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死界的告白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之中,不乏至情至性之人,也不乏至情至性之作。

在诸多的作品中,最为动人的诗篇往往是那些涉及命运、生死、爱情等几个交叉的主题的作品:从“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的《上邪》,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面面无绝期”的《长恨歌》;从苏东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悲情,到陆少游“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的怅然;从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的高亢惊雁,到归有光“亭亭如盖矣”的阴阴枇杷……然而,这些毕竟是男性的视角,以致于“悼亡”一度成为男人的专利,女性视角的缺席无疑体现出旧思想的顽固。

幸而,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毕竟早已打破了旧有的枷锁,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以女性视角的祭亡追思的散文颇为引人注目。例如,徐晓在《半生为人》中对丈夫的追忆与倾诉,令人不禁扼腕伤怀。

而这本陈希米的《让“死”活下去》更是因为史铁生的身份而更加引起来广泛的关注。然而,读这本书时,如果史铁生而忽略了陈希米,那么这能说明读者的猎奇之心削弱了他们的感受力。

作为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不是一个旁观者,她是一个经受了痛苦的局中人。生而为人,生命不因我们自己而起,但我们却要承受“生老病死”过程中的苦痛——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苦痛没有事先的演练,也从未有人传授如何面对——当苦痛来临之际,每个人只能无可选择地独自面对。在这种苦痛之中,无言是增加苦痛的皮鞭,而诉诸笔端却是加剧苦痛的磨盘——只有强者才有勇气选择后者,而陈希米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后者。

在短短的篇幅中,陈希米断断续续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她痛失所爱后的心路历程。“逝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但存者要承担的却是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即便是平日里从未注意到的细节,也被对逝者的依恋唤醒,而且那如梦似幻的记忆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亲切。逝者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留下的却是今生今世的记忆:洗手的时候,指尖上有你触碰的温暖;吃饭的时候,饭桌上有你狼吞虎咽的影子;读书的时候,脑海中有你抑扬顿挫的声音;合上眼,才发现眼皮里早已嵌入你的影像……

唉……

生而为人——终不能忘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