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老中医诊所:筋瘤“下肢静脉曲张医案”偏方                      &#

筋瘤
中医病名。是以筋脉色紫、温度稍高、青筋垒垒,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筋瘤好发于下肢,可见于现代医学的下肢静脉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块。
其特点是: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伴有患肢酸胀不适,病久可伴发湿疮、臁疮。应与血瘤相鉴别。若属劳倦伤气证,治宜补中益气、活血舒筋,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属寒湿凝筋证,治宜暖肝散寒、益气通脉,方用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属外伤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和营消肿,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办法,凡有症状而无手术禁忌证者均应手术治疗。
病因
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壅于下,结成筋瘤;或骤受风寒或涉水淋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或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
临床表现
好发于下肢,色暗红、温度稍高、青筋垒垒,盘曲成团块,如蚯蚓聚结。
检查
静脉血管造影可显示静脉血液倒流现象。
诊断
好发于长久站立工作者或怀孕的妇女,多见于下肢的两小腿。
早期感觉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患肢静脉逐渐怒张,小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有的在肿胀处发生红肿、灼热、压痛等症状,经治疗后则条索状肿胀较为坚韧。瘤体如被碰破,流出大量瘀血,经压迫或结扎后方能止血。病程久者,皮肤萎缩,颜色褐黑,易伴发湿疮和臁疮(慢性溃疡)。
鉴别诊断
血瘤常在出生后即被发现,随年龄增长而长大。瘤体小如豆粒,大如拳头,正常皮色,或呈暗红或紫蓝色,形成瘤体的血管一般为丛状的血管或毛细血管。而筋瘤则由管径较粗的静脉曲张而形成,瘤体沿主干静脉走向而迂曲,状如蚯蚓。
辨证施治
(一)内治法
1.劳倦伤气
证候:站久行远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治则:补中益气;活血舒筋。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2.寒湿凝筋
证候: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治则:暖肝散寒,益气通脉。主方: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3.外伤瘀滞
证候: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治则:活血化瘀,和营消肿。主方:活血散瘀汤加减。
(二)外治法
1.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长期使用有时能使瘤体缩小或停止发展。并发湿疮、臁疮者,参考有关词条治疗。
2.手术是治疗筋瘤的根本办法。凡是有症状的筋瘤,无手术禁忌证者都应手术治疗,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剥离术。

下肢静脉曲张医案
刘某某,女 ,65岁。下肢静脉曲张两年,西医要求手术,病人害怕,故求治中医。查双下肢腿肚上,静脉弯弯曲曲,发紫,鼓起入蚯蚓。平时腿胀酸困,不能长时间步行。现时头痛,脉弦滑,舌红苔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中医辨证:筋瘤。西医诊断中度静脉曲张。
处方:生黄芪150g ,当归30g ,枸杞30g ,菟丝子30g, 丹参30g, 怀牛膝15g ,赤芍25g ,昆布25g ,海藻25g ,僵蚕12g, 地龙10g ,生甘草15g, 忍冬藤30g ,丹皮12g ,栀子12g ,川芎30g, 七付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腿胀酸困减轻,鼓起静脉平整,可以走一公里左右无碍。头已不再疼痛。效不更方。去川芎,加忍冬藤至60g,十付。痊愈。
按:此证治起来比较顺利,主要是静脉曲张比较轻。
该证治疗原则:补气活血,养阴濡筋,软坚散结。气虚无力推动血上行故用黄芪,甘草;静脉属筋血虚不营筋,且肝主筋故用当归,枸杞,菟丝子等滋之濡之;血瘀则聚故用丹参,赤芍,川芎,兼热用丹皮,栀子;静脉成团宜散之,故用海藻,昆布,僵蚕等;忍冬藤,地龙通络,牛膝引药下行。全方组织合理,重点突出,用药适当,故收效较快。因此病例较轻,治疗也快,如重者则需时日,但治疗原则不变。此点不可不知。

