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为什么要与太监赵高一起密谋政变?

李斯为什么要跟赵高合谋发动沙丘政变?要说清楚这个,得从宦官赵高说起。

说起赵高这个人,出身还真不简单。赵高嬴姓赵氏,属于秦朝宗室远亲。家道中落才净身入宫,成为了一个宦官。赵高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精通刑律,善于书法,尤其写的一手好隶书。赵高也是把汉字从小篆往隶书发展的重要推进人物,没有两把刷子的话,没文化的文盲是很难在秦始皇、李斯、蒙恬、扶苏、冯去疾等高人里面脱颖而出,成为了大秦帝国第二代实际掌权者。

正因为赵高有文化,秦始皇才让赵高侍奉王子胡亥。秦始皇想让这个顽劣的小儿子多受文化熏陶,长大了能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而赵高就跟吕不韦一样,开始在一个跟王位沾不上边的人身上进行风险投资,逆袭就看今后怎么运作了。

秦始皇那是个过日子人,刚修的宫殿,他想多住几年。大秦那么大,他想去各地看看。秦国之外那么神秘,他想探索探索。所以秦始皇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绝对不能死。

秦始皇坚信人可以长生不死,他相信他可以永远当皇帝。秦始皇不立皇后,不立太子,希望江山千秋万代都是自己的。

可惜的是秦始皇的冤枉一再落空,那些给他承诺能够长生的术士们比给夏朝国君孔甲养龙的刘累还不靠谱。秦始皇一次次失望,而又一次次重燃希望。秦始皇决定游历天下,而赵高敏锐的发现这是一次机会。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只有胡亥上书陪爹出行。秦始皇万万没想到,这次出行居然成了死亡之旅。这位千古一帝终于在公元前210年的农历七月,驾崩在沙丘。

秦始皇在临死之前,紧急传召丞相李斯,宣布遗诏让长子扶苏继承大统,随后秦始皇龙驭归天,一场政治阴谋也拉开了帷幕。

当时长子扶苏在北方和蒙恬一起戍边,蒙恬的弟弟蒙毅本来跟随秦始皇护驾,但是在秦始皇身体欠佳之后,蒙毅紧急赶往会稽为秦始皇祈福。这个时候,掌握帝国命运的关键人物,就是丞相李斯。而丞相李斯,早就成了赵高的猎物。

赵高要趁这个机会搞政变,扶植胡亥登基。要办成这个事,必须得有李斯首肯。那么说李斯为什么会答应和赵高这个宦官合作呢?这是个千古之谜啊,单凭赵高说的如果扶苏继位,就会让蒙恬取代李斯,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要说起秦始皇的功业,李斯之功,远在蒙恬之上。毕竟李斯给秦始皇出谋划策的那个年月,论军功王翦第一。即便是秦始皇有意培养新人,蒙恬的地位也在李信之下。秦始皇一统天下,建国功臣都眼巴巴等着分封,又是李斯站出来得罪群臣恳请废分封行郡县。可以说李斯伴随着秦始皇成长,李斯参与了整个秦国一统天下的事业。那枚神圣的传国玉玺上,刻的还是李斯手书的花鸟篆。即便是扶苏称帝,北方边境还得是蒙恬坐镇。事实证明在蒙恬被赐死之后,河套地区又被匈奴占领。汉族政权再次统治河套地区,那就要等到汉武帝时期卫青北伐之后了。

还有一点李斯也很清楚,扶苏宠信蒙恬可能性并不大。在秦始皇诸子当中,始皇帝最喜爱的就是长子扶苏。秦始皇坑儒之后,扶苏上书始皇帝,小心坑儒后的不良反应。扶苏可没说坑儒不对,也没说以后别坑了,只是提醒始皇帝小心天下不安。然后秦始皇大怒,让扶苏到北方当监军。

这个事件很明显是爷儿俩唱的一出双簧。蒙恬掌握了秦国三十万虎狼之师,而是九原郡那边形势复杂,只有蒙恬可以搞的定,秦始皇对蒙恬其实根本不放心。秦国有猜忌武将的传统,别的不说,就太尉这个职位,除了在家著书立说的尉缭能好好当这个官,就算是白起当太尉,也是被杀的命。当年秦始皇就是猜忌王翦,才重用李信、蒙恬伐楚,后来这些年轻人不是老将项燕的对手,秦始皇不得不再次启用王翦。

如今蒙恬手握重兵,蒙家在秦过三代为将,又深的军心,不由秦始皇不去猜忌蒙恬。也正是因为如此,扶苏才去九原当监军。蒙恬的弟弟蒙毅被秦始皇留在身边,再加恩宠也是人质的命。

也就是说,李斯心里清楚,即便是扶苏继位,断没有用蒙恬取代自己当丞相的可能。那么说导致李斯配合赵高发动政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是李斯想过几天安生日子吧。

其实在隋唐之前,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二元政治制度。皇上是国家的董事长,丞相就是国家的职业经理人。那到底国家大事是皇上说了算还是丞相说了算,完全由这俩人的性格决定。皇上强势,丞相就弱势。丞相弱势,皇上就强势。皇上强势到极点可以废丞相,丞相强势到极点也可以废皇上,汉朝霍光就是废皇帝的典型。

