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会宁土高卫生院 || 作者 王卫邦
我姓王,名卫邦,1940年生。1950年开始上学,1956年开始在初建的靖远县二中上初中,1959年升高中,1962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应该是1967年医学院毕业,所以叫六七级学生。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推迟一年分配,1968年6月,分配在全国贫困县会宁县土高乡卫生院,是来到这个山区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非常稀少,大学毕业就定为国家22级干部。
1962年高考录取的大学生,有几个特点:
一是,与以往的高考不同,高考取消了政治审查,具体说,取消了历年高考对剥削阶级家庭出身学生的限制,所以,这一级学生,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占到的比例比较大。
第二,全国第一次开始,完全按高考分数高低录取。但也有个别降低高考分数录取的,比如在部队参军,个别表现突出的和特别困难地区的学生,顺从定向分配者。
第三,这一级大学生,在大学完全学完了,教育部规定的大学课程。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对学习课程的影响。
第四,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注重的是德、智教育。
第五,由于国家特别困难,完全是有计划招生,按计划分配。
第六,医学院毕业,按照党的626指示,完全分配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和工厂。
我的新家——土高卫生院
在只有四间房子和一些中草药的卫生院,好比是把姑娘嫁给了乞丐人家,我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大家给我介绍这里的情况,病人不到卫生院来看病,都是把医生请到家里去看,医生都是背着药箱,去看病。这里狗多狼多,你得准备一个结实的打狗棍。这个旧的出诊箱,有些破,你再收拾一下,还可以用。
就这样的所谓的卫生院,怎样给群众看病?这就成了我天天想的问题。没有办法,只能和赤脚医生一样,天天背上个出诊箱,拿上个打狗棍,走乡串户去看病。
到了病人家,遇上有些病,简直就是急死人。如孩子得的是肺炎,中药吃不下,咋治?病诊断清楚了,没有消炎药可用,怎样治疗?我问赤脚医生,药吃不下,没有办法。医生悄悄说:是死症,谁也没有办法。医生一看都走了,这种场面,不是一次两次。这个时候的医生是陪着家属唉声叹气呢,还是看着病人就这样死去呢。这时的医生,心里多么的难受,谁能体会到?没有本事诊断治疗,只好放弃。会诊断,会治疗,没有药治疗,这种场面才是人常说的心如刀绞。
那些年代,心里只有想着,怎样把病治好,但遇到些危重病人,赤脚医生好推辞,但作为一个党多年培养的大学生,推辞就是有些脸红。我常常是吃饭饭不香,满脑子装的是病人,一天老想的是病人,甚至常常在睡梦中被病人惊醒。老想着看过的病人好了没有,病情缓解了没有,只有当听到人说病好了,才能得到解脱和宽慰。在农村缺医少药,重病人一个接一个,这种愁帽也就一个接着一个,这也就成了职业病。后来有些群众虽然把我叫“王神仙”,意思是只要把我请到,病人的病就会减轻一半。我也没有把什么病都能看好的本领,群众的赞扬,只能说明那里确实缺医,我只是和别人相比,能诊断出是什么病。说此话,对病人也是个精神安慰。群众因病死亡的人不少,我去了能诊断出什么病,所以大家就认为我和神仙一样。这也说明,群众对医学知识的匮乏。
每到一家,我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那里人穷,牛粪火罐罐茶,油馍馍,是那里招待客人的最高待遇。因为医生是解除家人病魔的亲人,每到一家我都会受到这样的款待了。毛主席说过,大学生到农村去,大有作为。这话一点不假。因为农村不但困难,文化素质更低,迷信思想更为严重。不要说大学生,就连上过卫生学校的也没有。农村医生,都是自学中医的赤脚医生。所以我这个大学生就成了土高乡人民心中的宝贝。群众对我的厚爱,我当然感到自豪,但这不是目的。群众寄托厚望,看你大学生能不能改变这里,缺医少药的落后面貌。再说,国家给的高工资待遇,你干不出实事,即就是群众不说,自己也感到羞愧。
在我们快毕业的那些年代,毛主席对农村卫生工作特别重视,发出了好多指示,626指示,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批评城市老爷卫生部。把学校毕业本事不大的,放到农村去。农村缺医少药等等。
我们刚毕业到农村去,压力不小,除担心还不会看病外,条件这样差,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天背着药箱看病,离毛主席的教导相差甚远。自然毛主席把卫生工作的方向路线指明了,如何落实,这就成了我们的责任。后来我在土高卫生院以后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干的。实在没有办法克服困难,才向卫生局汇报,申请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