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上海治病的大山女孩

1

我扭头看向门口那个微胖的女孩,病历上清楚地写着她的名字:王玲玲。

报告单上一列列的红色异常指标无比刺眼,高热、缺氧、肝酶高、胆红素高,多脏器受累,原因不明,有肝衰风险……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6岁女孩的身体情况。

此刻,她正隔得老远,用淡漠得近乎绝望的眼神望着我,浑身散发出一股“我不想看病”的气息,不过显然,她的母亲和姐夫并不这么想。

“潘医生,求求你治好我的女儿!我们从甘肃过来,去了很多医院都没看好,你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她的母亲央求道,眼睛渐渐湿润。

站在一旁的姐夫也连忙点头附和:“我们要治病,费用不是问题。”

不过,他们朴素的打扮却分明地提示我:这三人的家境绝不富裕。但偏偏这样的家庭,为了救治自己的亲人,却是出人意料地不计代价,不仅先是在甘肃辗转多家医院,而后又跑到上海来,同样去了许多医院治病。16岁的女孩小小年纪就做了2次气管镜,肝功能也因为药物作用而变差。可惜这么多罪遭下来,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这才经人推荐,找到我这里。

图片与文中实际地点人物无关

来源:Pexels

我很体恤他们的辛苦,女孩刚才的眼神透露的是一种绝望,是那种跑了很多医院用了很多药物却仍不见好转的无奈。也许是她觉得会再花冤枉钱,所以不愿意配合诊治。

坦白说,作为医生是很怕遇到这种“不配合”的病人的,病人如果不配合医生,容易治的病也会变得不容易治。但作为一位母亲,更是一位医生,我觉得我得和女孩聊聊。

“让我看看。”我朝王玲玲说。

王玲玲的母亲赶紧走到门口,把这个不情不愿的女孩拉到我面前站定。

也许是因为长时间经受高原日晒,王玲玲的脸蛋上分布着不均匀的红。未经修饰的面庞上,稚气未脱,却又有着一股倔强认真的劲。她瞪着我,眼神依然很不友好,像一只倔强的小野兽。

但我却还是决定收治这个姑娘,尽力帮助这一家。

因为实在有些可怜这个清贫的家庭兜兜转转这么久也治不好病,实在懂得为人父母的心情,见不得一个这么年轻的女孩这么受苦。而且,她妈妈劝解女儿时的一句话着实打动了我——

她说:“玲玲,你不把病治好,怎么有力气去读书呢?”

2

很快地安排王玲玲住院。

每次查房时,王玲玲总是看着我们一群年轻医生,不太爱说话,但她的妈妈却总是热情地跟我唠嗑。这是个值得敬佩的母亲,虽然生在长在偏远大山,自己也不识字,却努力地供养家里的三个女儿读书,其中,大女儿已经来上海工作了,这次陪同来看病的就是大姐夫,但乡下还有两个还在读书的女儿,玲玲是最小的一个。

“我不识字没关系,我的女儿一定要读书,我要让她们走出大山!”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这样骄傲地告诉我,当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出现了星辰般闪耀的光芒,熠熠生辉。

图片与文中实际地点人物无关

来源:Pexels

只不过,大山里的孩子读书远不如城里容易,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俩姐妹每天都要走2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到学校,傍晚下课了,又要走同样的路赶回家。好在两姐妹非常争气,成绩一直是班上的数一数二。

我相信玲玲的母亲,因为我也时常看到玲玲窝在病床上沉默地翻书,一页一页记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尽管字数多,却非常工整规范,一看便像是好学生的笔记。

其实在和玲玲母亲的交谈中,我已经猜到为什么这个爱读书的好女孩总是不说话,却悄悄观察我身后的一群青年医生了:一个来自大山的女孩,见惯了巍峨的绵延群山,却未必见过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久病不愈使她她心中充满绝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上海陌生而繁华的环境使她局促不安,想象中高昂的治病花费又使她担心家里难以负担,自然就会对治病产生抗拒。

有些心疼这个年轻懂事的女孩,我却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只是暗暗决心我不仅要尽力帮助她,还要多多鼓励她,别丧失了生活的希望。

某天,再次查房,玲玲又在看书,然而即使是察觉到我进来了,她也只是在抬头看我一眼后,又立即埋头看书。倒是坐在一旁的玲玲妈很热情,立即就热切地站起来叫我。

我走到玲玲床前,一片阴影覆盖在她的书页上,她却依然没有抬头看我,我只好轻轻拿起她手中的书,那是一本有着明显翻阅痕迹的《高中语文》。而直到这时,玲玲才终于不再埋着头,睁着一双亮黑的眼睛,沉默地仰头看着我。

“喜欢读书吗?”我说。

本以为她不会回答,但她竟意外地点点头:“喜欢。”在那双清澈澄亮的眼里,满满都是对知识的渴望。

我温和地摸摸她的头,把书还给她:“喜欢读书的话,我们就一起加油把病治好吧。不要担心,读书会改变人生的。以后你赚了钱,再报答你姐夫和你妈妈。”

