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德勒兹,接触后现代

对于德勒兹的思想我是比较陌生的,在超星的学术视频上看孟建伟教授讲《现代西方哲学 》课程时,孟教授把德勒兹定位为法国哲学史家。而在《地图与疆域》这本小说中,德勒兹的名字也伴随着法国的文学、哲学、绘画而经常出现。对于欧洲人来说,他们接触这类这类本文化范围内的思想是不会受到太多阻碍的。而对于我来说,只好借助导读这类的书籍了。

眼前的这本《导读德勒兹》,是一本很难读的书。说它难读,一是自己不具备相关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知识,二是本书作者在绍介过程中还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这样一来对德勒兹思想理解起来就更难把握了。自己以为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导引脉络,然而,打开书后,我才发现,我求清晰的那种思维不是后现代主义的追求——概念、电影、机器、欲望、差异、权力、生成……不可预知的词语,在文中纷至沓来,让人猝不及防。但是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生活状态其实不就这样的吗?散乱而无序,而有序的追求却正是我们刻意追求的结果!而这种刻意却造成了刻板行为,而这些刻板的行为既成就了我们的生活,也塑造了我们。而按照德勒兹的方式,我们不正是需要以自己的为中心去破除与我们不期而遇的这些刻板吗?就仿佛,恶人们常说的,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是一样的——这可以说是我获得的第一个感受。

既然在德勒兹的思想中没有一以贯之的主题,那么读起这本书来也就稍微轻松了一些。就如德勒兹对待电影的态度一样,他认为新事物(电影)为我们的思考提供的新天地,让思考得以延续,这样的一来,在不断地复制与生成中,我们获得了哲学思考的内容。我说对于这本书来说,也是一种让思考继续的契机,这样的话,我也就可以放开来谈一谈感受了。

德勒兹对待“概念”的认识是有他独特之处的。他的认识,既不认同概念是一种约定的规则,又不认同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他把概念当做了呼与吸的交替的中转介质。也就是说概念,并不是封闭的,人类是靠不断地“限定和突破”概念来发展探索世界的疆域的。这一点,倒让我想到了庄子的“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说法,也让我想到了太极图的模样。恰巧自己也前些日子也在思考“文字”与“概念”的内容,这部分我还是能够理解的。因为我思考的结果是,所有文字和概念都是人认知的一种叠加的产物,而这种叠加只能伴随着人类的终结而终结。从目前来看,文字和概念都是具有封闭性的,然而它们又都处于我们不可见的开放状态。

德勒兹很重视差异的存在。这一点我是极为赞同,在几年与别人的争论中,我曾经说自己是一个差异决定论者。

“自从参加教学讨论以来,在学习外国理论的过程上,已经好几次被讨论者提醒要注意,汉语和外语的在语言层面上的有着很多的相似点,即便是有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然而我是一个“差异决定论者”,是不可能忽略差异的。在我看来哪怕是极小差异也应该是仔细加以研究的。因为差异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忽视了关键点,跟盲从并没有区别,有时甚至更有害。任何借鉴往往都是从相似开始而在差异上出问题,至少以我目前的认识是这样的。”

回想当时,我们并没有接触到德勒兹的理论,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得出的上述内容,至于具体的源头何在我恐怕也弄不清了。

也幸好自己弄不清,所以才没有犯在德勒兹所说的“解释症”的错误。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赞扬先见之明,而不赞扬“事后诸葛亮”,德勒兹对弗洛伊德的理论的批评似乎就是在说“你的精神分析其实是事后归因”。因为在德勒兹看来“生成”本身是指向我们未知领域的,我们不可能用具体的单一的理论去推导它。其实很好理解德勒兹的这种认识。我们可以知道有一个即将出世的婴儿,但是我们即便知道这个婴儿的父母的长相,也无法预知这个婴儿的长相。而只能等婴儿出世之后,才能确定这个婴儿长的与谁相像。而最近看的《世界观: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第2版)》一书从科学哲学的观点向世人宣布,我们无法用我们知道的东西去描绘这个发展中的世界——我想这和德勒兹所强调的差异性生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吧。

德勒兹关于人是欲望的机器的说法,看上去有些偏激,似乎把人归到了动物的层面,然而这未必不是本质的看法,老子不也强调过“生生不息”吗?而对于欲望的思考倒让我想起来十年前做的一个帖子,把文字部分摘录过来,作为此文的结束吧。

艺文手册:欲望

作为一个人,七情六欲是避免不了的。因为欲望深植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一、欲望是一柄双刃剑

欲望使人迷乱
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对达芙妮的追逐,帕里斯导致特洛伊的灭亡均离不开内心的欲望。
即便是尊贵如宙斯也摆脱不了欲望的驱使。他一会儿变作公牛,一会儿变作天鹅,一会儿化作浓雾,
一会儿成为金雨,无非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

欲望使人疯狂
当莎乐美狂吻施洗约翰的头颅时,她的欲望是多么令人恐怖与感伤!

