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之李大钊夫妇观影感:爱是什么,婚姻是什么,是门当户对吗?

① 《觉醒年代》看到了第33集(哈哈,慢得可以吧):
 
有一段细节是:李大钊和学生们正在凉亭里开会讨论,大家都还没有吃饭,这时已有身孕的妻子赵纫兰拿着一篮子煎饼过来探望李大钊,给学生们分完煎饼后,他们都离开了,李大钊和妻子说了一会儿话,正是这短短的一会儿说话的功夫,道尽了夫妻俩深厚的感情,其中有两段对话如下:

「 李大钊:姐,我想跟你说说我的心里话,我觉得我李大钊这辈子,我对得起天下,我对得起师长,对得起我的朋友,我也对得起我那帮学生,但是我对不起你。
 
赵纫兰:守常,你是干大事的人,你每次跟我讲的那些大事儿,我有的听得懂,有的听不懂,但是我不管我懂不懂,我就知道啊,你是在为别人做事,为老百姓做事,做的是大好事,所以我不能拖你后腿,我会把家给你守好的,你就放心吧。

②  <婚姻是门当户对吗>
 
没有想到这一段话就是夫妻俩的离别之言,从两个人的一言一语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感情非常地深厚。李大钊有着对妻子的深切体贴,还有一丝不能陪伴左右的愧疚感,而妻子赵纫兰呢,她对李大钊的一言一行都是深深的爱意,她知道丈夫在外面做一些大事,她不想拖累他,所以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操持他们的家上。

我看到了她的坚强、勇敢、善良,一份对丈夫深厚的爱。那么以当今社会上流行的观点来看,李大钊和赵纫兰是不是不般配呢,是不是李大钊应该找一位和他资历学历相当,甚至可以陪在他身边的女战士和他并肩作战呢,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我看见的是:他和妻子赵纫兰非常地相爱,互相鼓励对方,支持对方,甚至去为对方无条件地付出。这样一份真心真意、不离不弃的感情难道不是生命中最好的礼物吗,难道在婚姻中不是甚于外在其他的一切吗?

③ <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自己>
 
当时的赵纫兰已经怀有身孕了,可是她对李大钊说的是:“过一段时间我就带着孩子们回老家了,在那里生孩子,我们在老家呆着,你就不用挂念我们了,就可以安心地做你的事情了”。这句话也是道出了对丈夫的一片真心,不想让丈夫多费心,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不过,对此我不能认同:
 
首先,从每一个个体来说,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仍然是:保持独立的自我,这是前提,也是根本,如果为了另一个人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或者说为了另一个人而放弃了自己的一切,这样没有了自我的一段关系,它的基石能维持多久呢;

其次,相爱简单,婚姻就不简单了,相爱是两颗心的结合,而婚姻呢,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其实是两个家庭中所有关系的结合,哈哈。而维持一个家庭的必需是什么呢,除了经济方面,更重要的就是两个人的共同参与、付出、承担。它绝不是其中的一方去付出全部,去支持另一方在外面打拼世界;
 
④ 其实看到这段视频的那几天我非常难过,一想到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哭泣的样子心里都是莫名的悲哀,忍不住地想痛哭,脑海中不停地在想: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呢(赵纫兰去世时49岁),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呢。

所以这段读后感延迟了一周才写出来(哈哈),我考虑后还是决定把这个过程写出来,因为它就是成长中的一部分。那几天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较多,压力有点大,所以一时陷入太深,真的有点轻度抑郁了,哈哈哈。最终带领我走出来的还是可爱的它们:阅读书籍,记录,分享,阅读帖子,摄影,独处时光。我想说的是:不管我们经历了什么样的痛苦,都是可以从中走出来的,而且,我们是可以带领自己走出来的!

最后,以陶勇《目光》中关于婚姻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
 
夫妻之间,患难与共才是最重要的,中年人随着家庭的成立,朋友会越来越少,只有伴侣才是身边最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人。爱情不仅仅是两性吸引,还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要求双方缩小自我感受,去照顾和关心对方。夫妻是后天的亲人,感情是需要双方一点点培养出来的,而太多的人总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对方,认为一旦结婚对方就要无条件地对自己付出。

事实上,结婚才是婚姻的开始,婚后才是双方真正培养感情的时候。

婚姻不仅仅是包容和接纳对方的所有,自己也要跟着婚姻一起成长,共同成长的婚姻才有可能走得长久。有朋友经常和我抱怨婚姻的不如意,其实想一想,相比中年危机这场暴风雨,干一点家务,退一步认个错,多主动发条暖心的消息,也太容易了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