可话音一落,玲玲却不再看我,也不再回答我,她的眼神惊惶地游离到一旁,好似心思被戳穿,脸上神色快速地显得不自然起来。

我知道我猜对了,玲玲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帮家里节约钱才这么抵触看病,可是这个道理我必须告诉她,省不是办法,早点看好病,才有好的身体继续读书,才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回报家人的机会。

3

那天以后,尽管玲玲依然不怎么说话,但我能感觉到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改变了。大概是明白了我话里面的真心和关心,我和她的距离不知不觉变得亲密起来,偶尔,我甚至能看到她对我那微不可察的羞涩笑容。

图片与文中实际地点人物无关

来源:Pexels

我很开心这样的转变,私底下也悄悄对团队里嘱咐再三:“小姑娘虽然家境不好,但是很懂事,爱读书。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她,给她生的希望,让她有机会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病人配合,医生努力,这股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劲儿,让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玲玲的病因,在多学科合作下,考虑到血管炎可能大,我们使用激素抗炎治疗,而玲玲的体温也在治疗后开始转平,胆红素下降,肺里病灶吸收。这个好消息让玲玲一家脸上终于开始展露笑颜,也待我更加热情。

有一天,正当我查完房从病房离开,恰好在电梯里偶遇了玲玲妈。

“潘医生!”玲玲妈笑盈盈地看着我,然而还没等我回应,她就突然从包里摸出红灿灿的200元,直接往我手里塞,“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我们玲玲还在生病。”

我愣了片刻,赶紧把玲玲妈那拿钱的手往后推:“不要不要,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玲玲恢复健康我也很高兴。”

但玲玲妈却依然坚持把钱推到我手里,她的手劲儿很大,又或者说她的谢意全都凝结在这执意要送给我的200元里。我心里不禁涌起复杂的情绪,既是震动,也是感动:尽管对于我来说,这点钱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对于来自甘肃大山里的他们而言,这笔钱显然比上海城里的200元更加值钱。

而且我非常清楚地记得一件事,那是在聊玲玲上学条件时候,玲玲妈说的一句话。

“她上学要走两个小时。”

“为什么?”

“想省钱啊,一天的车费要两元呢!”

图片与文中实际地点人物无关

而这200元,是需要付出多久的劳作,才能换来的酬劳?这200元,又足够玲玲坐多少次车,节省下多少时间来看书?

两张红票子在我与玲玲妈之间,像烫手山芋一样被推来推去,却不停歇。眼见电梯一层一层地下降,我最终只能无奈地说:“你把钱留着吧,给玲玲坐车用,她治疗用了激素,走这么久的路肯定受不了,不要节约了,这事儿节约不了的。”

恰好到了1楼,电梯叮地一声缓缓打开,门口站着许多的人,她终于不再执意把钱给我,只是眼睛红红地对我说:“潘医生,你是一个好人。”

4

在持续的治疗下,玲玲逐渐恢复健康,暂时去她姐夫家居住,等待一个月后的复诊。

而当一个月后,我再次见到玲玲,她已经完全不复曾经的虚弱和倔强了。进门时,她拿着锦旗,腼腆地朝我笑着走来。

“潘医生,我来了。”她跟我打招呼。

我也摸摸她的头:“身体感觉怎么样?这一个月在上海干了些什么呀?”

兴许是想到那些见过的五光十色,她的眼里闪过期冀和向往的光芒,脸颊也散发着年轻的红润光泽:“我现在很好,哥哥和妈妈带我去上海玩了,很好玩。”

看起来,她是真的完全恢复健康了,我也由衷地替她高兴。回想起初见时她眼神里的抗拒,回想起住院时的点点滴滴,回想起电梯间里她妈妈朴素直接的感谢……我不禁慷慨良多,生命面前,无关贫富,人人平等,真的很高兴我遇到了这个小姑娘,治好了她,让她可以继续健健康康地求学,改变自己的人生,报答对自己好的人。

环顾眼前,恰好团队成员和玲玲的家人都在,兴致生起不禁提议:“大家拍张照吧,庆祝玲玲康复,也期待玲玲用知识改变命运!”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张照片。

合照,左三为潘珏医生

供图:潘珏医生

分别时,我给了玲玲一个拥抱:“以后再来上海看我,不是病人的身份,是以朋友的身份!”

她瞪着眼睛看着我,满脸的惊讶,但很快就咧开嘴笑了,用力地点点头:“好!”这是我认识她以来,第一次看到她笑得这么阳光,笑得像一个真正的花季少女,满满都是生命的活力。

而今,玲玲离开上海已经一年多了,但我仍然不时想起玲玲,不知道她回到甘肃老家的大山后,是不是更加努力地读书,有没有听我的嘱咐乘车上学?

我难以忘记她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希望她一切都好。

————————————————————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名字均为化名,部分信息有模糊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