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三国:蜀汉为何最先灭亡?三分为何归晋?谁儿子生得多谁就牛
三国魏、蜀、吴,因为《三国演义》中对武将、谋臣的叙述,以及小说中略带倾向性的尊刘贬曹,导致蜀汉政权在民间的粉丝最多,蜀汉将领和谋臣的粉丝也最多。虽然实际上谁也都知道,蜀汉的实力最弱,传承时间也最短,是不折不扣的失意者。
喜欢诸葛亮、庞统和五虎上将的三国迷们,当然希望蜀汉政权能一统天下,无比遗憾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壮志未酬,遗憾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可千年以前的历史无可改变,只能在各种分析文章中去探讨这些遗憾,或者在穿越小说中完成梦想。
关于蜀汉为啥实力最弱以及衰落的根源等分析文章实在太多太多,小编作为三国爱好者也想来讲两句,但从政治、经济、军事、人才等,各方面都已经被说透了,所以,本文想找个讨论比较少的角度来阐述,比如传承这个角度。
说传承是为了好听,其实,就是指生育数量和质量,蜀汉之所以实力最差,首先是创业元老们兄弟少、亲戚少,其次是后继无人,而后继无人的原因是蜀汉的创业元老们生少了,蜀汉创立者们的事业没有足够多的数量的后代传承下去,自然最快完蛋。
蜀汉的主要创立者,特别是核心的刘、关、张三人,刚开始创业时就没有自带多少帮手,基本上全是孤身创业,不像曹操拉着一大帮曹氏、夏侯氏的兄弟们,孙坚少一些,但包括他在内,亲兄弟也有三人,孙权那一辈有五人,可以做到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兄弟多,亲戚多,这个条件在三国时期创业是相当有必要的,因为军权必须要有宗族来掌握才最安全,有基本盘。宗族人口多,儿子生得多,出人才的几率也多,才能保障自己的基业不被别人所夺,传承的时间才能保证更久一点,亲戚多,到处联姻的家族,也都能成为创业的帮手,人多力量大。
比如刘备,孤身创业,啥也没有,关羽、张飞、赵云,包括简雍、孙乾等创业元老,也都是孤身跟着刘备创业,完全没有外援,亲族没有,联姻的帮手没有,创业的困难度比之曹操、孙权大太多,崛起得自然就慢,好的地盘就那么多,一步慢也就步步慢。
即使这样,刘备都被曹操称赞“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如果刘备有袁绍、袁术那个家世,哪还有曹操什么事?蜀汉的创业元老们在生育数量上也远远落后,可能是因为创业前期的窘迫,到处奔波,所以无法安心生育下一代,结果,数量和质量都差强人意。
刘备不但生得少,还生得晚,四个儿子,其中一个义子刘封还被他杀了,到他死的时候,长子刘禅才十六岁,不让诸葛亮当权臣怎么办?关羽两个儿子(失荆州时跟着死了一个),张飞两个儿子,赵云两个儿子,马超三个儿子(投奔蜀汉时,只剩下一个),黄忠一个儿子,还早亡,老黄忠绝后。
诸葛亮也不用说,差点生不出来,最早是从兄长诸葛瑾那过继了一个,也是早亡,比诸葛亮还早死六年,好不容易生出来一个诸葛瞻,但诸葛亮自己都在给诸葛瑾的家信中说这个儿子成不了大器,生得少,人才少,由此可见蜀汉后继人才的匮乏,也不怪诸葛亮看见姜维眼红,没办法。
反观曹操,儿子二十五个,其中比较知名的曹昂、曹丕、曹植、曹冲等,都算得上是一时之雄,所以曹操能大大咧咧地说:“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不怕后继无人。生得早,有长君继承事业,生得多,即使因战争或争斗,废掉几个,也不愁有拔尖的冒出来,哪用像刘备临死前那样装可怜?
曹操之后是曹丕,生了十个儿子,能选出曹叡这个还算合适的继承人,曹叡就差多了,只有五个儿子,越生越少,实力也就越来越差,曹叡死后,魏国被有五个儿子和七个亲兄弟的司马懿夺权,继承司马懿事业的司马昭生了九个,其后的司马炎生了二十六个,越生越多,也就越来越强,然后司马炎让三分归晋。
孙权也比刘备强一点,他生了七个儿子,还有一帮孙氏宗亲帮助,自己也活得够长,不但牢牢地掌握着权力,还能和魏、蜀抗衡。和他同辈的刘禅就苦多了,同族少,五虎上将后代也少,只能依靠荆州帮掌权,虽然他自己也生了七个儿子,可为时已晚,天下格局已经奠定。
当然,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刘备势力因为是在赤壁之战后才找到稳固的根据地,常年的转战,他们的下一辈早先一直无法接受稳定的、系统的教育,质量上自然也差。张苞死的时候,诸葛亮为何痛惜?不就是这样的后继之人实在太稀少,诸葛亮哭的是事业无人继承啊。
蜀汉灭亡前,赵云的儿子赵广只是以区区牙门将的身份,跟着投降过来的姜维混,以赵云创业元老的地位,儿子稍微有点本事,至少也能独镇一地或独领一军吧?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张飞的孙子张遵率优势兵力,在绵竹以逸待劳都打不赢邓艾,继承人们一代不如一代,蜀汉怎能不早亡?
综合以上分析,三国实力强弱的基本面就出来了,魏国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宗族势力也不差,所以实力最强,东吴孙坚父子次之,刘备集团的核心元老们,生的儿子加起来都还不如曹操一个,因此,实力只能最弱,三国晚期,司马炎生的儿子比曹操还多一个,所以,他完成了连曹操都没有办到的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