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柄指乙话清明

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寒食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扫墓祭祖节日。春分后十五天,斗柄指乙为清明。这时太阳到达黄经十五度,天气清澈明朗即为清,万物欣欣向荣故为明,故此又称清明。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从节气到节日

中国传统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众所周知,天体中对地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太阳,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65.25日,称之一年(不过,古人是认为太阳环绕地球转的)。古人把地球环绕太阳作圆周运动大致平均24等分,就是所谓的“24节候”,旧时把“立春”作为24节候的起点,依次就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大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古人又以月相盈亏周期的一周为一个月,一个月约29.5日,历法上将其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年12个月即29.5×12=354日,其与地球环太阳一周的365.25日实差11.25日,于是古人以置闰月的方法平衡二者的差异,基本上采取“十九年七闰法”,也就是在19年内设置7个闰月。

月相盈亏

了解中国的岁时风俗,必须要了解中国的历法,这里算是先开一个头。“节”繁写作“節”或“菂”,原义是指草本或竹本植物上分叉长叶子的部位,即茎节,植物中以竹子、甘蔗等的“节”最明显,节把竹子分为若干段,在历法上,“节”把一年的长度划分为24段,汉语中的“节日”最初就是指一年的24个节气,节与节之间的长度约等于15天,所以“一节”就是15天,清末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第七回“耐做一节下来,耐就有数目哉。”这里的“一节”就是“半月”。后来,人们又把一年中特别的日子或纪念日也讲作“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十ー国庆节等。

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开始。《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一般固定在农历的三月,公元历的4月5日,是24节候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在宋朝以前,中国的帝都均建在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开封等城市,黄河流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的节候也是以黄河流域的气候来确定的,在清明时刻,太阳到达黄经15°,黄河流域一带的气温已升到10℃,草木萌茂,改变了寒冬时节寒冷枯黄的景象,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解释:“清明…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是古人对“清明”词义的解释。在很久以前清明就已被固定为祭祀祖先、出城扫墓的日子,如记录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市)风俗的《东京梦华录·清明节》中讲:

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陵坟享……节日,亦禁中出车马,诣奉先寺道者院,祀诸宫人坟。

唐代祭扫,中国古代百俗图

风俗规定,清明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而于宫廷,在清明前半个月就为清明祭祖扫墓忙碌起来了,到了清明这天,浩浩荡荡的扫墓大军倾城而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派。

清明祭祖的来历

清明祭祖扫墓风俗的起源说法不一,大多数认为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介之推的故事。介之推是晋国的大臣,晋文公落难时,介之推随晋文公流亡各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晋文公复辟后赏赐有功之臣,“介之推不言功,功亦不及介之推”,介之推很谦虚,不肯自我吹嘘,但晋文公论功分赏时又恰恰把介之推给漏了。介之推感到很郁闷,一气之下带着自己的老母亲躲到一座叫绵上山的深山里隐居起来。晋文公知道后,立即派人上山向介之推表示歉意,请介之推出山,均未成功,于是晋文公又派人烧山,想逼他下山,而这位耿直得有点迁的介之推坚决不出山,结果被活活烧死。晋文公对自己的行为十分后悔,就在每年介之推殉难日上山拜祭介之推,而这一天正巧是清明节,后人也仿此故事,于清明祭祖扫墓,清明也被人们叫作“鬼节”。

重脩介先生祠碑记

绵山

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厚人薄鬼”风俗

旧时,扫墓大多讲作“上坟”。记录清代苏州风俗的《清嘉录・上坟》中讲:

士庶并出,祭祖先坟墓,谓之“上坟”。间有婿拜外父母墓者。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止。道远则泛舟具馔以往,近则提壶担盒而出。挑新土、娆楮线、祭山神、奠坟邻,皆向来之旧俗也。凡新娶妇,必挈以同行,谓之“上花坟”。新葬者,又皆在社(指社日)前祭扫,谚云“新坟不过社”。

莫高窟第454窟 墓园 宋:人物中手顶着扫墓祭祀准备的寒食

作者还引《故苏竹枝词》云:

衣冠稽首祖茔前,盘供山神化楮钱。

欲觅新魂何处去,棠梨花落雨余天。

又引《吴觎》云:

柁尾飘飘挂纸钱,出城都是上坟船。

黄原落叶何曾扫,胜地名花别有缘。

中国古代没有社会学、人类学、风俗学等学科和概念,于是,对社会风俗的起源就习惯和欢喜依附到某一帝王将相或“文化名人”身上,把清明祭祖扫墓归在晋文公和介之推故事也是如此。我以为,古代土葬,到春秋以后,在地下的墓上还建地上的坟,经过一个寒冬,恰逢清明枯木逢春时节,人们趁此机会,清理一下祖坟上的杂草,修整一下坟墩头,借此表达对祖先的敬重而已。长此以往就形成风俗,清明祭祖扫墓未必出自介之推故事,也不是“鬼节”,倒像是分隔阴阳两世的亲人一年一度的探亲假,实在是一个——好日子。