下肢静脉曲张医案
女,四十岁。患者患静脉曲张多年,近来加重。查面色:面色恍白,双眼无神。头昏。牙齿发白,透亮,酸软无力。体力衰退,备感疲倦,下肢浮肿,疼痛异常,有几个大包块。查脉沉无力,舌苔白厚,有齿痕。
患者元神亏虚,下肢静脉曲张虽严重,却不宜用行气,活血之方,只宜大补元阳,元阳盛彻邪气退,切不可治标不治本。

处方:生附片200克《先煎五小时》。紫油桂30克。干姜75克。炙甘草60克。五副水煎。患者服药后第一天,感觉头晕好转,舌苔稍腿,其它无变化。第三天患者感觉精神逐渐好转,但下肢有包块处疼痛加剧,患者备感害怕。随告患者此属正邪相争之表现,不必害怕,果不其然又过一天,此几个包块处有几个红线,即而发痒,此寒邪外透之结果,随痒的越来越厉害,患者感觉疼痛好多了,《内经》云:痛随痒出。药已见效,更改处方加减治疗一周,病告全愈。

下肢静脉曲张医案
男,8月20日初诊。57岁,工人。
患者于4年出现左下肢疼痛,浮肿,逐渐加重,以过度行走,过劳时尤为明显,当时在某院诊为“左下肢静脉曲张”,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又复发,肿痛如前,又去北诊治,诊断同上,建议再次手术或用弹性绷袋治疗。患者用弹性绷袋治疗曾有一度好转,于7月因“感冒”后肿痛更加明显,伴有皮肤褐暗,于8月7日门诊,左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浮肿,皮肤紫暗,静脉曲张明显,脉平。
处以理心复脉汤加味。
处方:当归15克、桂枝9克、细辛9克、通草9克、赤芍9克、甘草9克、大枣10枚、牛膝9克、鸡血藤30克、王不留30克、二花30克、玄参24克、葛根30克,服六剂疼痛减轻,服120剂疼痛完全消失,浮肿消退,静脉曲张缓解,上班工作。

足跟痛(跟骨骨刺)医案
女,47岁,石膏矿工人家属。9月下旬,患双足跟痛4个月不愈,迈步困难,整日足不出户。经x光摄片,确诊为跟骨骨刺(双)。肥胖体型,神疲、气短、畏寒,冬必冻脚。脉沉细,舌淡胖。局部皮色如常,不红不肿,冷感。
考足少阴肾经经脉'入跟中',肾虚精怯,经脉失养,加之湿盛气虚,气血失于周流,寒湿痹阻,不通则痛。
拟补阳还五合附桂八味,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合方化裁,下病治上,益气温经,活血通络:
处方一:生芪120克,当归、附子各30克,熟地45克,油桂、川牛膝、木瓜、乳没、通草、细辛、防己、泽泻各10丸,吴茱萸(洗)、茯苓各15克,白芍30克,炙草15克,化铁丸(楮实子、威灵仙)20克,'炮甲珠6克,象牙屑4克'(研粉热黄酒送下),鲜生姜10片,枣10枚,5剂。
处方二:防风、苦参、红花、甘草、透骨草各30克,水1500毫升,煎汁1000毫升,入白酒0.5公斤,微沸,趁热搓洗,浸泡双足。
上法,内外兼治,一日痛缓,二日后可走路。5日后自觉症状消失,当年冬季亦未冻脚。古方化铁丸,软坚散结之力甚强,兼补肝肾,炮甲珠逆络,象牙屑善消骨刺。上方加减,治足跟痛症10余例,均获捷效,且无复发。惜病愈之后未拍片复查。不知本法对骨刺之实质改变,有无消散之功。
按:余经治各类骨增生病约300余例,资料散失,难作精确统计。肾主骨,治肾为本。肾四味、骨碎补,培元固本散,善后服之,可以根治。分部用药:颈椎病,遵仲景法,葛根汤类方专理颈项,疏通太阳经输,见效最速,主药葛根应60克以上。腰脊病,补肾督,强筋骨;四肢病,益气健脾化湿,以荣四末。寒湿骨痹,乌头汤用至止痛。胸椎病,瓜蒌薤白白酒汤合丹参饮。初治得效,以补阳还五汤太补气血,血肉有情补肾督,强筋壮骨,活血化瘀,虫类通络收功。

