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四后,市场需要这样的产品
商情,专注行业22年
笔者认为万事万物均有其先进的地方,当然值得借鉴。首先从三轮发展历史来看,从最开始的人力三轮加装发动机到现在的专用零部件三轮车,整车无论从外观、性能、安全、舒适度等都有极大提升,销售价格也是翻了好几倍,但企业的利润呢?肯定没有翻好几倍,甚至是下降的,面对如此局面,在国四后市场,三轮车企业应该怎么办?产品应该怎样打造,营销应该怎样搞,才能让利润增长?
带着做好产品和营销的疑问,我们首先问问自己,了解市场吗?了解消费者吗?了解国家政策制定初衷吗?很多人,包括三轮车老板,我认为是回答不透彻这几个问题的。
三轮车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由发展期——成长期——成熟期到现在的变革期,为什么说是变革期而不是衰退期?因为虽然整体销量下滑,但不是说这个行业需求就会减少或者不需要,始终需求还是在那里的。那么变革的时代,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拥有了市场地位,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轮车为什么国家政策要限定在3.5米以内?因为它就是运载摩托车的加强版,若尺寸太长会有安全隐患,更长的尺寸会影响到皮卡或装货轻卡的市场,从各方面的论证来看,这个长度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但往往很多用户需要2.2米长的车斗(比如运输家具,一个床加床头,2.2米的距离刚好够),这样一来基本整车长度就要达到3.7米,那么这个范畴工信部能否接受,行业未来可努力去争取的。
三轮车的消费者80%是草根阶层,年均收入在4万元以内,10%的消费者是高收入阶层,他们购买三轮车仅仅作为专业运输用途,另外10%是中产阶层,他们或许家里已经有汽车,购买三轮车是为更方便作为运载的补充。那么在了解到消费者群体构成之后,我们才清楚我们产品的打造方向,才明白国四后市场营销的策略。
一、产品打造。笔者浸淫设计及营销行业数十载,尤其对摩帮江湖有较深的了解,我们目前的产品大多千篇一律,很多产品撕掉贴花,你压根找不到是一线品牌还是二线品牌,从视觉上就没有一个可识别度,并且在7年以前,那个时候三轮车市场比较火爆,有些企业独辟蹊径开发了一些自主产权的产品,但市场表现不好,这从某种意义上导致了如今的投入不足。
但我也看到目前市场的一些星星之火的亮点,比如客车专业生产商,比如河南版块的家用小车型打造,广东版块针对出口的产品打造,某些企业针对篷车的打造,从市场的销量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做得不够好,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举一个例子重庆是重载型车辆的发源地,拥有发动机、后桥、倒档器、减震等配件产业链的优势,之前整车单台价值高,利润可观,但就是因为市场同质化竞争,很多二三线品牌互相杀价,导致现在利润微薄,很多企业也基本处于被淘汰的边缘,若国四后生存下来的企业,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自身企业的产品道路,一定要走差异化路线,专攻某1类或2类市场,用不同的车型打造不同品类的产品,比如新能源快递车、新能源垃圾转运车、果蔬运输车、建材运输车、家具运输车等,做自身识别体系的产品,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辨识出这个是某企业的产品,就如同餐饮界的肯德基、汽车界的奔驰、摩托车界的哈雷等,路漫漫其修远兮,需吾辈不断求索!
二、市场营销。到书店去看关于市场营销的书籍一抓一大把,但真正能实用的书少之又少,三轮车的专业营销书籍,到目前为止还未曾出现,那么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自身挖掘策划营销。
简单一句话,三轮车的市场营销就是用老百姓看得懂、看得到的宣传方式,让其获得或超越其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成交易。看得懂和看得到就是我们的产品宣传、广告要接地气,要花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不同的品牌做不同的广告宣传,选择不同的媒体,比如名气不大的二线品牌要想迅速扩大知名度,可以蹭热点、搞事件营销,上央视农业频道,用最便宜的广告时段,然后利用CCTV这个平台,为今后的产品地面宣传背书。
老品牌做广告,就要考虑新媒体和传统地推的结合,尽量让老百姓能时刻接触得到,又花费成本较少。超越预期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是差异化的创新才能达成,因为依照现有的产品,你除了降价还是只有降价,没得第二条路径可以选择,服务可以走心,花小钱办大事。最终的目的只为成交,让用户高兴的成交!
国四后市场,抓好消费偏好,认可并尊重市场,用真诚、有用、符合阶层使用的优质产品去再次开创市场!
本期编辑:Susu
热文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