上海清明时俗

祭祖扫墓除了要用规定的供品香烛之外,上海最具个性和特色的是“烧草甏”。甏是缸的一种,是一种口和底稍小,腹部较大的陶制器皿,民间多用以贮酒,称之“老酒甏”,在上海及全国各地均随处可见。

《图画日报》“三百六十行专栏”绘“扎草甏”

古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制”国家,白银是流通货币,白银价贵,于是又以铜质制钱一铜钱作为辅币(辅助货币。如今中国的货币单位为“圆”或“元”,角、分则为辅币单位)。古代中国的钱庄不开展储蓄业务,富裕之家把积存的白银或铜钱放入甏里,为防被抢被盗,又把贮银的甏埋入地下。中国人始终认为在俗世的彼岸还存在着一个阴世世界,并认为,阳世与阴世之间可以通过某一种方式进行沟通的,其中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就是火烧,阳世的东西经火烧后可以随着袅袅香烟传达到彼岸世界。上海人除了烧长锭纸钱外,还用草扎成形制似甏的贮器,将长锭纸钱贮入草甏里,专门于清明节在坟上焚烧,算是给早已死去的祖宗亲友汇上大笔款子。1909年上海出版《图画日报》在营业写真”栏绘有“扎草甏”的画,其配文曰:

松江草甏滴溜圆,扎成多少稻柴圈。

託中冥锭用火化、据云阴世可以变银元。

二月开场三月至,清明草託刚上市。

家家扫墓买来烧,不信烧个草便算顺孙与孝子。

清末发行的明信片,一位挑长锭的小贩行走在董家渡。英文是基督教中国内陆会对中国祭祀浪费现象的说明。

上海清明烧草甏之风是极盛的,它只是一种风俗,寄托人们对已故祖先亲人的缅怀和纪念,实在没有必要对旧习俗说三道四。扎草甏和烧草甏旧俗在上世纪30年代逐渐在上海市区已消失,约60年代后,基本消失,进入80年代后又在郊区的部分地区“死灰复燃”,其中又以南汇近海一带最盛,读者如感兴趣,不妨择清明到南汇踏青,一定可以在近海的公墓附近,见到许多的草甏雄,长锭担。

清明食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始终离不开一个“吃”字,清明节日食品是青团。《东京梦华录·清明节》中记:

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

  子推燕

显然,北宋于清明节特别的食品叫作“子推燕”,又是与春秋的介之推有密切的关系。不过,宋代高承著《事物纪原》不认同这一说法,说:

故俗每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则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为“子推”,穿以柳条,插户牖间。相缘云:介子推逃禄,晋文公焚山求之,子推焚死,文公为之寒食断火,故民以此物祀之,而名“子推”。相传之谬,至于如此也。

莫高窟第159窟 食品 中唐:制作寒食

莫高窟第236窟 食品 中唐:制作寒食

北方多麦,所以寒食食品“子推燕”以面粉为之,而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

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药袤以蒸之,或加以鱼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显然,《岁时杂记》中讲的清明食品与今日人们吃的青团是差不多的食品。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大多有春日禁火的风俗,中国也不例外,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

去冬至一百三日为炊食熟,以将禁烟,则飧当先具也;而以是日沐浴者,因其炊熟之盛,又从此三日无燂汤之具也。

这段文字可以这样理解:冬至后第103日风俗规定要准备制作熟食,因为马上要进入禁火的时候了,尤其是二餐的熟食必须先准备好(饔是早餐熟食,飧是晚餐,古人ー日二餐);有的人要赶在这一天沐浴,因为此后的几天是禁火日,不能烧热水。在通常的情况下,冬至发生在公元历的12月22日,月底31日为第10天,1月份为31天,2月份为28天,3月份为31天,冬至后第105天一般就是公元历的4月4日或4月5日,就是清明或清明的前一天,冬至后第105日是禁火日,此后的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当然就不能烧煮任何食物,于是必须在节日之前准备可以供几天食用的并且可以存放和直接食用的食物,于是被叫作“寒食”,而所谓的“子推燕”青团等食物就是为寒食准备的,而清明又是“鬼节”,是祭祀之期,后人又讹以为寒食的食品是清明祭祀专用食物了。清人《清嘉录》:“清明市上卖青团,焐熟藕,为居人清明祀先之品。”作者引《吴门竹枝词》

相传百五禁厨烟,红藕青团各荐先。

熟食安能通气臭,家家烧笋又烹鲜。

中国是礼仪之邦,“孝”是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优良。的传统,所以,青团等食物不论是传统的寒食,还是祭祀食品,都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发扬、光大。

部分图片来自雅昌艺术网

薛理勇

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81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十余本;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

(0)

相关推荐

  •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8:清明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 [作者简介] 李全修(1940-),湖北省武汉市汉南人. 1960年参加工作,终身从事师范教育. 以舌耕为本业,笔耕属于玩票,雖无几 ...