一、黄柏苍术散:治烂腿显神效
医案: 父亲87岁,身体还行,去年突然小腿浮肿,发黑发亮。医生说是心功能不全,导致小腿血液循环不良所致。开了药,挂了瓶,没效果。没多久小腿正面开始溃烂,是一点点小口,用红汞和碘酒涂了一下,烂得更厉害,从前面一直烂到后面,烂成一圈。前后烂处有巴掌大,流黄黑的脓水,看了害怕。
父亲过去有糖尿病,天天吃降糖药。 先是请外科医师看,月余不见好。又请内科医师看,说要控制血糖和消肿,用降糖药和脱水药挂瓶。叫平卧,抬高腿睡觉,腿高过心脏,让血回流,也没效果。又找皮肤科医师看,药水、药膏都不行。西药中药都试过,好药都用了,腿烂还是不见好,天天脓水流得鞋子都是湿的,满房间都是臭味。
有位外科医师,叫用庆大霉素注射液,作为消毒药水涂,表面有一点效果,还是不能止脓水。 用药棉纱布每天吸附脓水,到外地买特效药膏涂,还是不行。过了三四个月,父亲叫烂腿折腾得吃不好,睡不好,身体瘦许多,精神很差,人衰老许多。
一天一位老中医说:“你用中药黄柏和苍术,两药烘干打成粉,敷在烂处,试用一段看看。其他药都停掉。”我半信半疑,只好试用一下。开始用几天,脓水还是流,我打电话告诉老中医,他说:“继续用!”到第7天,奇迹出现了,药粉在烂处结成了厚厚的硬壳,脓水被挡住,开始流少了。慢慢地脓水干了,两个月后,烂处基本结痂收口。父亲能够正常地吃睡,正常地生活。
父亲这烂腿前后治了半年多,前期花费至少七八千元。却治不好一个烂腿。老中医这普普通通的两味中药,简单地外用处理就治好了,真让我看到中医偏方的神奇疗效。
2治疗甲亢方

处方:

淮山药30克,白术15克,龙胆草20克,黄连15克,黄芪45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香附15克,夏枯草40克,首乌30克

乳房弥漫性肿块压痛四年特效圣方化痰散结汤

秘方:柴胡10g,青皮、陈皮各10g,香附10g,牡丹皮10g,郁金10g,王不留行30g,法半夏10g,天花粉10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10g,浙贝母12g,全瓜蒌15g,生牡蛎(先煎)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两至三次服用。

一剂良药 治愈甲亢
我患有甲亢8年了,当初人突然消瘦,脖子粗,心跳每分钟120下,到医院检查之后一直服用丙基硫氧嘧啶片,但一直不好,期间医生曾建议让我服用一种放射性药物,服了以后就终身甲减的那种药,我害怕没敢用,因为我觉得甲亢有希望能治愈,如果甲减了就不可能治愈了。后来在同事的推荐下服用此中药25包全愈!
元参15g、黄芪45g、当归25g、白术15g、菖蒲15g、远志15g、五味子15g、寸冬15g、青皮15g、白芍20g、石决明25g(先煮15分钟)、山药30g、鳖甲30g、黄连10g、葛根20g、炒枣仁15-20g,用水浸30分钟再放在一起熬水服。
加美女qq201968872看医学日志
后来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服用了此中药,同事的婶婶同样患有甲亢多年,是在一辆公交车上碰到一位陌生人,说有一副方子已经治好了很多人,同事婶婶试着回家服用了10包就好了。我每天服用一包,每包煎煮二次,分早晚喝,服用10包以后,立马上医院检查,T3T4指数下降了点,但没好,我又服用了15包,过了三个月去复查全好了。

