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飞架 风展红旗如画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30年1月,红军挺进闽西山区时,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写下这首《如梦令·元旦》。
这首词,最早刊登在《中学生》杂志,题为《宁化途中》。1957年1月,《诗刊》正式发表该词,毛泽东将题目审定为《元旦》。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时,毛泽东将其写作时间确定为“一九三〇年一月”。《毛泽东诗词全编》对此注释道:“'元旦’,一九三〇年元旦,新年伊始,军务倥偬,古田会议刚刚结束,就要向江西进发,在红军战史上将又揭开新的一页。”
在中国古代,“元旦”所代表的日期,并不完全一致。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重新制定历法,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等决议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之后,阳历1月1日才正式成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则改称“春节”。
如此推算,《如梦令·元旦》中的“元旦”,当是阴历正月初一,也就是1930年1月30日。
这首词的创作缘起是:1929年11月,蒋介石调集赣、闽、粤的反动武装,布置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1930年1月上旬,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转移赣南。毛泽东率领第二纵队掩护主力转移后,向北经福建连城、归化、清流、宁化等县,翻越武夷山,前去江西与红四军主力会合,使敌人的“三省会剿”宣告破产。行军途中,途经清流沙芜洞口时,毛泽东站在白马山上,放眼一波碧水,远望茫苍群山,回首曲折山路,心潮澎湃,诗兴大发,吟就这首词。
这首词,寥寥33个字,节奏紧促,笔调活泼,叙事写景,情景交融。作者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红军山地行军图:人喧马嘶,红旗飘扬,雄浑壮美,旷达乐观。

“宁化、清流、归化”,品读这首《如梦令·元旦》,必须深入了解这三个地方。
三个县都在闽西,现隶属福建三明市。清流居中,归化(现称明溪)在清流东北,宁化在清流西北,武夷山又在宁化西面。当年,实际的行军顺序是:归化、清流、宁化。出于词律和押韵的需要,写成词中的顺序。当然,毛泽东率部从福建古田到江西,迂回行军,行程千里,所到之处很多,只提了三个地名,并不代表只经过了这三个地方。
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中,这三个闽西小城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因为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以及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它们以及整个闽西与赣南,长久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福建多山,自古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闽中、闽西两大山带斜贯而过,为全省山势之纲领,向各方延伸出支脉。从空中看,像青绿袍袖上纵横的褶皱。褶皱间有较大平地的,则为村、为镇、为县、为市。
山脉延绵、植被茂密的闽西腹地,庇护着躲避战乱兵灾的子民,也造就了独特的客家民系。
从东晋开始,大批中原汉人举家南迁,经赣南进入闽西,历经岁月变迁,逐渐繁衍壮大。客家先民把闽西作为告别中原文化旅程的终点和成为客家人的起点,闽西由此成为播迁至海内外亿万客家人敬仰的“客家祖地”。福建宁化县城西17公里处的石壁村,成为客家人的摇篮,有“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之谓。
山高林密,路险难行。所以,《如梦令·元旦》中用“路隘林深苔滑”六字,精炼地概括了行军途中环境的恶劣、行进的艰难。
路隘,山路崎岖狭窄。林深,在便于隐蔽的山林之间穿行。苔滑,闽西山林茂密,多雨潮湿,山路上长满青苔,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当然,之所以不走平坦大路,而走林间小道,为的是隐蔽转移,甩开敌军。
毛泽东一口气说出三个地名,类似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形容兵贵神速。接着,又连用三个词描绘路况,用征途艰难彰显无所畏惧的勇气,浸透着“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那样一种豪迈和自信。

福建,崇山峻岭,舟车阻塞,交通不便,历史上有“闽道更比蜀道难”的说法。
改革开放前,福建是全国铁路网的“末梢”。当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风起云涌闹革命的闽西,更是大山横亘,山遥水远,被称为福建的“西伯利亚”。
1957年,福建省第一条铁路鹰厦铁路开通。1962年,又修通了漳平到龙岩的支线铁路。山高水远的闽西,第一次登上了铁路文明的列车。
但一直到1998年以前,三明、龙岩境内仅有鹰厦铁路和漳龙铁路可通客车,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交通死角”。进入二十一世纪,当高铁驰骋在祖国广袤大地时,闽西的宁化、清流、归化以及相邻的赣南石城、宁都等地,依然“地无寸铁”。
战争年代,大山隔阻,很好地庇护了革命的火种。但到了建设时期,交通落后,则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修建方便快捷、运力充足的铁路通道,成为赣南闽西这片红土地上人民群众的百年梦想。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2016年11月,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开工建设,闽西的三明、龙岩间新增一条铁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宁化、清流等地,第一次传来了铁路的消息。
好消息接踵而至。2017年9月,连接江西兴国和福建泉州的兴泉铁路开工建设。这条铁路,经赣南丘陵进入福建山区,穿越武夷、戴云山脉,直抵东海之滨泉州,途经江西宁都、石城和福建宁化、清流、明溪、大田、永春、德化等地。
经过路地双方的不懈努力,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2021年9月30日,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泉铁路兴国至清流段同步开通运营,原中央苏区人民翘首期盼的铁路,正拉着响亮的风笛,昂首开进大山深处。
时光流转,旧貌换新颜。
兴泉铁路、浦梅铁路建成开通,似巨龙出山,如长虹飞渡,山海相连,百年梦圆。五个关键字,大致可以概括这两条铁路的特点。
通,江西宁都、石城和福建宁化、清流四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尤其是宁化、清流两县,两条铁路十字交叉,从“地无寸铁”一步跨入“双线”时代,让人心潮澎湃。
连,浦梅铁路、兴泉铁路和京九铁路、赣瑞龙铁路相连,推动赣南闽西原中央苏区铁路闭环成圆。同时,连通向莆铁路、杭深铁路,将闽西北山区腹地接入国家铁路网,扩大“环闽”动车圈的辐射范围,形成“环中央苏区”铁路圈。
红,这是初心传承之路,红色文化已渗入两条铁路的血脉与灵魂。“将军县”兴国、“长征第一渡”于都、中央苏区前期政治军事中心宁都、中央苏区“全红县”石城、中央红军的粮仓宁化、苏区的前哨阵地清流、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驻地建宁,“红旗不倒”的连城,串成了一条重温历史、回顾初心的红色线路。
绿,打造绿色铁路、生态工程,绿色与民生和谐共享。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景观,沿线星罗棋布的绿色产业、生态农场,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安享风景宜人的洗心之旅。
客,助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赣闽客家文化。车轮滚滚,汽笛声声,预示着客家人的寻根谒祖之路更加便捷通畅。
穿行在绿波荡漾、风景如画的赣南闽西,人们不禁惊叹:昔日“路隘林深苔滑”的历史写照,已被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所替代。兴泉铁路、浦梅铁路,如同连接铁路大动脉的毛细血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
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目前,兴泉铁路清流至泉州段(计划2022年开通)、龙岩至龙川铁路正在加紧建设,长赣高铁、赣龙厦高铁、龙岩到福州高铁项目规划研究有序开展。
这些铁路建成后,赣南闽西老区将与闽东南、大湾区快捷连通,昔日闭塞的红色摇篮,将与蓝色大海完美对接,插上腾飞的翅膀。
武夷山下,铁路飞架,风展红旗如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