匡胤极为悲痛,亲扶妹妹灵柩哭悼,并为之废朝五日,以示对妹妹的怀念之情。
赵匡胤共生育四子六女。其中,王皇后所生三个子女皆夭折。王皇后无子女,余下皆贺皇后所生,存活下来有二子三女。赵匡胤的长女昭庆公主嫁王审琦之子王承衍。赵匡胤即位后,王审琦出任殿前都指挥使,因为殿前都点检空缺,实际上王审琦是禁军统帅。有次,后因皇宫失火,未经请示,便调动军队入皇宫救火,是一种违禁行为,因此,被御史台弹劾,免除王审琦殿前都指挥使职务,出任忠正军节度使,出镇寿州。辞行之前,赵匡胤召见王审琦,说:“你不待召以兵入卫,忠也;但台(指御使台)臣有言,不可不行。第归镇,吾当以女嫁汝子承衍。”赵匡胤次女是延庆公主,嫁给天平节度使石守信的儿子石保吉。石守信是赵匡胤义社的十兄弟之一。陈桥兵变,石守信在汴京城内接应。赵匡胤登基后,提升为马步军都指挥副使,后又升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在赵匡胤“怀酒释兵权”时,石守信被解除军职,出任天平节度使。赵匡胤三女永庆公主嫁给时任宰相魏仁辅的儿子魏咸信,于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七月,魏咸信迎娶永庆公主。
叁
总之,赵匡胤三个女儿分别嫁给王审琦、石守信和魏仁浦的儿子当媳妇,这多少带有政治方面的因素,使亲情服从于政治的需要。但是,赵匡胤在大体上还是能尊重女儿的心愿,而且出嫁时场面甚为隆重,体现了赵匡胤的开明和仁慈。
赵匡胤只有皇后没有嫔妃,同曹操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是位奉行一夫一妻制的帝王。按周朝礼制,天子可娶九个女人,诸候可娶七个女人,大夫可娶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庶人匹夫匹妇,不得有多。赵匡胤登基时才34岁,正值壮年,完全可以拥有众多嫔妃为他多生儿子以传宗接代。但是,赵匡胤只有皇后,并且在皇后王氏去世以后,也没有立一位嫔妃,过了四年多的孤身生活。
赵匡胤一生中经历了三次婚姻。但令人惋惜的是,贺皇后只活了三十岁就因病去世了。王皇后二十二岁一病不起,离开了人间。宋皇后是个大命之人,活了四十四岁,但在她二十五岁时,赵匡胤就去世了,孤苦伶仃地寡居二十年。赵匡胤自年轻时就有大志,不贪色,有“千里送京娘”,坐怀不乱传说,这在中国皇帝中是少有的。赵匡胤十九岁时,父母便替儿子做主,聘娶了后晋禁军军校贺景思的长女为妻。贺氏嫁给赵匡胤时年仅十六岁,可谓郎才女貌,夫妇般配。由于贺氏具有良好的家庭教养,颇懂事,温柔恭顺,动以礼法,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结婚两年后,赵匡胤游历天下,两年内在后周军中有了官职,及至后周世宗显德年(公元956年),赵匡胤因战功赫赫升为后周定国军节度使,一时夫贵妻荣,贺氏被后周封为“会稽郡夫人”,身份更为显贵。但是,好景不长,贺氏于后周恭帝时期(公元958年),因病去世,没能看到丈夫成为天子。赵匡胤与贺氏结发情深,在他即位后,为纪念这位相濡以沫的夫人,追封贺氏为皇后,追谥号为“孝惠”。贺皇后死后不久,赵匡胤又被擢升为后周殿前都点检,成为后周朝的最高军事领导者。赵匡胤正当英年,有地位,又掌握军权,于是便有好心人极力撮合,使得他又娶彰章军节度使王饶的第三女为妻。这场婚姻也是天作地合,一个是显贵节度使之女,一个是禁军统帅,因而十分美满如意。王氏嫁给赵匡胤时年已十九岁,知书达礼,极有家教,处处显示出一个大家闺秀的做派。自嫁到赵家以后,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常服宽衣,事夫孝母,无不令人夸赞。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亲赐冠帔,封她为“琅邪夫人”。王氏似乎很幸运,刚嫁到赵家不到一年,赵匡胤就登基做皇帝,因而她被立为开国皇后而母仪天下。但是,王氏命薄,事奉赵匡胤三年多,于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底因病去世,时年二十二岁。赵匡胤哀伤不己,封她为“孝明”皇后。王皇后去世以后,赵匡胤更是励精图治,运筹帷幄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事业。直到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赵匡胤生日,忠武节度使宋倔的女儿宋氏随母亲来朝廷恭贺“长春节”,赵匡胤召见了年轻的宋氏,并赐以冠帔。赵匡胤见宋氏文静端庄,才智过人,容貌俊美,贤淑知礼,认定是皇后的合适人选。此时已是乾德六年(公元968年)二月,赵匡胤册封宋氏为皇后。此时,宋氏才十七岁,赵匡胤已是四十二岁,可谓老夫少妻,但作为一名皇帝,也被认为是适宜之事。《易经·大过》曰:“枯杨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就是说:已经枯萎的杨树重新又长出新的枝芽,老年男子娶了位年轻的妻子,这种现象没有什么不利。果然,宋氏立为皇后之后,对赵匡胤照料备至,每当赵匡胤退朝,必整衣迎候,所有御膳为亲自检视,旁坐一边侍候着开国皇帝进膳。《诗经》中曰:“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就是说,头发梳得高高的,穿上精美的服装,清晨服侍公侯去早早上朝。宋皇后所做的就是这样贤慧的夫人之事,很博得赵匡胤的欢心。
伍
综上所述,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其统一大业,功绩昭昭,最后一千年中少有的“风流人物”之一。“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评说是客观的。同时,其君王的品质:崇俭、节欲、勤政也是为历代历史学家所称颂的。在家族关系处理上,也是赵氏家族的典范。示母至亲至孝。示兄弟姐妹相敬相爱,情义深重。示儿女妻子开明仁慈,爱护有加。他是位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中的伟丈夫、大英雄也!
山东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国务院津贴享受者、
赵匡胤三十四代孙赵海成写于2017年5月5日泉城济南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弘扬赵氏文化
传承赵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