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没退休呢,谁敢造次?

刘鸿卿说过这么一句话:“能人干什么都能!”
刘鸿卿是谁?
一个山东农村的老太太,没上过学,却满肚子人生智慧,上百万人读过她的语录。
她有个全国人民都认识的外孙女,叫倪萍。
这个外孙女,就是姥姥口中的“能人”,甚或是个奇人。
当主持人,能做到14亿人无人不识的央视一姐,难。
当演员,能拿几座影后的奖杯,难。
当作家,能创造百万发行量,拿到冰心文学奖,难。
更难的是,有人能在跨度如此之大的不同行当里,门门拿奖状。
倪萍做到了。可见她身上,的确有些大能耐。

从早年的《综艺大观》,到连续十三届春晚,再到后来的《等着我》,人们总结说,倪萍的主持法宝就是煽情。她也因为煽情而遭受不少质疑。

就连演电影,她的形象也总是苦大仇深,又穷又惨的村妇。

倪萍是让人哭的,不是让人笑的。这是很多人对她的印象。

主持寻亲节目《等着我》,倪萍落泪

蔡明却说: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倪萍应该演喜剧,她这个人特别有喜感,总是妙语连珠。”

如果对主持舞台和电影作品以外的倪萍稍加了解,你就会发现,她绝不是苦哈哈的人。

苦难里磨出来的,是爽朗和幽默。

眼泪里酝酿出来的,是通透和坚强。

这也许,就是她“干什么都能”的终极秘诀。

1959年,正月初九,倪萍出生于山东威海荣城。
客观来讲,她的童年算不上幸福。
父母很早离婚,物质匮乏,她还有个大一岁半的哥哥。
母亲偏心,重男轻女。同样是上幼儿园,倪萍就寄宿在全托幼儿园,三五个月也不接回家,哥哥却天天有妈妈接。

倪萍和哥哥

再大点,妈妈上班,她就在家炒菜做饭。等妈妈骑着自行车回来,她下楼接,扛起自行车就往上走。等回到屋里,哥哥把菜里几片肉都吃了。
但倪萍绝不是受气包的性格,她打小就古灵精怪,有几分胆色。
家里条件并不好,母亲买上点蜂蜜蛋糕,总是先紧着哥哥吃。小倪萍不哭不闹,嘴上说自己不爱吃,背地里偷偷从树叶上抓了毛毛虫,放进蛋糕袋子里。
哥哥见了吓一跳,不敢吃了,蛋糕就归小倪萍了。

古灵精怪的小倪萍

长大后,老妈常年跟着倪萍生活,不愿意去儿子家。
倪萍说:“我哥从小受宠,对我妈可横了。”
反倒是严厉教养的倪萍,懂事,会照顾人。
倪萍心里不藏事,这些与原生家庭相关的旧事,并没有成为她需要一生治愈的心结。
多年之后,她面对大庭广众,大大方方地把这些事讲成段子,惹得观众大笑。在母亲和哥哥面前,她也常常拿母亲的偏心开涮。
讲着笑话,心里的坎就迈过去了。
在中央电视台,倪萍也曾受到冷遇和苛待。
倪萍31岁才进央视。
31岁之前,她已经在山东出人头地了,要名利有名利,要地位有地位。
倪萍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话剧院工作,除了演话剧,还演电影。
她演第一部电影《山菊花》,就拿了奖——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小百花奖影后。

《山菊花》中的倪萍

奖金600块钱,她花60块给姥姥买了一只西铁城手表,花300块给哥哥买了一台三阳录音机,给妈妈买了躺椅,家中亲戚人手一件礼物。
进京之前,她已经是山东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拿着话剧院150块的月薪。要知道,那时央视的导演,每月也才拿70块。
1990年,恰逢主持人王刚要和女友成方圆去欧洲,新栏目《综艺大观》没人能主持了。
台里四处物色合适的主持人,导演刘瑞琪去青岛电视台参加晚会录制,透过监视器,看到了过来兼职主持的倪萍。
她看这个女孩很上镜,又会说话,立刻问她,愿不愿意上北京?

倪萍年轻时

一个礼拜之后,倪萍拿着调动函,从济南北上,操着一口山东普通话,落户北京,成为中央电视台的2449号员工。
然而,抛家舍业进京的倪萍,刚到位于公主坟的央视大楼,就遭遇了下马威。
门禁森严,没人来接,就进不去,她在深秋的寒风里站着,等了两个钟头。
进了办公室的门,她本以为会有人热情拥抱欢迎她,没想到屋里的11个导演,没一个人站起来。
倪萍后来说,那是因为当初台里想找的,是一个和竞争节目《正大综艺》的杨澜相媲美的年轻美女,而她自己年纪大又丑,让同事们很失望。

主持《正大综艺》的杨澜

倪萍硬着头皮进去,坐在墙角的一张桌子旁。同事们说说笑笑,没人理她,她只好低着头。好在桌上有张《光明日报》,倪萍就把那张报纸翻来覆去看了一上午。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依然没有人主动叫她一起去。同事们结伴出去,“嘭”地关上门那一瞬间,倪萍的眼泪噼里啪啦打在了报纸上。
因为没有饭票和进门证,她几乎饿了三天肚子。
那时候,倪萍想:“等着,我一定要从这站起来。”
她很快就证明了自己。
进央视20天,倪萍主持了《综艺大观》。第一次上节目,就是直播,她胆大勇猛,压根儿没弄清楚录播和直播有什么区别,上去就说。

