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读书没用?宁古塔老八旗兵见到被流放的汉人官员 跪下就磕头
常有人说,读书无用。
还有人说,大学毕了业的,说不定在给自己只有初中文凭的同学打工呢!
身边确实有些这样的事,很多人就那么相信了。
其实,古往今来,很多曾经的真理被证明为谬误,但有一句,我敢打赌,再过十万年,也不会变。
那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读书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如今天来看看,清初一个受儿子牵连,被发配到宁古塔的汉族知识分子的现身说法。
方拱乾,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崇祯元年进士。李自成打进北京,朱由检上吊,清军入关……方拱乾在王朝鼎革之际,变成了村野乡民。到顺治十一年(1654),也就是崇祯皇帝驾崩十年之后,他因人推荐,开始帮爱新觉罗们做事。
当时,他已58岁,年纪似乎有点大,却是文坛响当当的成名人物。进了官场之后,先后参与修订《太祖、太宗圣训》、《顺治大训》、《内政辑要》等书,升为詹事府右少詹事,兼翰林国史院侍读学士。
三年之后,出大事了。五儿子方章钺因江南科场案发,被逮到京城。
顺治皇帝十分痛恨考试作弊,二十个主考官,除了一个已病死的,全部判了死刑。方章钺被发配宁古塔。
如果他一个人也就算了,实际上,全家都受了牵连。在朝为官的老父方拱乾,哥哥方孝标等,一撸到底,都被扔到了宁古塔苦寒之地。
(犯人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六十多岁的方拱乾,觉得自己这把老骨头,只怕要回不了温暖的江南了。
哪知时来运转,两年之后,他捐了些钱,替北京的城墙加了些砖,赎罪回了家乡。
也许很多人要说了,他在那肯定受不少苦吧。
确实,苦很多,但他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
——八旗之居宁古者,多良而醇,率不轻与汉人交。见士大夫出,骑必下,行必让道,老不荷戈者,则拜而伏,过始起。
意思是,宁古塔的满人,见了士大夫,骑了马的,必下马;占了道的,必让道;那些不再当兵的老人,则干脆跪在地下,士大夫走过去了,才起来……
(读书人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知道,罪官们都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他们得罪之后,同僚不落井下石,既是作为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也为将来好说话。但宁古塔的满人,跟流放到此的官员以及读书人,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啊,他们为何如此郑重其事?
只说明了一件事,哪怕他们是罪人,他们也是读书人。
宁古塔人之所以尊重他们,本质上,其实就是尊重知识。
知识,知识,知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