妇科不孕症临床分6型论治
导读:
不孕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作者介绍钱伯煊老先生从病因、症状、治法、方药角度,分6型详细论治不孕症,对于临床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不孕症强调调经种子先生认为临床所见不孕症,除器质性病变以外,大都有月经不调史,经过治疗,月经周期调整后,不孕的妇女多有受孕的可能,因此,调理月经就成为治疗不孕症的关键。
而月经不调大体上有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量多、量少等几种情况。月经量多或经行先期以气虚、血热者为多见;月经量少或经行后期以气滞、瘀积、寒凝者为多见,但三者往往互相影响,故兼见者较多;先后不定期以气血不足,冲任不调者较多。由于以上各种因素都可以引起冲任失调,从而导致妇女生育功能障碍。
先生治疗不孕症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六种。
1.肾生精为种子之根本肾虚证其病因系肾脏精血虚少,胞宫失养,致使不能摄精受孕。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背酸痛,小便频数,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象沉细而弱。治疗当以强肾补精之法,多选毓麟珠加减。
处方:熟地黄12g,当归9g,白芍9g,菟丝子9g,杜仲9g,覆盆子9g,肉苁蓉 9g,鹿角霜9g,五味子6g,甘草6g。先生指出此证在于肾虚,故治疗以补肾生精为本,使精充则肾强,肾强则冲任得养,月经得以正常,则易于受孕。
2.养血柔肝为种子之源泉血虚证其病因多由于肝藏血少,冲任失养,遂致胞宫虚弱,源头不足,何以能成胎孕。临床表现为面色苍黄,头晕目眩,心悸少寐,月经量少,舌质淡,脉象细软。治疗当以养血滋肝之法,方选《傅青主女科》养精种玉汤加味。
处方:熟地黄12g,当归9g,山茱萸6g,阿胶12g,枸杞子12g,五味子6g。先生指出此证在于血虚,故用滋养肝肾之法,使营血渐充,则肝有所养,冲任得滋,故自易怀孕。
3.温经散寒为种子之基础寒凝证其病因多由于行经期间,当风受寒,风寒客于胞官,以致胞宫寒冷,不能摄胎成孕。临床多见下腹寒冷,有时作痛,腰部觉冷,月经愆期,舌苔薄白,脉象沉紧。治疗当以温经散寒之法,方选艾附暖宫丸加减。
处方:艾叶6g,制香附6g,当归9g,熟地黄12g,赤芍9g,川芎6g,肉桂3g,吴茱萸3g,细辛3g。先生指出此证在于宫寒不孕,故以祛寒调经为主,使积寒渐解,月经能调,则胞宫温暖,自可受孕。
4.疏肝理气为种子之保证气滞证其病因多由于肝郁气滞,失其疏泄之常,气血失调,冲任不能相资,因而难以摄精受孕。临床症状为少腹胀痛,有时气坠,胸痞胁痛,月经不调,舌苔淡黄,脉象弦涩。治疗当以疏肝调气之法,方选逍遥散加减。
处方:柴胡6g,当归9g,赤芍9g,茯苓12g,薄荷3g,制香附9g,川楝子9g,延胡索9g,牛膝9g。先生指出此证在于肝郁气滞,故以疏肝调气为主,使下焦气化通畅,则月经得以自调,然后才能怀孕。
5.化痰祛湿为种子之关键痰湿证其病因在于妇女形体肥胖,痰湿素重,阻塞胞宫,以致未能受精怀孕。临床表现为平时痰多,神倦嗜卧,带下绵绵,月经量少,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治以化痰祛湿之法,方选启宫丸(《经验方》)加减。

