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261个象形字:古人天真烂漫的“简笔画”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目前,从已识别的甲骨文文字来看,它已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记录了殷商时期祭祀祖先、农作物丰歉、天时气象变化、战争胜负,乃至生育、疾病等社会和生活内容。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就像架在图像和汉字之间的天然桥梁,朴实简洁得就像孩子们的涂鸦之作,是古人表达和认识世界的原初方式。而汉字也像孩子一样,从甲骨文开始一点一点地成长到现在的模样。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字是怎样诞生的,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浩瀚宇宙。

转自 | 语言学人

《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近日正式启动2020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评选征集活动。欢迎广大读者朋友积极推荐条目。推荐条目中有入围的,更有机会获得礼品一份哦。详情请戳:

您心目中的2020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是?

拓展阅读

从甲骨文到楷体字,汉字经历了怎样的嬗变?

破译一个甲骨文就奖励10万元,试试不?

甲骨文,有多萌?

语文开讲 | “风(風)”字里头为什么有个“虫”?

语文开讲 | 春夏秋冬

语文开讲 | “儿”:儿童相见不相识

本期编辑:林 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