倪萍表演山东话版《天气预报》,一战成名

又过了半个月,她就和老前辈赵忠祥搭档,第一次主持了春晚。此后一主持就是13年。
倪萍和赵忠祥主持1991年春晚
多年之后,初来央视遭到的冷遇,也成了倪萍口中的段子,她大大咧咧地跟当年那些同事抱怨,埋冤他们不带自己吃饭。
倪萍爱开玩笑,也没少捉弄同事,甚至把这当成忙里偷闲的爱好。
王刚忙着拆观众来信,她就跑出去给王刚打电话,变个声音,假装是影迷,约他去门口见面,看着人家哼哧哼哧跑下楼,她就乐了。
给暖壶灌凉水,捉弄那些懒得烧水的同事。在门上抹泥,捉弄洁癖的郎昆。
赵忠祥把西装脱了随处放,她就把西装拿给送盒饭的大叔,“捡了件西装没人要了,你拿回去穿吧。”
这样的“缺德事”,倪萍没少干。
但是只要办公室来新人,她必定第一个上前,倒水,擦桌子,问人家有没有饭票。
当年,倪萍进央视3年,就评上了正教授职称。赵忠祥不同意,拍了桌子,说倪萍1959年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是主播了,倪萍不能跟他平级。
倪萍听说这事后,直接去找赵忠祥,说:“赵老师,听说你说我坏话了。”
赵忠祥说:你就是不应该拿。
倪萍说:我就是应该拿。
后来台里领导发话,说倪萍已经独挑大梁,没人能替代她了,所以她应该拿。
这就是倪萍的脾气。
心直口快,古道热肠。
仗着一身本事,不怕得罪人。
反倒恰恰是因为不怕得罪人,才让更多人爱上她的性情。
倪萍和赵忠祥,后来成了彼此敬重的朋友。
倪萍无数次在公开场合怼赵忠祥,说他抠门。赵忠祥也不生气,笑呵呵地应下。

倪萍在《天天向上》吐槽赵忠祥“抠门”

赵忠祥喜欢吃猪蹄,倪萍找遍北京,在黑龙江驻京办找到了炖得最软烂的猪蹄,带给赵忠祥吃。
赵后来说,吃了那个猪蹄之后,就再也没吃过别的。
看上去,倪萍是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实际上,她的生活中从不缺少苦难。
2004年,正处于事业巅峰的倪萍,突然选择急流勇退,离开《综艺大观》,离开春晚,离开中央电视台。
人家问她,她就说,自己胖了,不好看了。“姐姐聪明啊,左边一看周涛,口齿伶俐,脑子清楚,比我年轻十岁,小董卿在右边,更年轻,我腰有她三个粗,你还站在这主持文艺节目,你不就是个傻子?”
但除了所谓的“一姐之争”,更重要的是,儿子的病。
倪萍40岁高龄产子,儿子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为了拯救儿子的眼睛,倪萍不得不放弃主持人的事业。她需要更多时间,带孩子赴美求医。也需要挣更多钱。

倪萍和儿子虎子

倪萍用了十年时间,才治好儿子的眼睛。
十年间,每次去医院,都像上战场,前一宿是不可能睡着的。儿子进去治疗,她就站在原地等几个小时,目不转睛地盯着病房门。
倪萍说过,每次上春晚都像战士出征。但给儿子治病,却是她打过最艰苦的持久战。
好在,她满身都是生活磨出来的铠甲。
在求医的日子里,倪萍重操演电影的旧业,披荆斩棘般拿下了10个电影奖项。
电影《泥鳅也是鱼》中,她演一个刚刚离婚,带两个女儿到北京谋生的农村女人。

《泥鳅也是鱼》中的倪萍

为了让自己进入角色,倪萍硬是三个月没洗澡,没洗头。在剧组,别人隔老远就能闻到她。
有一场戏,需要她狼吞虎咽地吃包子,戏拍了好几条,她一口气吃了15个包子。
倪萍很聪明,但是做起事来,她愿意下笨功夫。
“观众的眼睛是最刁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在电影《美丽的大脚》和《雪花那个飘》中,她同样饰演命苦的农村妇女,也同样贯彻了这份痴心和朴拙。
这两部电影,分别帮她摘得了金鸡奖、华表奖双料影后,以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影后桂冠。

倪萍和陶虹获得金鸡奖影后

2012年,凭借《大太阳》获得中美电影节影后时,倪萍发表了这样的感言:
“你们很有眼光,选对了,我真的演得非常好。”
在她这,没有不必要的谦虚。
功夫下到了,“我不拿奖谁拿奖?”
倪萍乐观坚强的性格,跟姥姥的言传身教颇有关系。
2010年,继销量百万的《日子》之后,倪萍写作出版了第二本书——《姥姥语录》,同年,摘得冰心散文奖。
很多人质疑她,一个主持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文笔?一定是有人捉刀代笔。
倪萍又把这事拎出来,当笑话讲。
实际上,凡是看过这本书,也听过倪萍说话的人,都能看出来,书里那种俏皮而幽默的语言,恰恰是倪萍平日说话的样子。
“手里的笔,像话筒一样。”
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在倪萍的描述中,她妙语连珠,洞悉人生。

倪萍和姥姥

学者刘梦溪的评价很精准:再有钱的人,再大的官,也不能不喝水,不能不呼吸空气,这本书,就是这样的。
夏天热,姥姥说:“出出汗好,人要是一点儿不往外漏,那再怎么往里进啊?”
冬天冷,姥姥说:“要是不冷,哪还知道上牙得碰下牙,左手得搓右手啊?”
姥姥说:“人最值钱的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没个分量你往大秤上站站试试?那个秤砣动都不动。”
姥姥还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倪萍在《朗读者》朗诵《姥姥语录》

在每一个至暗时刻,每一个岔路口上,姥姥的话都指引着倪萍。
做人,她得特别真。
做事,她得特别实。
永远是热气腾腾的一捧真心。
温暖了人生的苦寒,熨平了岁月的崎岖。
一切皆付笑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