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天生就不适合谈恋爱
有一女性朋友曾提起自己的感情观,她是那种不将全部心放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人,她会多选择几个,然后慢慢接触发展,最后从中选择最优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不想孤注一掷,血本无归。
她说:“我不想再把时间倾注在一个人身上,万一他没那么喜欢我,我岂不是很可怜。”一个“再”暴露了她如此择偶的真正原因,原来她曾经和一个男孩谈了6年恋爱,她原本以为他们会走进婚姻的殿堂,一起白头到老,但最终男孩弃他而去。分道扬镳的结果极其严重地破坏了她对人的信任机制,不再轻易的相信任何人。
这是典型的被重伤后,启动了防御机制。她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以免再遭重创。其本质是缺乏安全感。
我们会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其实挺多的,他们敏感多疑又脆弱,活得像一只刺猬,把所有想要靠近他们的人推得远远的,自己一个人又在黑暗中绝望。正如舒淇在《剩者为王》中说的,“我就是死要面子,自尊心特别重,我只要一发现,对方没有那么喜欢我了,我就会把这段感情判一个死刑。”
然而,爱与被爱从来都不是对立的。
有能力爱别人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别人真正的爱。那些本身就拥有很多爱的人,更容易得到爱,而那些从小缺爱又渴望爱的人,反而难以轻易获得爱。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恋爱力”很大程度上由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决定,我们对父母的依恋类型,基本上就是我们可能和他人形成的依恋类型。因为依恋类型是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相互影响的方式。
如果一个人在父母稳定关爱下长大,并有着强大的情感支持,就会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很自信的相信和依赖他人,更容易和他人形成健康的亲密关系。
而若童年时期父母给予一个人的关爱和陪伴极其有限,父母有时很宠爱自己,有时又会疏远,就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安全依恋类型。可能是逃避型、也可能是焦虑矛盾型,总之,这类人在人际关系中很容易感受到不安全。这些不安全因素会致使他们做出不利于关系的举动。
所以,天生缺爱的人,其实在恋爱关系中很难游刃有余。
上述原因是人出生以后的经历造成了爱无能,但还有一种人是天生爱无能,他们无法恋爱是因为受决定血清素受体的基因影响。一项研究表明580名研究对象中,HT1A基因上带有CC基因型的人中有50.4%的人正在恋爱,而带有CG或GG基因型的人中,仅有39%的人在恋爱中。
也就是说,携带等位基因G意味着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较低,而研究发现,那些血清素低的老鼠和猴子更不愿意接受交配,并且存在攻击异性的行为。而人类一样,血清素过低的人群对恋爱没有欲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冷淡。
当然,这类人在生活中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无法恋爱其实都是因为第一个原因,因为爱与被爱,是我们人类灵魂深处最深切的渴求,没有人不渴望被爱。只是介于对伤害的恐惧,很多人在爱面前选择了封闭自己。
但不适合就真的不谈恋爱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人类如果没有爱的阴泽,就会像没有露水滋润的花朵很快枯萎。
因此,所有渴望爱,但又惧怕爱人的人都必须首先认识到一个问题:在被爱之前,你要先觉察自己,认清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承认现实,最后寻找能够可以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
如果你是一个极度缺爱的人,你无法通过自己的治愈而学会爱,那么最好的方式便是找到一个具有安全型情感依赖的人,在关系中一点点寻找正确爱的道路,慢慢尝试挖掘自己能够爱与信任他人与自己的能力。
在爱的滋养下逐渐改善自己原有的应对模式,慢慢的你会学会如何驾驭爱,如何更好的与爱人相处。
一段关系中,只要一个人深深的感受到过被爱,那么即便最终两人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在一起,这份爱是可以延续下去。被爱过的男女可以带着这份爱,继续勇敢自信的走下去,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追寻下一步的幸福。
张爱玲说:“爱让我们无所不能。”
此话虽然有文青矫揉造作的表面,但它道出了人类的本质。对抗世界很艰苦,但爱可以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来支撑我们走下去。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前后黑白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Nkwcomb, T. M. The varieties of interpersonal at- traction, In D. Cartwrighl & A. Zander (Eds.), Group dynamics. (2nd cd.) Evanston: Row, Peterson,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