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人?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这7个字!
朋友上半年升职当上了车间主任,手底下管着一百多号人。但是最近我见他很烦躁。于是问他是不是遇上什么事情了。
朋友说:“比起做技术,管人真难管。这一百多号人,什么鸟人都有,天天给老子惹出一大堆破事,认真做事的不多,捣乱的不少。真实操碎了心,真想和老板说干脆回去做技术,不做这狗屁车间主任。太闹心了。”
我说:“你要真和你老板说了,那么以后你就不会再有机会向上走了。”
朋友说:“你平时爱看杂书,知道的多,你给我出出主意。”
我说:“办法也有,你先要把老板的关系稳定住,然后再慢慢改变。至于改变什么,我觉得你最先应该做的是改变自己。”
朋友不解道:“改变我自己?我也没做错什么?”
我说:“既然你没做错,那么为什么会有现在这个局面?总不能把屎盆子都扣在别人头上吧。怎么改、改成什么样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以给你几个启发和方向。你觉得有道理就听,没道理就当一乐。”
清朝的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初期,一直很不顺利,要人才没人才,要士兵没士兵。打仗更是一塌糊涂。于是他成天报着《孙子兵法》读,希望能够从中找出打胜仗的秘诀。
有天,曾国藩读到了《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将者,智,信,仁,勇,严。”这是《孙子兵法》中对于一个领导或者说是一个军事统帅提出的5个要求。于是曾国藩就按照这5个字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
第一个字“智”,曾国藩觉得自己其实一点都不聪明反而很笨。早年间,有个小偷在他读书的时候躲在窗台,准备等他睡觉后出来偷东西。曾国藩为了背一个文章,反复读了几十遍都没有背出来。而小偷跳出来,很通顺背的背了一边,还嘲笑曾国藩太笨。可见曾国藩做事虽然有韧劲,但是并不是一个智者。
第二个字“信”,也就是诚信、信用。曾国藩自认自己做到了。
第三个字“仁”,说是仁义道德,倒不如说是取舍。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有句话“一家哭何如一路哭”(预期让一个地方的人民受苦,不如只让一家受苦)。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身为一个统帅、领导,要思考的更多的团队中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个时候是必要牺牲一些人。而这牺牲这些人是失小仁而保大仁,而保全这些人则是得小仁失大仁。
这点,曾国藩觉得,当时天下承平以久就是杀人太少。正是因为有几十年未杀之人才会有当今的乱世。所以,他倒觉得,杀人如麻,其实是仁义行天下,行的是大仁。最后就有了“曾剃头”的称号。诚如《尉缭子》中那句话,“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杀一人而万人喜者,杀之。”想做个好领导,光有仁不够,还要有在大仁与小仁之中杀伐决断取舍的魄力。这才叫仁。
第四个字“严”,说白了就是执行力,推动事情的干劲和态度。这点曾国藩自认做的也还可以。
第五个字“勇”,也就是勇气勇猛。曾国藩自己勇气倒是有,但是却没有勇气和勇武冲锋陷阵去厮杀。所以勇这一字,曾国藩也是缺的。
曾国藩对着这5点反思自己。既然曾国藩自己缺少“智”和“勇”,那么是否能让有“智”和“勇”的人为自己所用?如果可以自己又该怎么做?于是曾国藩在这五个字之外加了两个字“廉”和“明”。
所谓这“廉”其实是相对,相对于曾国藩手下而言。曾国藩觉得,只要是人就有私心和欲望。而只要自己能够做到,不贪别人应该得的,慷慨大方给别人想要的。那么有才能的人就自然会为自己所用。这点曾国藩之后的确做到了,对自己手下给钱一点都不吝啬。而且在推荐封官上也是十分慷慨。历史上,做过他幕僚的先后有400多个人,他们几乎全部都获得了向朝廷的推荐和委任。所以曾国藩手下人才济济。
所谓这“明”,其实是明事和明人。曾国藩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管人,然后再把人放出去做事。想要做好这些,就一定要做到,看明白事情以及看明白人。看明白事情了,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人。看明白人了,才知道这个人水平能力,适合做什么事。只有两个都看明白,才能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事情上,发挥正确的作用。所以曾国藩留下一套非常有名的《冰鉴》,就是他平生累积下来看人识人的学问。
说完我继续对朋友说:“所以,你先应该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那些地方做的不对,然后再一点点改。这智、信、仁、勇、严、廉、明,七个字可以拿来反思你自己。这七个字其实更多是的一种原则和要求,而那些其他的方法、小技巧、小谋略都是围绕着这七个字而展开的。”
原来单位上管人的地方就做人事部。人事这个词特别有意思。人事,人在前,事在后。可见你的人到位了,那么你想做什么事都会顺其自然。所以为什么会有人说做事先做人。其实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