欲望使人丧失理智。
当麦克白夫人听到巫师的预言,她的内心无法用平静镇压住上升的欲望。
当她犯下罪恶时,又是怎样的恐慌。如果没有欲望,她又怎会精神失常。

欲望使人生变得沉重。
柳宗元在他的寓言中有一种叫做蝜蝂的小虫。不知道我们是不是也和它一样?

欲望使人迷恋
即便身为天使面对欲望也难以拒抗。

欲望使人陶醉
当我们看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会,心底怎会不浮起美好的向往。

欲望使人性的花朵绽放
但丁怀着对恋人的欲望,
在神曲中写下了关于保罗与弗朗切斯卡的美妙的篇章。

欲望留下不朽的丰碑
巴尔扎克的创作欲望,满足了我们观看“人间喜剧”的愿望。

欲望留下动人的乐章
贝多芬的抗争欲望为我们留下了“命运”这样不凡的篇章。

欲望使人生敞亮
海伦·凯勒的求知的欲望,使她走出了黑暗,走进了光明的殿堂。

欲望使人心神激荡
当我们阅读杰克·伦敦笔下的《热爱生命》时,怎会不钦佩那淘金者身上的求生的欲望!

二、面对欲望

人们对自身的欲望既了如指掌,又讳莫如深!因此当比亚兹莱黑白画表现欲望时,人们十分震惊;

当毕加索晚年用绘画表现欲望时,人们表示失望。

人们同在欲望号的街车上远航,可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其实,欲望是脱缰的野马,欲望是温顺的绵羊,同样矛盾的人性又怎能把它表现得穷形尽相?

生活中很少《理智与情感》中的克制,更多的是忧郁与理想的表象。

(0)

相关推荐

  • 德勒兹和伽塔利的友好概念

    卡伦·帕哈姆 著 吴万伟 译 本文探讨了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与精神分析学家菲历克斯·伽塔利(Felix Guattari1930-1992)在其有 ...

  • 哲学与艺术互不需要

    <德勒兹论音乐.绘画和艺术> 1995年11月4日,在法国巴黎十七区的公寓楼,有一位老人不堪肺病折磨,从住所的窗户跳楼自杀身亡.这位老人就是法国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享年70岁. ...

  • 许多关键的哲学概念并非实在之物

    在哲学领域,每一种理论体系,都免不了要追求某种特殊的理论形式结构,让它看起来显得更加完整与严谨:许多关键的哲学概念并非实在之物,都是具有意象构成特点的思维范畴,则必须依赖人的思维才能把握. ​​​​

  • “思想”意味着什么:德勒兹与葛兰西

    理查德·A.李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实在作为无法被还原为同一或统一的一个多元体而运作时,对实在的思考才会走上前台.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经由笛卡尔.康德与黑格尔,在哲学的运作所依据的思想图像中,思想是自因 ...

  • 科斯莱克|德勒兹与无意识

                   德勒兹与无意识                克里斯蒂安·科斯莱克 文,何啸风 译 节选自 Deleuze and the Unconscious, Continuum, ...

  • 青年文化中的音乐:拉康派进路的导言

    青年文化中的音乐:拉康派进路的导言 --听觉/口腔的联结 作者:jan jagodzinski <青年文化中的音乐:拉康派进路>  是<青春幻想:媒体的怪异风景>  (2004 ...

  • 专论 | 欲望史观:从黑格尔到拉康

    雅克·拉康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和理论煽动性的精神分析学家.在今天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精神分析师接受过拉康学派的训练,深刻地变革了精神分析的临床实践:且其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文化研究.艺术批评.社会 ...

  • 汪民安 | 什么是法国理论?

    一 法国理论(French Theory)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从1950,60年代开始兴起的.它持续了半个世纪,至今还以各种形式在大学的人文学科中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它内部有各种争论性的流派,它也有多种多 ...

  • 新书两种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险途,德勒兹的思想谜题

    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2021年的第10-11种新书.两种新书均属于我们的"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简称"导读系列").两书目前已可在拜德雅微店购阅( ...

  • 莱昂纳德·劳勒 | 什么是法国欧陆哲学

    Leonard Lawlor.Richard Marshall 文,肖明矣 译 感谢译者授权 Q(Richard Marshall):是什么使你成为了哲学家? A(Leonard Lawlor):我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