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唯有亲情不可辜负
或许性格外向的女孩更难懂得吧。
按照现代人厌弃的婚恋观,电影中的小晓,在最后,凭什么有资格代表着凯利接受伊恩的道歉。
因为,她一开始是那么样地渴望嫁给有钱人,想着能够定居在北京。而且,中途,也似乎是嫌弃见清的贫苦,而离去。内心里没有小姑娘们梦想的爱情,有的只不过是物质。
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个表象。
大家应该要想到,小晓的人生只有她自己。她只能独自一个回家过年。而且,过年了,家里也只有她一个人,只能在人家吃年夜饭。她平常只能装着大大咧咧,很阳光的样子,让自己坚强。
因此,她迫切需要的是一种归属感,能够得到呵护,生活不再这么样的荒凉。
那么,梦想着中的样子,摆在她面前,她当然不可能拒绝。这也就是一个女孩被穷养之后的荒凉吧。
她一开始的要求,就是那么样的简单又真实。虽然有些功利,却是真纯。
她把粗鲁的男友带到大家面前时,也就只是她这种最简单的傻——能够把自己交给一个人,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已经足够。不管彼此是否般配。
只是,让小晓没有想到的是,她物质一点,这个世界却更加地物质。她所看到的外在的光华,只会对她进行着无情地摆弄。那个粗鲁的博士,对她实在毫无一点真心;那个已婚的男子,则完全是在将她玩弄。
经历两次失恋,小晓应当是彻底明白,世界并不像她想象地那样简单。同时,我们也能够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小晓的内心。她不是那么样物质化的女孩。她不是在纸醉金迷的社会里让自己沉沦。她只是有着一颗时刻打算去拥抱最简单的幸福生活的痴心。
要不然,她可以继续当人家的小三。而且,在后来卖房的时候,她也完全可以跟那个不坏好意的购房男人走。
痴心遍历炎凉,这个时候的她,也就猛然发现,最实在的,才是最简单的幸福。彼此相濡以沫,才有最大的归属感。她一直渴望的正是这些,而不是多么富有,不是有没有房子。
无奈好事多磨。贫贱“情侣”也是百事哀。相处不久,他俩就劳燕分飞。
可是,小晓这一次却给了见清最大的误解。这里面,也就有着最为惊心动魄的一组镜头。
小晓对见清满怀失望,依依不舍中,又只得带着几分坚强离开。
见清看似满不在乎,可是一旦发现小晓决然离去,瞬间作出的决定,却是紧追不舍。
可是,地铁站相遇,仿佛又回到了房间里的那个样子。
小晓依然要坚强,不有点不相信这个男人了。见清却依然对小晓不信任,她没有勇气走上地铁,挽留下小晓。
而小晓却是多么盼望见清的挽留。她想着“如果你有勇气上了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见清没有走上地铁,这也就是小晓决定离开见清的真正原因了。小晓的孤独,使得她最想要的是家的温暖,是两个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而不是金钱与多大的成功。
而那段时间,见清自暴自弃。他原本美好的生活、阳光心态,还有那自信心,被世俗的流言所击碎。而他又不信任小晓的真情,也就彻底沉沦了下去。
一年中,天天面对这样的见清,小晓当然看不到幸福生活的希望。决心离开见清,也就是小晓最正常不过的选择。
她不允许自己的生活再有新的荒凉,而且还是两个人的荒凉。这也就是后来依然不成熟的见清说“我真的已经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了”,而小晓却说“但我已经不是我原来的样子了”的真正缘由了。
其实,我想说是,小晓一直没有变,不管贫穷富贵,她一直都只是但愿生活温暖的女子。只是她当时天真的以为物质能给予一切。正是基于此,后来,见清再富有,她都表示不屑。
后来,或许是父亲的信,让见清的对于生活,对于人有着新的认识吧。让他体会到“后来什么都有了,却没有我们的荒凉”。生活的重心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珍惜。曾经因为不珍惜,失去太多太多,如果重新遇见,定要找回曾经的那一切。让生活重新充满色彩。
这或许就是唯有亲情不可辜负。见清的父亲,早已把小晓当成自家人。而小晓,曾经也是真实地在乎着见清,将她当成自己的依靠。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情,早已升华为亲情。慢慢成熟的见清不可能不知。
曾经错过,难以弥补,但是却一定要记得“无论我们最后生疏成什么样子,曾经对你好,都是真的”。彼此之间,早已是血浓于水的关系。
至此,大家也就不必纠结于电影对于前任的追忆的美化。因为,这个故事,本来就很美。如果一个人能够无情地抛开过去的一切,何况是有遗憾的一切,那么这个人也不值得现任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