处方:制半夏9g,制南星6g,苍术6g,制香附6g,陈皮6g,神曲9g。先生指出此证在于痰湿阻滞,故用化痰祛湿之法,使痰湿化则胞宫无阻,乃可摄精受孕。
6.行气化瘀为种子之辅佐瘀积证其病因在于瘀阻胞宫,下焦气化不得通畅,致使难以摄精受孕。临床表现为下腹作痛拒按,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舌尖有瘀点,脉象沉迟。治疗方法为行气化瘀,代表方剂为琥珀散加减。
处方:三棱6g,莪术6g,当归9g,赤芍9g,牡丹皮9g,台乌药6g,延胡索6g,香附6g,牛膝9g。先生指出此证在于瘀阻,故用行气通瘀之法,使积瘀得化,气道得通,月经正常,然后才能受孕。本文摘自《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
主编/肖承悰、吴熙,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张经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导读:
葛根汤、五积散、大柴胡汤、温经汤。
参考阅读:
方人合一疗顽疾——四张经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而且会使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相关的代谢失调包括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增加。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月经稀发、闭经、不孕、淋漓不净、痤疮、多毛、肥胖等等。该病已受到临床高度关注。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一劳永逸,从而困惑临床医生,我想从黄煌老师方人病学说谈谈对该病的治疗。
黄煌老师是当代有名的经方研究者、传播者,他在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时候发现张仲景的条文中既讲证,又讲病,把方、病、人联系在一起。例如《伤寒论》303条少阴热化证,讲“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就勾画了一个焦虑不安、辗转反侧、心火旺盛的病人形象,此病人吃黄连阿胶汤。黄老师深得启示,在临床中也非常注重人这一整体,常讲“中医是看病的人”,在这思想指导下,黄煌老师提出了药人、方人、经方体质学说。黄老师通过望、闻、切诊综合总结这类病人。如一个人的外貌,精神状态,走进诊室的表情,走路姿势,说话的语速跟声音,通过问诊来了解他的精神状态,目前的主诉,既往病史,家族疾病谱,切诊,腹诊,从而临床观察这些人应该用什么方剂有效、安全。方人比药人更加具体,可以具体到某个方。如此人是麻黄体质,麻黄类方有很多,具体落实到五积散、葛根汤,就是方人。黄老师临床看病经常考虑这些方对哪些人有效,对哪些人安全,这些人多见于什么病,这种病又多见于什么人,经常在方、人、病三者之间摸索。我觉得黄老师的这种学术观点给我们临床提供了许多帮助,尤其是临床复杂、少见的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下面介绍在诊治PCOS中常用的经方。
1.葛根汤葛根汤条文中“项背强几几”,“几几”意为小鸟的翅膀张不开,古代比喻为项背强痛。今人认为这是一种从后头部至后背部的肌肉拘急疼痛,范围可长达到腰部。患者主诉可变为头项强痛,或肩颈部酸重,或腰背酸痛,也有但诉说头昏、头重、头痛,甚至仅诉说全身困重。黄老师认为头面部许多病证所出现的头痛、头昏、头晕、耳鸣等不适感,或背部皮肤的毛囊炎、痤疮等,也可以看作是项背强痛的延伸。体检时医生可用手指沿其风池穴往下向脊柱两侧用力按压,两夹脊肌肉有抵抗感,患者可诉说疼痛感或酸重感,有的患者可以扪及块状、硬结或条索状的软组织。这种项背强痛感,一般多见于肌肉较厚实的患者。临床上葛根汤人多表现为体格强健,肌肉厚实,或身体平素强壮,皮肤粗糙干燥,体毛偏重;面色黄暗或暗红,背部以及面部多有痤疮,身困重、疲劳欲睡,大便不成形或腹泻;受凉后易肌肉酸痛。患者多无汗或少汗,并且平素不易出汗,故皮肤多干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鱼鳞。肤色多黄暗,缺乏光泽。
本人用葛根汤治疗PCOS,患者体格壮实,面色黝黑或黄暗,一定伴有面部、项背部痤疮,颈部皮肤肥厚。
常用合方:桂枝茯苓丸或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适用于兼夹瘀滞症状,这类患者常伴有痛经,经血夹有血块,痤疮色深红,或质硬;合当归芍药散适用于体内有水湿,轻微浮肿貌患者。

