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又健脾:理气逍遥汤,老中医力荐!
【来源】老中医自拟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化裁而来。
【组成】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5g,白术15g,茯苓20g,川贝母15g,乌药20g,甘草10g。
【功用】疏肝解郁,理气健脾。
【方解】肝为藏血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方中柴胡为君,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当归、白芍为臣,养血和营,益阴柔肝。君臣合用,气血同调,养肝体而助肝用。配伍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加强运脾之功,使运化有权,生化有源,为方中佐药;加入顺气开郁止痛之乌药,理七情郁结,以助柴胡条达肝气;更有川贝母一药,《本草别说》云其“可散心胸郁结之气”,助柴胡和肝用,实为画龙点睛之笔,亦为方中佐药。甘草为使,可甘缓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体用并调,肝脾同治,气血兼顾,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补,诸症自愈。
【主治】肝气郁滞,肝脾不和证。症见:胸胁满闷,善太息,心烦易怒,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夜寐不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弦而虚者。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理气逍遥汤”主要用于肝气郁滞引起的肝脾不和证。临床常用于胃痛、痞满、不寐、乳癖、瘿瘤、月经不调等病证。如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神经官能症、月经病、甲状腺肿大、乳房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肝脾不和者。
临床加减化裁:若肝气不舒较甚,满闷明显者,可加郁金、香附以行气开郁;若乳房肿块明显者,加蒲公英、丝瓜络以解毒散结;若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者,加枸杞子、菊花以滋阴明目;若脾虚湿盛,便溏明显者,加砂仁、薏苡仁以渗湿止泻;若脾虚气滞较甚,腹胀明显者,加枳壳、苏梗以行气消胀;若脾虚不运,食欲不佳者,加入三仙以和胃运脾。
【验案举要】
郁证,肝郁血虚气滞证,治以理气逍遥汤疏肝理气、养血安神。
齐某,女,50岁。2004年3月8日初诊。情绪低落、有压抑感近1年。患者自1年前绝经后开始,逐渐感到情绪低落、有压抑感,时轻时重,并伴有胸闷,四肢麻木,烘热汗出,睡眠不佳,易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胃纳差,体质下降,疲乏无力。查其面容憔悴,目光迟滞,舌淡,苔白,脉弦。中医诊为郁证,证属肝郁血虚气滞(西医诊断:更年期抑郁症)。治以疏肝理气、养血安神。以理气逍遥汤加减:当归15g,白芍10g,柴胡10g,白术15g,茯苓20g,青皮15g,木香15g,郁金15g,川贝母15g,合欢花15g,夜交藤20g。水煎服,1日半1剂,早晚2次温服,连服6剂。
二诊(2004年3月17日):服药后情绪低落、压抑感、胸闷等症均减轻,但仍然爱生气。可见肝气渐疏,宜守法续进,但仍有“肝火”,故加蒲公英清肝泻火,且加远志益肾养血安神。处方: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白术10g,青皮15g,砂仁15g,川贝母15g,远志10g,香附20g,蒲公英25g,甘草10g。水煎服,1日半1剂,早晚2次温服,连服6剂。
三诊(2004年3月26日):服药后心情较前舒畅,胸闷明显减轻,眠差好转,仍有乏力,近来又感心慌。此虽肝气渐疏,但肝肾乙癸同源,病久及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故于上方中加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等补肾之品,又加炒枣仁、生龙骨等宁心安神之品。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0g,生地黄25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川贝母15g,远志10g,香附20g,仙鹤草20g,炒枣仁40g,生龙骨40g。水煎服,1日半1剂,早晚2次温服,连服6剂。
此后患者以上方为主,随症加减,又服药20剂后,诸症悉除。
【注意事项】本方为肝气郁滞、肝脾不和证者而设,方以疏肝升散为主,故临床应用时,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慎用。
【参考资料】胡老用“理气逍遥汤”的临床诊疗经验显示,本方主治的中医病种共有11种,其中使用频度较高的疾病有:乳癖、眩晕、痛经、胁痛、不寐等。主治证候为肝气郁滞、脾胃不和的中医证候有7种,这一结果说明了本方的应用情况。
【按语】本方乃逍遥散加川贝母、乌药而成。妙在借用川贝“能散心胸郁结之气”(《本草别说》)之功,与乌药相配,以理七情郁结,实为画龙点睛之笔,使此方疏肝理气之功大增。因本方证的产生多与情志有关,故先生每用此方时,必善言劝说患者要调节情志,放松心情,控制情绪,并经常说:“药逍遥,而人也须逍遥。”
新媒体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