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是一种人生的救赎
点击上方“波波文学”,一键关注
本文原创:世 波
编辑录音:世 波
波波文学,倾情奉献
创作,是一种人生的救赎。
是创作者的理想,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激烈搏斗的结果。
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陷落,你不得不从精神世界中寻求庇护。
于是,伟大的作品就诞生了。
两千多年前,史学家司马迁,对自己即将被处以极刑的朋友任安,说了这么一番话: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番话无疑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惊世骇俗的高妙作品,往往是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沉重打击的时候创作的。
换言之,创作,是对人生的一种救赎。
咱们再来看看司马迁本人,他因言获罪,被处以生不如死的腐刑。这种刑罚是极其耻辱的,尤其是对于一个仗义执言的史官来说。
我们无法想象,他当时是如何一点一点地吞咽苦水,最终说服自己苟活于世的。
但毫无疑问,正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这种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驱动着他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他的名字也从此永垂不朽。
司马迁的人生救赎算是比较成功的了。他最终实现了自己成一家之言,彪炳史册的人生理想。
司马迁之后的两千多年以来,通过创作来进行人生救赎的作者层出不穷。他们在作品中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或揭露现实,如杜甫,终成一代诗圣。或放浪形骸,如李白,世称“谪仙”。
他们无疑都从创作中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慰藉。或者说,是一种人生救赎。穷困潦倒的诗仙诗圣,最终以自己优秀的作品,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一千多年。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创作,依然可以作为一种救赎人生的方法。何出此言呢?
现代生存压力大,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灌注于文字,从而打开心结,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当你以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所经受的压力时,或许会更容易获得解脱。
听说前不久有个男子在华山栈道从容跳崖赴死。可以想见,需要人生救赎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我们怎么通过创作来进行人生救赎呢?举个例子,你高考失利、失恋、失业,遭受了一系列痛苦的精神折磨。
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拿起笔,在纸上塑造这么一个角色:他遭受到了你所遭受到的一切痛苦;除此之外,他还遭受到了你所担忧的一些痛苦。
你看他在遭受这些痛苦的时候是怎么面对的——当然,这都是你塑造出来的。
或许,他会痛不欲生,他会去死。你就看他痛不欲生的时候,他去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形。或许,他会毅然决然地向困境决战,最终绝处逢生了。
他是另一个你,一个被你虚构出来,替你抵挡现实冲击的角色。你以旁观的态度来审视他,也就是在以旁观的态度来审视自己。
或许,跳出了自我的局限,你能够获得一种崭新的人生体验,一种解脱的感觉——这,就是人生的救赎。
你的文字不必很优美,只要能让自己明白你塑造出的这个人物的特点,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好了。我在这里只是指出一种可能的方法,我采用了,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你也可以探索其他的方式。比如,将自己的感情投射给万事万物,让万事万物皆著我之色彩,从而与我分享快乐,分担愁苦,营造一个有我之境。
创作是一种人生救赎。如果运用得当,此生不再忧愁。
世波
本名何世波。湖北枣阳人,热爱创作。对古诗、现代诗、小说、散文、随笔、评论等各种体裁均有涉猎。作品不拘形式,多率性而为,有感而发。
语言特点活泼灵动,明白晓畅,力求深入浅出。“波波文学”公众号创始人。著有诗集《挺身拔剑当空斩》《拔剑出鞘向何方》和《摘下那月亮》。
挺身拔剑当空斩
● 何世波
拔剑出鞘向何方
● 何世波
摘下那月亮
● 何世波
阅读链接
请你看青枫公园的碧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