2.五积散黄师常把五积散人的外形比喻为土豆型。五积散是古方,以专治气、血、痰、寒、食五积病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去痰、消痞、调经等功效。该类患者怕冷无汗,仔细询问患者会告诉医生即使夏天也不易出汗,并有身痛、呕吐、腹胀、易腹泻,平素怕动,以及月经后期或闭经,属寒湿体质。五积散的人看上去脸暗沉,脖子有黑棘皮症状,有点呆笨、慵懒。临床使用五积散,如内寒严重可加附子,闭经日久者可加桃仁。葛根汤人与五积散人区别:葛根汤人偏瘦一点,水湿体征不明显,项背不适,或背部痤疮明显;五积散人的脸更黄更暗,体型更胖,身体困重感、怕冷比葛根汤人更明显。

五积散人有半夏人所有的神经症且更明显,喉咙有痰且有异物感,是麻黄人与半夏人的结合体,还有平胃散所有的胃肠道症状且重。五积散患者可见有便溏或便秘,便秘则用生白术30g,葛根汤则可治便溏。以上两方均有麻黄。麻黄可以催经。《本经》说麻黄“破坚积聚”,《日华子本草》说麻黄“通九窍,调血脉”,都没明说通经。不过,麻黄发散风寒,激发阳气,阳气一通,月经自然能够按时而至。黄师常说子宫、卵巢与人的汗腺一样,都是人的腺体,麻黄既然能发汗,也就能通经。
3.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心下急,心下痞硬,心下按之满痛,呕吐,郁微烦。黄师认为心下,剑突下三角,是大柴胡汤方证的主治部位。心下急,指剑突下三角部位拘紧感或窒闷感;心下痞硬,指按压见腹肌紧张;按之心下满痛,是大柴胡汤证的重要客观指征。腹诊时以坐位放松较好,医生在按压上腹部以及右肋下时,常常有比较明显的抵抗感和压痛。严重者,可见腹痛拒按;病情轻者,抵抗感不明显。也可以问问患者吃多了是否胃胀嗳气、腹胀等。呕吐可理解为呕吐而下利,或呕不止、心下急,或呃逆,也可以表现为食后易嗳气、腹胀,或反流酸水、流口水等。郁郁微烦,表现为抑郁、不开心,胸闷、焦虑不安、莫名其妙烦躁、脾气暴躁等是大柴胡汤方证的精神心理特征。黄师告诉我们,学经方,不仅要学平面条文,还要学立体人,学画人像。大柴胡汤的人群特征为体格壮实,肌肉坚紧,上半身宽大饱满,头大、脸大、肩宽,脖子粗短,胸围大,脾气暴躁,易汗,便秘或大便黏滞、臭秽,苔厚腻。这是大柴胡汤的典型体质。临床还有一种身体偏瘦,但营养状况良好,肌肉坚实,精力旺盛,或脾气暴躁,或胃肠动力不佳的实瘦者。大柴胡汤证是少阳阳明合病,阳明是多气多血脏腑。大柴胡汤体质的人大都营养状况好,气血充盛,易瘀易滞,临床上都和桂枝获苓丸合方治疗月经失调,经常用于两种患者:一种是更年期无排卵出血,还有一种是瘦型PCOS患者,LH偏高,脾气急躁。
4.温经汤原文:“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从原文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信息:
(1)温经汤方证的体质要求:女性,身体虚弱,十分憔悴和消瘦,手掌、口唇皮肤干燥、脱皮、萎缩,甚则开裂;或自觉发热或发冷。
(2)腹诊:有腹痛、腹坠、无力等,按压腹壁菲薄而紧张。
(3)该类女性有不孕、闭经、漏下等病证。黄师把适合温经汤的人细化为:

