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花开 ||李颖:能力恐慌引发的“饥饿感”
很多时候,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感觉自己的能力和岗位不匹配,工作干得不够得心应手。何为不匹配、不够得心应手?归根结底就是自己在岗位中的本领恐慌。今天在郭学谦老师的讲座中,我知道了这个新名词“能力恐慌”。
这个世界上,面对浩瀚的宇宙,面对复杂的社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亲朋,没有人会不存在恐慌,差别是对待恐慌的态度。针对我们教师而言,我们的恐慌源于什么?或是执教水平,或是管理水平。郭老师谈到:提高能力是我们取得成功,获得幸福最为重要的办法,而阅读则是提高能力,最简便、最廉价、最快捷的方法。阅读就是站在专家的肩膀上思考,我们本来一辈子都不能抵达的远方,因为阅读而不期而遇,我们在那里描绘我们的春天。
郭学谦老师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去应对这种能力恐慌感。而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种能力恐慌感引发的饥饿感。因为能力的不足而产生了恐慌、因为恐慌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份饥饿。假期,在刘宁老师的推荐下,我听了褚清源老师关于写作的一场讲座。褚清源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能“写作”时代。我突然有些质疑,是这样吗?质疑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达到这样的一种水平吧!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首先得相信写作的力量,写作是自我唤醒,也是唤醒他人。褚清源老师从四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讲解,一是为什么要进行专业写作?二是写作的障碍点在哪里?三是专业写作写什么和怎么写。四是如何迈出第一步?并列举了两位榜样人物纪现梅、李迪!这两位老师用实践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读书会让你的精神世界气象万千,写作会让你的心灵世界更加清明。
我的恐慌,源于能力不足。对于课堂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我们常感疲惫,且心有余而力不足。很明显,我们没有足够的教育智慧,或者说教育艺术,以应对每天的新鲜的发生在班上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该去读书,不断地读书,在提高自己中提高课堂应对能力,提高问题处理水平,生成教育智慧。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故事很短、很简单,却耐人寻味,故事大致是这样:有一位伐木工人,工作十分卖力。第一天他砍了18棵树,老板表扬了他。第二天他干的更卖力了,但只砍了15棵树,老板还是表扬了他。第三天,他加倍努力但只砍了12棵树。他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道歉,说自己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次是什么时候磨的斧子?”“磨斧子?”工人很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有功夫磨斧子!”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对我触动很大。在雷小这片土地上,不觉间已然耕作了六年了,虽然没有特别值得自己骄傲的成绩,但我想想问的是自己多久没有磨“斧头”了。是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更真切的感受到教师的这种“饥饿感”,需要切实地去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那么如何改?读书、写作、研究、反思就是应对这种能力恐慌感很有效的举措。
是的,
我们要不断反思改进教学;
我们要回看自己的生命历程;
我们要赋予日常生活的意义;
我们要让自己的教学生命更有质感;
我们要让自己的故事和思想传播得更远。
所以,要阅读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