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有次感慨:“要是我手下有廉颇、李牧...
汉文帝有次感慨:“要是我手下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还怕什么匈奴!”一旁的冯唐泼凉水:“就算您遇到了廉颇、李牧,也不会重用的。”皇帝一听就火了,扭头就走。过些天还是不服气,又问:“为什么你觉我用不了廉颇,李广这样的人才呢?”
某日,汉文帝乘辇路过郎属(郎官们住的地方),见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竟然还在站岗!皇帝便问:“老人家为何还在做郎官?家住哪里?”
这人叫做冯唐。他向皇帝交代了自己的来自代地,如何跟着父亲来到长安,如何做了郎官云云。
文帝听说他来自代地,就说:“我以前在代地时的时候,常常听说以前赵国将军李齐的贤能故事,现在每逢我进餐的时候,都会想到李齐鏖战巨鹿的情景。老人家,你家在代地,知道李齐这个人吗?”
冯唐回答道:“作为一个军事将领,李齐的才能不如廉颇和李牧。”
文帝问,你怎么知道的?
“我的祖父与李牧是同事,我父亲与李齐是同事,因此对他们比较熟悉。”
最后,冯唐给文帝讲述了廉颇、李牧的事迹,并将他们和赵将李齐放在一起评论比较。听完冯唐的论述后,文帝拍打着大腿说:“唉,可惜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不然我还需要担忧匈奴吗?”
冯唐却说:“恕我直言,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可能任用他们的。”
看到这个故事,我觉得冯唐这人,白发苍苍还在做郎官,那绝对是凭实力。好不容易得到与皇帝对话的机会,本来皇帝对他的经验丰富,博学多才还挺有好感,结果一句话就把皇帝噎死了。
果然,文帝听后非常生气,起身回宫了。这还是脾气好的,换上脾气不好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过了许久,文帝大概是消气了,于是又召见冯唐,埋怨他说:“你为什么当着众人的面侮辱我?难道没有僻静处可以诉说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粗鄙的人,心直口快,不懂忌讳。”
又过了些日子,匈奴人入侵,皇帝想起当初与冯唐的一番对话,于是又召见冯唐,问说:“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
冯唐回答,上古时君王遣将出征,临行前都会跪下帮忙推车子,说国门以内的事我来决定,国门以外的事请将军决定。军功、爵位和赏赐都决定于将军,归来再奏朝廷。
从前李牧在赵国领兵守边时,把从军中交易市场上征收的租税都用来犒赏将士,赏赐由将军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因此李牧才能尽他的智慧和才能,驱逐匈奴单于,打败东胡,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抗拒韩、魏。后来,赵王听信宠臣郭开的谗言,诛杀了李牧,让颜聚代替他。赵国这才军败卒逃,被秦国消灭。
如今我听说魏尚任云中太守,把军市交易的税收全部拿来犒赏将士,还拿出私人的俸钱,每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和亲近的属官。因此匈奴远远躲避,不敢接近云中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兵马抗击,杀死众多敌军。
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吹毛求疵,赏赐太轻,惩罚太重。眼下魏尚仅仅由于上报斩杀敌军的数目差了六个首级,陛下就把他交付给司法官治罪,削夺了他的爵位,判处一年徒刑。
由此可见,陛下即使得到了李牧,也是不可能重用的。
冯唐其实就讲了一个道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给予将领们充分的自主权,赏罚要合适,不要吹毛求疵……从管理的层面来说,这叫做抓大放小,水至清则无鱼,最高管理者确实应该在管理时,注意界限与分寸。
汉文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当天就令冯唐持节出使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守,并起用冯唐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看了这个故事,我由衷感慨,汉文帝真是个好领导,这样的领导,可惜廉颇、李牧没遇上,却被这个不会做人的冯唐遇上了。
参考书《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