①枯瘦,体型中等或者消瘦,少有肥胖者亦是没有光泽,没有浮肿貌。枯瘦特别表现在肌肤,干枯、黄暗,缺乏光泽;反映于嘴唇则干瘪、开裂、脱皮;表现在手掌为干燥,摩擦会沙沙响,指甲旁有毛刺,指掌角化症;表现在腿部见皮肤干很薄,无毫毛,腿细,腓肠肌菲薄;表现在毛发见稀少、枯黄,头发易脱落、折断。
②月经特点,见月经稀发,2~3月1次,或不规则出血,量少,色暗黑,或痛经、便稀。
③体力下降,见疲劳、性欲低下、腰酸、易头痛,午后身体稍有发热感;也有表现为失眠,黄老师曾用本方治疗顽固性更年期失眠者。
④有导致体弱的病因,产后大出血和多次生育或流产;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温经汤治疗PCOS患者,其临床表现一般为青春期或年轻女性,闭经或月经稀发,长期用温阳益气补肾之品少见疗效,体瘦,面色无华,皮肤干枯、体弱,平时缺乏运动等温经汤体质特点,可加生麻黄3~6g。
奇效头痛散
组成 川芎15克,天麻10克,细辛10克,白芷10克,田七10克,葛根15克,白芍20克。
功效 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 治疗各种慢性头痛、偏头痛,如现代医学之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用法 药物低温烘干,粉碎成细未,过细目筛。日服3次,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孕妇慎用。

方解 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若气血不足,无以上荣,或风、火、痰、湿、瘀致脑之脉络不通,均可致头痛。方中川芎行气开郁,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神农本草经》说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本草纲目》说川芎“为血中气药,气行血调,其痛立止”。李杲曰:“头痛须用川芎。”川芎散、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均以川芎为君药,本方亦然。天麻质润不燥,能平肝熄风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本草汇言》曰:“白芷上行头目……头风头痛,皆能治之。”细辛祛风散寒止痛。《神农本草经》说细辛治“头痛脑动”,《本草新编》说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李东垣说:“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主张头痛用风药为主。方中川芎、白芷、细辛皆是芳香升清降浊之品,均为治头痛名药。葛根解肌升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葛根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循环及侧支循环。白芍养血平肝,缓急止痛。田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全方共奏活血祛风,和血养血,通络止痛之功。
加减 巅顶痛剧者加藁本10克;头两侧疼痛明显者加柴胡10克;颈项痛者加羌活10克;气虚,气短,乏力者加党参10克,黄芪10克;血虚加当归10克,首乌15克;腰酸膝软,头痛且晕者加熟地12克,怀牛膝10克;痰多稠黏加法半夏10克,胆南星8克;睡眠欠佳者加炒枣仁20克,合欢花15克;胃纳差,便溏者加怀山药15克。

(0)

相关推荐

  • 【新提醒】当归芍药散料合葛根汤用于闭经

    7.22日,陈某,女,体型偏胖,脸色黝黑,主诉月经停经三个月,之前也是经常停经,服用过很多中药,效果不明显,于朋友介绍来的.肩酸痛,平时不爱出汗,腹中时痛,脉浮细. 开当归芍药散料合葛根汤5剂.用10 ...

  • 偶然发现一张静脉曲张验方,“炸筋腿”的朋...

    偶然发现一张静脉曲张验方,"炸筋腿"的朋友看看! 废话不多说,先来看方子:黄芪.鸡血藤.地龙 别看方子简单,其中饱含深意.下肢静脉曲张,也就是俗话说的"炸筋腿" ...

  • 王三虎医话•下肢静脉曲张

          何先生,71岁,陕西省西安市人.2021年4月2日初诊于西安天颐堂中医院.左下肢肿胀疼痛紫暗多年,变黑溃烂,日久不愈,伴右下腹痛几年.曾在某大医院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要求截肢.刻诊:左下肢 ...

