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没出息?这位北大才女打了无数人的脸

本文来源:窈窕妈妈(ID:iiimum)
最近有个网络新词叫「社交牛X症」
它是「社交恐惧症」的反义词,形容有些人的性格非常外向,各种场合都很放得开。
外向的优势显而易见。
用几个词来形容,一定是:积极热情、喜欢社交、自信勇敢……
总之,大家都希望孩子外向一些,没听说过哪个家长想让孩子成为内向的人。
最近在追《脱口秀大会》,一位自嘲是顶级社恐患者的脱口秀演员,颠覆了这种认知。
她内向到什么程度呢?
“即便被一只老虎咬了
也很难立刻喊人来救
因为没人救可能只是会死
可一旦有人救
还得跟他打招呼”
看完她这段脱口秀表演,最大的感受就是:
内向人格闪闪发光的样子,太惊艳。
01
你可能不知道:
内向者的内心世界可以有多精彩
这个女孩叫鸟鸟,北大研究生,第一年登台讲脱口秀就被李诞力捧。
当别人都在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打动观众,鸟鸟“另辟蹊径”。
她的声音慵懒到,让人担心下一句就要冷场。
可两场表演下来,鸟鸟渐入佳境,圈了一大波粉。
跟大多数内向的孩子一样,鸟鸟一直想变得外向。
父母为了锻炼她,从小送她学二胡。
可学过以后才发现,她连拉二胡都很内向。
别人拉的《赛马》都很激昂,而她不管拉什么都很“扭捏”。
长大以后还是如此,在接触到脱口秀之后,鸟鸟曾想过用更有情绪的方式讲。
但发现,刻意的外向并不出彩。
而符合自己性格的“社恐式脱口秀”效果挺好。
观众称赞说:鸟鸟的文本贴近生活又天马行空,语言平静却有爆发力。
大家都为她内心世界的精彩程度感到惊叹。
其实这正是内向的优势。
羞涩、怯懦、不愿沟通……只是我们对内向的误解。
不爱说话并不代表没有想法。
恰恰相反,内向的孩子善于自我对话。
而且行事谨慎有计划,脑海中有非常多的思考。
在社交方面,内向的人笃信“朋友不在多,知己两三足矣”。
作为朋友,更容易替他人着想,是非常优秀的倾听者。
在学习工作中,喜欢安静和独处,容易保持专注。
……
既然有着如此多的优点,内向的孩子为何不受待见?
想起鸟鸟的一句话:
“世界对普通人是很现实的,你只有具备功能才有存在的价值。”
正因如此,天生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被认可,内向的孩子则容易被忽略、否定、贬低。
02
内心世界的精彩,
最容易被阴霾遮掩
内向的孩子从小就活在大人的“恐吓”中。
现在我爸妈还会偶尔唠叨:
“你看你都这么大了,还是不爱说话,在外面怎么吃得开?”
所以我以前一直认为:我这样的人不容易被社会接纳。
我忐忑地“社恐着”,直到学习、工作、婚姻都进行得比较顺利,终于松了口气。
突然发现,内向带给我的“负面影响”好像没那么大。
相反,因为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性格,我开始变得自信。
也开始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我的密友,什么样的生活是我最想要的……
内向本不是问题,偏见才是。
一位网友说,他从小就被父母亲戚贴标签,后来干脆拒绝社交。
起初,他可能只是单纯的慢热,结果因为大人的偏见选择自我封闭。
如果你也是内向的人,你会更容易懂得:
我们能够因为敏感的内心而创造出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容易因此而自我否定。
尤其是孩子,他们没有独立而坚定的思想,内心更加脆弱敏感。
催他开口社交、表现自己,过多强调内向的缺点,伤害远大于教育。
很多人甚至因此自卑,一生都在内耗。
现实是,当今社会对“内向”的敌意仍然存在。
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题为“性格内向只不过是废物们的遮羞布”。
我本以为这只是引用了一句话,没想到作者的观点就是如此:
内向,就是能力不足的借口。
更可怕的是,这种观念得到了很多人支持。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那篇文章下面,有位医学生说:
“性格很大程度上是人们无法选择的,可他们却要因此遭受痛苦。”
就算内向真是一种缺陷,作为父母,真的忍心让孩子从小活在这种焦虑中吗?
孩子内向,不代表就比别人差。
尤其当外界对内向的孩子不够友好,我们更应该耐心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教育得当,内向的孩子可能更出色。
03
“内向、外向”没那么重要,
关键是做好这3件事
知乎有个问题:
“内向的人要不要刻意变得外向?”
网友回答:
“如果自己都不能接纳自己,强装外向又能如何?”
有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里面写道:
“你无法感到幸福,因为你不爱自己。”
一味地想成为别人,结果可能不会太好。
我们只需要教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首先,要肯定孩子的内向。
我们性格中的一部分是天生的。
如果孩子生来内向,意味着我们得用细腻的方式呵护他们敏感的内心。
比如当孩子对社交感到为难时,不要强迫,更不允许他人随意评判。
蹲下来跟孩子沟通,耐心倾听,了解他们的小心思。
纪录片《零零后》里有个女孩叫一一,幼儿园老师让她跟小朋友一起玩,她却拒绝了。
她说:
“我有权利这样,我不想要朋友。”
不难想象,一一的父母一定跟她讲过,如果想自己玩,不合群也没关系。
也不难发现,一一跟我们印象当中的内向小朋友有很大的差别:
她虽然喜欢独处,但并不抵触与人沟通。
这源于父母的认可。
其次,鼓励孩子用喜欢的方式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孩子面前,可以用“谨慎、慢热”这样的词来代替“社恐、内向”。
不要觉得“别人都可以,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不能自己融入?”然后用大人的方式示范,这会给孩子压力。
内向的孩子喜欢心理预设,可以在家里为他设置几个场景,提前预演,帮孩子放松。
培养一门爱好,或者给孩子创造独处的环境让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当孩子有了擅长的事情,就多了一把社交的钥匙,也会更加自信。
最后,肯定内向不代表鼓励封闭。
分享一部6分钟动画短片给内向的孩子和家长。
这个故事叫《洞穴》,主角是一只社恐小兔子。
它要打一个洞,给自己建一个家。
选好了地址,才发现地下全是邻居,可它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独处。
于是它拼命往下挖,挖到终于没有人打扰才松了口气。
就在它准备布置新家时,一铲子挖到了地下水,瞬间就被淹了。
没办法,小兔子只能硬着头皮去找邻居求救。
没想到,一呼百应,邻居们一切协作,没多久积水就被排干净。
小兔子才发现,原来融入集体也不难。
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家很快建好。
我们通过读绘本、看动画片这样柔和的方式让孩子在成长中慢慢明白:
社交是难免的,但跟独处不冲突。
长大以后的社交,是为了更好地独处,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加舒适的私人空间。
04
鸟鸟说:
“外向的人就像太阳,热烈明亮,引人注目。
内向的人就像月亮,
只要有太阳在,没有人能看得到它。”
但,太阳有太阳的温热,月亮有月亮的皎洁。
谁也无法成为谁,谁也无法代替谁。
别再逼着内向的孩子变外向了,他们有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耐心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
点亮「在看」,千万不要看低内向的孩子。
他比我们想象的优秀得多。
END

关于作者:窈窕妈妈(ID:iiimum),践行科学养育、快乐带娃的90后潮妈。用漫画和文字,分享海量育儿干货、和你聊聊当妈后的那些事。陪伴千万妈妈和孩子共同成长。授权请联系窈窕妈妈(ID:iiimu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