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向哪去 国科大计划负责人谈初心

30秒快读

1

国科大本科生便带“芯”毕业,这轰动了中外产业界,也让RISC-V被称为“中国芯”的希望。

2

那么,产业界真正使用RISC-V的企业、学术界研究RISC-V的专家,到底是如何评判其前景的?RISC-V已经跑出多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五位2016级本科生带着RISC-V 处理器流片毕业的新闻火了。他们主导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的设计并实现了流片,芯片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学生自己编写的国科大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

国科大「一生一芯」计划的首期成果 图源/网络

这些大学生正是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期“一生一芯”计划的参与者。作为“一生一芯”计划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RISC-V国际基金会董事包云岗向《IT时报》记者表示:“处理器芯片是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占到芯片半导体市场规模的1/3,但我国的处理器芯片全球市场份额还不到1%。我曾安排组里学生统计过2008-2017年ISCA(国际计算机体系结构年会)论文第一作者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优秀人才85%选择在美国就业,仅有4%在中国就业,中国学生基本上都去美国深造了,然后留在美国工作。这和以前中国芯片设计人才需求不足有关。但是现在人才需求已经在快速增长,人才供给却远远跟不上。”这是“一生一芯”计划诞生的初衷。

    01    

从AIoT向高性能处理器进军

过去,RISC-V的应用场景主要在AIoT与嵌入式领域。随着时间发展,RISC-V在AIoT与嵌入式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采用RISC-V芯片的智能手环、蓝牙耳机、智能电视均已投产,同时开始往高性能处理器进军。

近日,为满足5G对性能的更高需求,新华三半导体在网络处理器上完成了对SiFive的RISC-V U7多核处理器的验证,这是目前最成熟的RISC-V高性能处理器之一。

许多新型应用如AI、AR/VR、计算器视觉等,需要对大量矩阵数据进行复杂计算。晶心科技推出了业内领先的支持向量扩展架构的处理器,每个向量长度最高512位,并可组合最多八个向量缓存器达到4096位。“假设进行天气预测,过去需要用超级计算机,将来用向量处理器集成的SoC即可实现。”晶心科技总经理林志明介绍。

对比同级别的ARM架构处理器,RISC-V处理器在性能与功耗上的表现更有优势。兆易创新携手芯来科技量产的全球首款通用MCU,相比ARM内核的同类产品,性能提升了15%,动态功耗降低了50%,待机功耗降低了25%。芯来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徐来表示,RISC-V没有历史包袱、没有ARM多年维护的冗余代码,是RISC-V能实现高性能、低功耗的主要原因。

    02    

本质是自由和开放

或许不少开发者入局RISC-V,是出于ARM高昂的授权费,但入局后却发现,其实除了低成本,RISC-V还是个“宝藏男孩”。这个宝藏就在于:自由与开放。

“RISC-V的本质是自由,它并不是ARM的廉价替代。” TBSI教授、RIOS实验室副主任、RISC-V国际基金会董事谭章熹说:“RISC-V是模块化的指令集架构,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实现各种需求,同时能根据不同应用进行扩展,这是ARM无法实现的。”

这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可能,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定制芯片。广芯微为ZETA标准开发了RISC-V专用处理器,结合纵行科技的ZETag云标签,在芯片、嵌入式软件、协议栈以及应用程序上可以做到完整闭环,无需二次开发就能形成完整解决方案。

“CPU很重要,但CPU周围的东西也很重要。就像一级方程式赛车,每站比赛,车队都要对车辆进行调整。引擎固然重要,但决定比赛结果的,往往是能否调整到适应比赛当天的状态。”谭章熹形容道,“相对于硬件生态,RISC-V的软件生态要发展得晚一些。”

至于部分人担心的RISC-V自由与开放下产生的碎片化问题,包云岗反而持乐观态度:“碎片化本身就是行业需求,互联网应对碎片化的方式是快速开发App。中国手机App已达449万个,之所以能快速开发这么多App,就是通过敏捷设计与开源开放,让App开发门槛降低。芯片领域也是一样,RISC-V要应对碎片化需求,就要找到类似开发App的快速敏捷方式,缩短周期。这也是学术界正在努力的方向。”

2019年,RISC体系发明者、2017年图灵奖得主David Patterson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创立了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RIOS。2020年7月,RIOS实验室发布了全球首个可运行Linux的全开源RISC-V微型电脑系统PicoRio,标志着RISC-V的软件生态建设大大推进。目前,RISC-V基金会已吸引了IBM、西部数据、英伟达、高通、谷歌、华为、阿里等500多名会员,其中15%来自中国。RISC-V生态建设从未停下脚步。

    03    

希望中国学界

更多投入RISC-V研究

相比于国内业界对RISC-V的高关注度,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这一直是包云岗积极呼吁的。

“去年,我最大的感触是,开源硬件(芯片)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后来,我在担任IEEE MICRO Agile and Open Source Hardware(《敏捷设计与开源硬件》)期刊客座编辑时,共收录了13篇论文,其中10篇来自美国,1篇来自加拿大,1篇来自德国,只有1篇来自中国。”包云岗说,“我对这13篇论文进行了分类,其实开源芯片有很多方向值得研究,包括设计框架、平台、验证等领域,希望业界也可以把他们的需求反馈给学术界,让学术界不仅仅进行单纯的‘论文到论文’研究。”

作者/IT时报记者 钱奕昀

编辑/挨踢妹

排版/冯诚杰

图片/ Pixabay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相关推荐

「RISC-V」你看好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