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赏花 | 清代的寺院秋菊(一)
市花市树30周年系列文章(十九)
漫谈北京菊花历史
—— 清代的寺院秋菊(一)
作者:付 丽
主播:晓 丽
编辑:付 丽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清代的寺观园林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寺观中,不拘庭院大小,都对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的种植栽培十分在意。
有不少寺观都因树木花卉而名噪一时,形成盛大的观赏热潮。《郎潜纪闻初笔》中云:“都门花事,以极乐寺之海棠,枣花寺之牡丹,丰台之芍药,十刹海之荷花,宝藏寺之桂花,天宁寺之菊花为盛”。
遍查文献,清代以秋日菊花著称的寺观,就要首推法源寺和天宁寺。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法源寺和它的菊花。
法源寺是北京城内历史最为悠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千年古刹。位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
原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慰藉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而修建的,赐名“闵忠寺”。它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清雍正年间重修,并改名“法源寺”,沿用至今。中国佛学院就坐落于此。
从唐太宗悯怀忠烈建悯忠寺的初衷,到“靖康之难”钦徽二宗被金兵囚禁在法源寺;从明末忠臣袁崇焕的头颅被秘送至此,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的尸首藏匿于此,法源寺的名字一直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沉浮联系在一起。台湾作家李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更使法源寺扬名海内外。
法源寺不仅有明清的宗教建筑,汉唐辽金明清各代的塑像、石刻、经书手迹等珍贵文物,更有唐松、宋柏以及海棠、牡丹、丁香、菊花等为人称道的花卉佳品。
法源寺的庭院绿化在当时的京师颇负盛名,素有“花之寺”的美称。前后六进院落,每进的院落都有花木栽植,最有名气的要数春天的丁香和秋日的菊花。
每到四月中旬,丁香盛开,满寺芬芳。特别是傍晚时分,花香最为浓郁,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丁香香味,被誉为“香雪海”。
丁香的清香与寺内的香火气味相融合,因此法源寺也得名“香刹”。清代的纪晓岚、何绍基、龚自珍、林则徐等文人墨客都曾流连于此。
来自佛教之国的大诗人泰戈尔也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文化名人的陪同下,到法源寺赏丁香、瞻古刹,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千古佳话。
再来谈谈秋日的菊花。
法源寺早在乾隆年间就设立了“菊圃”,专门培植菊花。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由巴蜀地区的民歌转变而成的文人诗体,以吟咏风土为主要特色,历朝历代都有创作。嘉道年间,北京地区就流行着这样一首竹枝词:
而在《金台残泪记》中也有“……闵忠寺九月菊花,皆极盛“的记载。
可见法源寺的菊花在清代,特别是清中期,盛极一时,引来无数文人、游客观赏。
乾隆年间有位诗人黄景仁就曾作过一首《偕王秋塍张鹤柴访菊法源寺》(三首),以管窥豹,我们从中稍稍领略文人法源寺赏菊的情境。
其一
其二
其三
下一期,我们继续聊聊天宁寺的菊花。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