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众意难平,叫「换人必扑国产剧」

2017年暑期档,天下霸唱小说改编的《河神》第一次登陆荧屏。

这一年,由它带来的旋风等级,直逼后来的剧王《白夜追凶》。

近6万人送上五星好评,豆瓣评分定格8.2,播放量累计17亿。

口碑与播放量双赢的佳绩,让《河神》一跃成为年度现象级。

尽管当时身为男主角的李现,并未因这部剧彻底走红;

但小河神郭得友,无疑让不少人了解到了他的演技。

时隔三年,《河神》的续篇《河神2》再度归来。

然而不似前作热度的持续发酵——

《河神2》虽已播出过半,但播放量仍不足300万。

而它的豆瓣评分,也仅停留在2万观众给出的7.5分。

两部作品一个妈,口碑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矛盾,还是集中在了男主演的更换上。

第一季里,饰演郭得友的李现,这回没能再续约津门天团的探案之旅。

而是换成了另一位观众熟知的演员,金世佳上马。

一把好牌在手,《河神》系列却剑走偏锋地换掉了主演。

续集为数不多的讨论,几乎都聚焦在了两代小河神之间。

金世佳是否具备了小河神的灵气?

他是否还原了前代小河神的痞感、苏感、粗糙感?

最关键的,是观众究竟能否接受这个新面孔、新河神?

类似以上的种种挣扎,相信早就在大多数观众的意料之中。

毕竟续集换演员,尤其还是换举足轻重的男主演——

对一部热门IP来说,必将都是挑战观众与自身的冒险之举。

01.

换角之争下的“风声”

“《河神》让李现小爆,有了事业小高峰。结果到了第二季,他拍屁股走人了。”

“演了韩商言,火了现男友,片酬水涨船高,自然要拒绝没什么钱的小网剧。”

不论是续作开机前,还是续作开播后,类似的论调随处可见。

诚然,对于李现本人而言——

《河神》的确是一部意义非凡的作品。

第一部播出的时候,正值“网剧爆发的元年”,2017年。

彼时,李现还只是演艺圈的小透明。

导演田里,也刚从国产恐怖片里爬出来,对拍网剧没什么经验。

主创全员皆“素人”,糊剧必备要素算是有了。

但因为想象力的碰撞,《河神》得以咸鱼翻身。

在天下霸唱的原版小说里,对小河神郭得友的性格描写寥寥无几。

可在李现和导演的构思中,这个角色得到了更多的润笔。

从发型上的编小脏辫,到面部细节的歪头痞笑——

两人为郭得友量身定做了一个出格,但不出戏的荧幕形象。

《河神》的一炮而红,让李现也受到不小的关注。

随后又迎风出演了《亲爱的,热爱的》,成功晋升顶流。

这年头,人们对“流量”总抱有应激反应,更别说是流量中的“顶流”。

《河神》换角事件的第一大争议,便是围绕着李现展开:

当人们体感“现男友”火了,又发现他不再出演《河神》系列。

钱不到位、人飘眼光高的“忘本”言论,应运而生。

可事实上,《河神2》开机时间,是18年11月。

而让李现真正大爆的《亲爱的,热爱的》,19年7月才开播。

前后相差8个月,并不存在“因为火了,所以要求高了,然后拒演”的逻辑。

除了前代河神引发的争议,二代河神在接棒时也收获了不满。

由于“新河神”金世佳在接受采访时,曾明确表示:

筹备第一部时,剧组就拿剧本找过他。

只是当时的他,对网剧不熟悉,看剧本也没看懂,便给拒绝了。

这样一套发言,自然招来不少人对他的嘲讽兼质疑:

“金世佳优越感太过,明摆着说前任李现是捡漏。”

“还不是因为第一部火,就看得懂剧本,能演网剧了。”

在不少人心中,虽然出道多年,但金世佳的代表作大概只有:

为了“做演员要有羞耻心”,辞演《爱情公寓》陆展博一角。

之后多年,他始终不温不火,没机会一展演技。

尽管导演也有声援:

“金世佳生活中自带倔劲和从容,和郭得友很接近,甚至可以说是本色出演。”

但在荧幕无实绩面前,即便双方所言皆属实,仍被理解成了秀优越。

换主演的两重争议,使得《河神2》讨论区出现了一个戏谑的现象。

初代小河神李现,有人直呼心疼:

你看“人红拒演”这口锅,它又大又圆,让人避之不及;

二代小河神金世佳,也有人大表无语:

新演员注定要被比较,天平那端还是“人气无敌”的小生。

而夹在两代主演间的导演田里,更是自创作之初就左右为难:

“有了《河神》,再写《河神2》,脑子里一定会蹦出李现。

现在却必须借助金世佳,来勾勒一个全新的小河神形象。”

换角之争下的种种风声,一边一个说法,主题都是不容易。

然而作为局外人的观众,听在耳里,却老大不领情:

曾经我四处努力卖安利,才捧红你们这剧,现在主演说换就换?

事后挽尊是够勤,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02.

观众意难平

一个系列的主演换人,总能看见弹幕、评论、微博在刷之前的演员。

此种现象的学名,我们可以称之为“观众意难平”。

它源于一种非常普遍的、由来已久的、难以避免的膈应。

简单点说,就是好不容易习惯了那张脸,又要重新适应。

这种意难平,不仅打断了观众追剧的连贯性,也破坏了观众真情实感的代入感。

它是一种非常伤感情的行为。

所以李现也好,金世佳也罢。

乃至双方背后的粉丝团,导演代表的制作方——

无论发表怎样的观点,都必定会有人出来diss。

为什么大费周章也要换人?

