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一种信仰

六月,微凉,来上海看电影。

在六月的梅雨中奔波在上海各大影院,

每每看到有人拖着拉杆箱取票排队,

脑子里忽然跳出来一句,

也许对有些人来说:

电影,是一种信仰。

电影节,

是喜欢电影人们的一场持续十天的狂欢。

一天之中奔波三四个影院,

在黑暗中坐上七八个小时,

看不同国家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可能刚看完大师的一部经典之作,

又马上要看一部无名导演的新锐作品,

对于导演们,

是无比荣耀的致敬,

也是残忍的检阅,

无声的检阅在开幕之前的抢票大战已经开始,

有些直到闭幕也没人退票,

有些场次却始终能买到票,

但这又不是最权威的宣判,

奥斯卡,不也曾错过和漏掉经典?

而总有些未曾得奖的作品,

却在时光流逝后,被人们反复提起,

在人们心中留存......

经典就是每次看都有新的感悟。

《肖申克救赎》

安迪在得知杀死妻子和情人的凶手另有其人,

自己被误判入狱19年

而且也将永远没有希望昭雪出狱后,

反而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才是凶手。

他想起妻子说他是

“一本合上的书,永远不懂他在想什么。”

他喃喃地说

“我妻子很美,我很爱她,我只是不懂如何表达”,

婚姻中有多少不幸

是因为男人们不懂得如何表达爱而造成?

他反省到正是因为婚姻不快乐妻子才会外遇,

从一个受害者到愿意负责任,

他说

“我才是那个扣动扳机的人。”

这一刻,他走出心里的监狱,

真的得到救赎。

《呼喊与细语》

二姐临死前那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呼吸,

简直就像死亡直接逼近,

而如果人们在饱受病痛折磨后,

临死的时候

能靠在这么温暖又充满力量的怀里,

该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

邻座的人抱怨看不懂昏睡到散场,

我很想推荐他去看电影的解读,

如此才不负大师不负电影票啊。

《廊桥遗梦》里,

最初儿子不能理解母亲的外遇,

但最后他看到有一个人可以跟

从意大利远嫁来美国爱荷华农场的母亲聊聊故乡,

聊母亲少女时代的梦想,

还有母亲喜欢的拜伦和叶芝的诗歌,

爵士乐,

他终于体会母亲的情感世界,

尊重母亲的选择,

第一时间跑回去问妻子

“嫁给我有没有带给你快乐?

如果没有我很抱歉,

我想让你快乐。”

是啊,一段关系中,

我们有没有支持对方实现梦想,

有没有带去快乐,

是很重要的事情,

几乎可以说是最高原则,

谁不愿跟一个能让自己快乐的人在一起呢?

女人的鼓励终于让男人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

这样真挚的欣赏和深刻的懂得,

这样确切的相爱,

才是4天的激情

却可以延续到生命终点的真正原因吧?

当然,除了爱情本身的魅力,

演员的表现力也撑起了全片,

我在看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表演时,

抚摸,抓挠,撩头发,

那些几乎是永不停歇的的手部小动作设计,

准确细腻,层次饱满地表达了

一个主妇骚动不安

汹涌澎湃的内心情感,

便常会想起今年获奖的《三块广告牌》的女主,

那些啃指甲咬嘴唇的小动作,

都帮助她们准确鲜明地塑造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好作品,

就是每次都会让你看漏掉一点东西,

然后在时光流逝之中,

慢慢地从粼粼波光中一点点重新打捞,

这样的作品,

其实是打算伴你一生的。

《翻译家》是本届电影节很动人的电影,

也许是因为一对儿子导演拍父亲的故事,

也许是因为太有爱的父亲,

也许因为古巴跟我们相同体制有亲切感,

也许是因为俄国文学,

也许是因为医院熟悉的环境,

也许因为被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辐射

导致疾病和死亡的无辜儿童…

看一对兄弟导演在台上分享自己拍摄父亲的花絮,

巴西男演员如何在两个月内

要学会古巴语和带古巴口音的俄罗斯语,

他们对于父亲的尊敬和爱,

大概全场观众的心都是暖暖的。

每次散场后,

在电梯上徐徐下降,看着人头攒动,

我想,人们为什么爱看电影?

生活是爬满虱子的华美长袍,

也是解不开的一团乱麻,

在电影里,

人们可以带着自己的故事,

在别人的生活里暂时旁观,

生活不是那么糟糕,

还有人活得更惨却依旧充满希望,

不同民族的幽默,

不同国家的文化,

不同人们的困境。

但即使如此,

由于分身乏术或临时有事等种种原因,

也依旧会有错过的电影,

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观影是个人的事情,

很难比较和评判,

大师和新人,

经典和新片,

纪录片和剧情片,

每个人都各有所好。

哦对了,

我希望每年都能在大银幕上看一遍《2001太空漫游》。

10天7家影院24部影片,这样的奔波,

加上对于电影投入的情感消耗,

对体能是很大的挑战,

尤其是好几场都是在大雨中往返,

感觉比工作还累,

但只要一坐到电影院,

灯光暗下来,

就觉得都是值得的。

留个纪念。

图书管理员或电影院检票员

都是世上最好的工作,

我依然是那个黄昏中坐绿皮火车去省会

看《勇敢的心》的少女。

电影,

喜欢上海的理由之一。

电影,

是一种信仰。

2018.6.25于上海电影节闭幕

再次感谢:

谢谢关灯老板lizzy邀请我进了一个神奇的影迷群拿到好多票。

谢谢“关灯拆电影”葛老师解读,让我充分享受观影乐趣。

谢谢陌生的影友王彦赠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