  • 治下肢静脉曲张验案一则

    治下肢静脉曲张验案一则 何某,男,71岁.2021年4月2日初诊.诉左下肢肿胀疼痛紫暗多年,变黑溃烂,日久不愈,伴右下腹痛几年.曾在某大医院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要求截肢.刻诊:左下肢紫黑肿胀严重,疼痛 ...

  • 《我在门诊用经方》当归芍药散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肿痛

    郑女士,61岁,2015年初,患下肢静脉曲张五年,下午或晚间肿痛,久站或劳累后加重,反复发作,近期孙儿出生,经常抱孩子,操劳过度,双下肢肿胀,疼痛,曾就诊于西医,查比超后,建议穿弹力袜,加口服药,不能 ...

  • 下肢静脉曲张外治法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里重要疾病,属中医筋瘤范畴."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外科正宗>记载.现推荐一外用方药:紫草30克,茜草5克,白芷15 ...

  • 中医针药治疗筋瘤(下肢静脉曲张)

    筋瘤是指体表静脉曲张交错而形成团块状的一种病变. [病因病机] 过度劳累,耗伤气血,中气下陷,筋脉松弛:或经久站立工作.经常负重及妊娠等因素,使得血壅于下,筋脉扩张充盈:或因劳累之后,血脉充盈,再涉水 ...

  • 针灸治疗筋瘤(下肢静脉曲张)

    董针传承 董氏针灸创始人台湾医学家:董景昌先生,民国时期(公元1916年-1975年)原籍山东平度县人.亮点:董氏掌诊法 刺血疗法 倒马针法 摰引针法 动气疗法 全息应用针法董公认为:怪病必瘀 久病必 ...

  • “ 筋瘤(静脉曲张) ” 验案一则

    winter 2021年第一天,与大家共勉! 新的一年,让我们坚持读书.学习,给自己树立一个小目标,每天学一个方.或一味药.或一则医案,积少成多,年底必会有大收获. 医案 筋瘤 患者:刘某,女,65岁 ...

  • 下肢静脉曲张医案

    下肢静脉曲张医案 来源:<老中医医案选> 下肢青筋突起医案  北安县  时焕 医案: 王x x 男 44岁 铁路工人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初诊.患者平素经常在业余时间内涉水打鱼, ...

  • 中医针药治疗筋瘤(下肢静脉曲张)

    筋瘤是指体表静脉曲张交错而形成团块状的一种病变. [病因病机] 过度劳累,耗伤气血,中气下陷,筋脉松弛:或经久站立工作.经常负重及妊娠等因素,使得血壅于下,筋脉扩张充盈:或因劳累之后,血脉充盈,再涉水 ...

  • 筋瘤(下肢静脉曲张)证型、治法与方剂1....

    筋瘤(下肢静脉曲张)证型.治法与方剂 1.筋瘤之劳倦伤气证__补益中气,活血舒筋__补中益气汤加减: 2.筋瘤之寒湿凝筋证__暖肝散寒,益气通脉__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3.筋瘤之外伤瘀滞证__活 ...

  • 【以案说医】罗永佳:滋肾清肝法治疗筋瘤(下肢静脉曲张)验案

    ▲罗永佳 生于1938年,广东省南海县人(今佛山南海),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广州市中医院院长.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专职副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西医结合周 ...

  • 数据挖掘庞鹤教授辨治筋瘤的用药规律 下肢静脉曲张

    目的:研究庞鹤教授辨治筋瘤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庞鹤教授门诊515例筋瘤的病例,使用中医传承系统,录入515例处方,通过该系统的方剂分析功能,得 ...

  • 静脉曲张中医称为筋瘤,明代《外科正宗》对...

    静脉曲张中医称为筋瘤,明代<外科正宗>对其有详细描述:"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综合调理的同时,配合放血疗法,效果很好.贺普仁老先生生前一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