  • 清明时节,宋朝人吃什么

    2021-04-06 09:22 华人号:中国文化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节,是汉族相沿已久的节日. 因为<清明上河图>,说起清明,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起宋朝.国学大师陈寅恪 ...

  • 岁时节日 | 宋代人的寒食与清明习俗

    寒食节为纪念春秋战国介子推而厨房断火,故名.在宋代,寒食禁火为三天,即自冬至后一百〇四天至一百〇六天,清明前三日,又称为"百五节"或"一百五"等.其中以一百零五 ...

  • 【民俗文化】农村清明上坟“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什么意思?

    农村清明上坟 "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什么意思? 关山听风 "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清明节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祭祖扫墓风俗和时间不一致产生的,是一种给人们 ...

  • 【行走在乾县】人情风俗录系列文章之节日风俗----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从传统的24节气来讲,它是指春分后十五天(冬至后的第104天)的一个节气.24节气的阳历时间并不十分固定,每年都有所变化,前后会相差两三天.比如,清明节大致在是阳历每年的4月4日至6 ...

  • 从常德六大变化漫谈清明节习俗及孝文化

    作者:毛先金 清明节,这个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传统节日,是由农事节气演变而发展形成的.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会发现,清明其实既是悲伤的日子,又是 ...

  • 宋朝人的清明节

    在中国古代,寒食节与清明节相邻.寒食节按夏历计算,为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寒食第三天为清明节."到宋代时,寒食节渐与清明节融合为一个节日,其节俗习尚及活动内容基本承袭唐代的风俗,主要有插柳.植 ...

  • 斗柄指寅位,一元又始春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辛丑年立春时间:2021年2月3日22:58,此刻后新生婴儿都是牛宝宝啦.此节气万物始新,最宜畅游舒怀.春天五行属木,对应五音当中的角调音乐,可多欣赏一些生机盎然的音 ...

  • 今天是立春 斗柄东北指 天下皆春

    战国时期的<鹖冠子>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说的是,在华夏大地立春节气的子正时辰仰望北斗星,会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方,这是春天的开始. 战国时期 由于岁差运动,二十四节气大约每隔10 ...

  • 北斗七星,黄昏时分,柄指东,天下皆春,柄...

    北斗七星,黄昏时分,柄指东,天下皆春,柄指南为夏,柄指西为秋,柄指北为东.古人以七星勺柄,曲分四季.

  • 缅怀先祖聚族人,慎终追远话清明

    缅怀先祖聚族人,慎终追远话清明 ------大足喻氏清明祭祖大会活动纪实 2021年重庆市大足区喻氏清明祭祖大会于4月4日上午在大足区弥陀镇水沟湾喻家老院子隆重举行,这次活动是庚子年因突发新冠疫情中断 ...

  • 清明节 | 慎终追远话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扫墓敬祖.表达自己敦亲睦族的情感追求的全民节日.瞭望中华大地,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千山万岭一起点燃蜡烛香火,以古老的方式向祖宗致敬,向先人致哀.多少个世纪,多少 ...

  • 【实力专栏】纪平凡:再话清明(四首)

    作者简介:纪平凡(笔名:围城.古风.胡杨),1954年3月生,宁夏青铜峡人,籍贯:河北沧州.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级教师.从教40余年.诗人."中国新闻播报记者".国 ...

  • 话清明 | 凄凄成决,决罢未歇

    清明 凄凄成决,决罢未歇 又一年,未着春雨,又一年,柳絮萌生,没有落英缤纷的热闹,回暖中我们念旧人,思往昔.暮暮朝朝,惹来了追忆,怀念那些故人曾相伴的嬉笑怒骂,好的坏的交叠纠葛也都被时间有所筛除,唯沉 ...

  • 杨连 清明节里话清明

    启程文学 公众平台以文结缘,以文会友.坚持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释放正能量.以发表小说,故事,散文,随笔,诗歌,评论为主的文学作品.小说可连载. 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清明节里话清明 杨连 ...

  • 郝晓燕 | 把酒话清明

    <把酒话清明> 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直到去年这个时候,我去了趟绵山才知道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虽然现在清明节的习俗与寒食节的传统相去甚远,但其酒礼习俗一直传承至今.古人每逢清明节必有饮酒的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