对演员而言,顶着唾沫也要推掉一部口碑之作,无非就几个原因。

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档期冲撞。

以鸽王之王《白夜追凶》为例,当初谁能想到它会成为爆款?

国产剧一般都是在第一部受欢迎的前提下,才考虑拍续集。

换句话说,拍第一部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想后面的剧本。

▲5年又5年,演员和观众都且等

可一部剧能不能火,已是近年与CP感齐名的另一大玄学。

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和潘粤明一样——

《龙岭迷窟》还没开播,就一口气先签掉后面的五部。

演员们大多都是以“部”为单位和剧方签约,准备档期。

像《河神》,李现从始至终只签了一部。

中间续集问号期,他不可能停工死等。

所以到后来《河神2》确定开机,档期重叠就成了必然事件。

前不久的古装大男主《将夜》,主演陈飞宇也是因档期没能续约。

结果《将夜2》不仅换了主演,也换来了360度翻车。

连中两刀的观众,齐呼受不了。

再有就是不愿定型。

剧火带火演员,这是近年来被演艺圈供上圣坛的“真理”。

而当剧在热度上有起色,再到第二部真要开拍——

期间演员档期难预定不说,人家也有了更多挑剧本的权力。

从小透明到大舞台,李现的态度其实一直很明显:

他的确更想走电影路线。

所以《河神》之后,他就接触了梅峰的电影《恋曲1980》。

后面爆红,除了早年攒的古装剧《剑王朝》,也基本都是拍的电影。

另一方面,很多强行启动的续集,通常都不如第一部。

演员出于会拖累第一部印象、败坏口碑的考虑,也会选择弃演。

比如《少年包青天》系列。

或许某些脸盲症观众,到今天还以为自己的童年回忆三部曲,主角都是周杰。

但事实是,“包黑炭”先换的陆毅,又换了邓超。

本来拍得挺好,是主演周杰在第二部时拒演。

理由是他“认为剧本不好,谁演都不行”。

那会没人信他,拉来人气小生又试了两部,“试完以后怎么样呢?”

这个问题豆瓣评分可以一答

最后对一个演员来说,也是最无奈的,身体损伤。

《河神2》开机前四个月,李现就曾在微博里写道:

自己身体出现多处损伤,包括颈椎侧弯,腰肌劳损等。

可小河神郭得友有大量水戏,这是角色的基本业务。

演员硬件出问题,支撑不了强度,观众即便再磨刀霍霍也找不到理由下手。

说到底,续集拍不拍,还是演员说了算。

当他们因种种原由选择不拍,观众再意难平,也只能干瞪眼。

此外还有一点,续集找谁拍?这同样不是观众能左右的。

前作火了,续集确认拍,剧组就得找投资人。

找不到好的投资人,付不起主演水涨船高的片酬,只能换角;

找到好的投资人,剧集热度摆在眼前——

掏钱的主回头看看自家嗷嗷待哺的新人,这脸不刷白不刷,还是换角。

03.

“换人必扑”定律

各种理由交织之下,作为最边缘的观众,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幕:
换了主演的剧,要么拍出正常水平,但热度肉眼可见的消散;

要么总有人设崩塌、演技翻车等问题而没拍好,被一早备下的口水淹没。

比如之前的《法医秦明》。
依旧是李现,搭档张若昀、焦俊艳一通圈粉,续集三人又集体消失。
新来的“铁三角”,不等观众挑刺,就一幅“水土不服”的表情迅速滑跪。
再到之后的《再见王沥川》。
“新沥川”全程不琢磨怎么演好自己的角色,而是琢磨“怎么演好高以翔”。
既有珠玉在前,无法超越,还强行续集,那就真没必要了。
最近的《古董局中局Ⅱ》,则是反其道而行——
就一个夏雨还在,围绕他展开的配角全都新面孔。
看他跟一群陌生人镜头前热络,这个观感,比前面换主演的几部还诡异。
在经历了数度心头好胡乱换角而被毁,观众也逐渐养成了PTSD。
“换人必扑”定律,如今相较事后总结,更多已是“播前抗议”。

像《乡村爱情》的追剧观众,这两天就正在感受真实心碎。

追了十几年的象牙山天团成员刘能,一夕间,换人了。

“刘能走了,留下赵四孤独战斗,谢广坤要一统象牙山了,这剧完了。”

观众一边盼着拍续集,一边又愤懑地拒绝换人,觉得换人一定会丢了内味儿。

你要说观众跟新来的演员有仇吗?那肯定不是。
归根结底,换人必扑的口号,只是一种不舍初心的方式。
而在悲伤逆流的角落,有这么一条讯息或许能宽慰到大家:
换上来的新主演,也不是百分百都会遭人嫌弃。
你看《乡村爱情》里的灵魂主角尼古拉斯·赵四——
一开始根本就不是传奇舞王,刘小光老师。

有11个版本胡八一的《鬼吹灯》,每次开机都不同,看谁都像看同人。

可一路看下来,陈坤够精神,靳东够沉稳,潘粤明得神髓,也算各具优势。

再说回《河神》系列,时隔三年赶来救场的金世佳,他表现的差吗?

第一部里的小河神,最大的特点是少年感十足。

李现身上有股天生的痞劲儿,也有男女通杀的血性。

这给曾经的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如今的二代小河神,同样有几分市井气。

不过有着表演野心的金世佳,并没有甘愿处在李现的光环下。

他选择另辟蹊径,往一个相反的方向去演了。

因此你会发现,他的郭得友不再散发那股少年感。

眉眼间的沉着,让他更像看过生死善恶,却仍坚持自己的中年河神。

这两种诠释,你要说谁对谁不对?

它没有答案。

接受得了转变的观众,至少心中意难平能往下咽咽;

而接受不了的,就只能感叹:自“现”走后独留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