李斯跟着秦始皇这样的强势皇帝,这个丞相当的也是战战兢兢。李斯和秦始皇是在始皇帝少年时代结识,当初的秦始皇还是秦王。当年的秦王夹在文信侯吕不韦、长信侯嫪毐、太后赵姬、秦国宗室四方势力之中,是李斯陪着秦王政一路剪除异己成就霸业。李斯的本事太大,秦始皇并不完全敢重用李斯。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国一统天下之后,担任丞相的是王绾,而不是李斯。后来王绾病死,李斯才凭借资历当上了丞相。虽然李斯从一介小吏变成了帝国丞相,完成了一次非常励志的逆袭。但是李丞相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蒙恬清楚的知道是扶苏在监视他,但李斯却不知道身边人谁是始皇帝派来的密探。为了生存,李斯不得不在秦始皇身边放上自己的人。这对患难君臣,就这样互相监视者。这要是搁美国,又是一次典型的电话门事件。

所以李斯一把年纪了,其实不在意蒙恬会不会取代自己。关键是扶苏这个人勇武非凡,智力过人,完全是秦始皇的翻版。李斯实在没精力再跟这个年轻版秦始皇斗心眼了,倒不如让少爷秧子胡亥即位。李斯活的至少可以简单点。

就这样,李斯参与了政变,赐死扶苏、蒙恬,扶胡亥继位,秦朝历史进入到秦二世时期。李斯本想当个大权独揽的丞相,结果发现事与愿违。为啥呢?秦二世称帝,不见大臣。丞相有事找皇上商量的时候,压根见不到皇上的面。至于国家大事,总有圣旨从深宫里传出,皇上也不跟李斯商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皇上虽然不上朝,但是办事效率极高。秦二世的亲兄弟当中有十二人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斩杀,九原郡蒙恬被杀,其弟蒙毅被杀,李斯感到情况不妙。同时感到情况不妙的还有一个是胡亥的弟弟公子高,眼看哥哥们都被很离奇的理由全家被杀,公子高上书秦二世,说他想死,请求皇上把他杀掉,安葬在骊山陵附近,饶过他全家。秦二世和赵高一看,还有主动请死的,那就满足公子高的需求。胡亥的兄弟当中,只有公子高没有被全家问斩。只不过赵高没想到,主动请死的公子高,成了他日后噩梦。

没多久,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义军遍地,秦国风雨飘摇。很快,义军就打倒了秦国本土。李斯之子李由死守三川郡,让陈胜不得进关。

当此事,秦二世在深宫当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大事小情都由赵高来处理。赵高视李斯为眼中钉,于是找到李斯假惺惺的说,天下大乱,皇上不理朝政,丞相应该去劝劝皇上。李斯说废话,我也得见得着他。赵高说有我呢,什么时候皇上没事的时候,我通知你来就是了。

然而这就是个阴谋,当李斯真按赵高说的时间见皇上之后,秦二世大怒,说他天天有时间,但是李斯不来找他,好不容易该休息了,李斯却在这个时候来找他,分明是瞧不起自己的表现。

李斯挨了一顿骂,赶紧走了。李斯一走,赵高来了。这家伙说皇上你可不能这样骂丞相,沙丘政变之后,咱都得了好处,只有丞相还是丞相。他本来就有气,他家老大已经在三川郡前线和叛军有书信往来,丞相这是要造反的节奏啊。

秦二世一听,这还了得,抓捕李斯问话。赵高得令,迅速逮捕李斯,在严刑拷打之下,李斯熬刑不过,屈打成招。全家都被斩于市曹。

李斯一个错误的决定,断送了自己全家的性命,也赔上了整个国家的国运。如果再给李斯一个机会,他不仅不会参与政变,甚至都不会来秦国当官。

正如李斯临终时对其二儿子所言:“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赵高机关算尽,蒙蔽秦始皇,搞死扶苏、蒙恬、蒙毅、李斯、冯去疾、冯劫,甚至是秦二世。下一步,赵高想当皇帝。但是当他杀掉秦二世之后,发现大家都不拥立他当皇帝。不能把人都杀了吧,再一看胡亥的兄弟都被全家问斩,只有那个主动请死的公子高是只杀了他一人。公子高的儿子婴,成为了秦国的第三任国军。

秦王婴本来是皇帝,后来赵高说现在恢复到战国七雄的时代,秦国只剩下原来的本土地区,故国君称王,不能成皇帝。赵高为什么这么做呢?他说当初天下都是王,秦王政一统天下,所以才取代周王室称皇帝。所以赵高盘算着,让秦王婴称王,等他赵高平定叛乱之后,他就能取代秦王室称皇帝。秦王婴一琢磨不对啊,坏事都是你干的,回头大家把账都记载了秦国头上。所以秦王婴伏下刺客,斩杀了赵高。

历史就是这样可叹,沙丘政变的参与者李斯和赵高都是绝顶聪明之人,结果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连个善终都不可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