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信息化年会 | 周晓然: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面向规划编制的信息平台建设实践与思考

本报告是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周晓然工程师在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数字国土空间规划”分论坛上所作的报告。
厦门市规划院与上海数慧共同开发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制定了一套数据标准体系和管理机制规范,总体架构包括设施层、包括数据层以及应用层,同时也考虑到了新平台与原有平台数据库之间的衔接。获得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的优秀工程奖。

一、建设前存在问题

第一,没有直接可以用的数据。主要表现在数据资源匮乏、更新不济事、数据分散碎片化、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此外,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内容不完整、不准确,数据处理烦琐低效。
第二,项目有交叉、编制难协同。一是上下未规划的纵向传导的协同,二是不同的专项、不同的单元规划的横向协同。
第三,出现的规划成果的错、漏、碰、缺。一张蓝图数据库的建设经常会遇到拓扑图形错误,属性表缺失问题和编制成果矛盾。
第四,数据格式不统一、软件工具不兼容。
第五,通用型的软件不简单,定制型的软件不灵活。通用型的软件操作复杂、烦琐低效、学习成本比较高,也经常发生数据格式的不统一以及数据格式转换容易丢失数据属性信息等问题。

二、数据库建设内容

1、项目成果库。面向全域、全要素的规划一张蓝图数据库。
2、现状数据库。坐标系统一,边界衔接吻合,上下贯通的现状一张底图数据库。
3、知识图。规划编制单位作为空间治理智库所必须建设的数据库。
四个应用系统:
1.查询系统。为设计人员提供规划项目多元数据和项目的查询。
2.数据分析系统。将设计人员常用或通用的数据分析流程进行集成嵌入,形成快速高效的数据统计分析模型。
3.平台运维管理系统。提供数据管理服务,数据专题配置工具和容器配置以及日志管理等功能。
4.数据更新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入库、数据导出、版本管理以及数据调用功能。

平台开发了两款绘图制图的辅助设计软件,第一款是CAD的辅助绘图制图软件,包括数据加载和辅助制图两大功能。数据加载是在CAD的环境中,实现在线数据库的GIS数据的调用,辅助制图是协助设计人员快速地进行规划成果数据的绘制和建库。第二款是GIS数据的分析软件,是在GIS通用型分析工具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集成,为设计人员提供可以直接调用的数据分析的模型。同时,平台配套制定了面向不同的规划编制类型的数据标准和成果规范,也制定了一系列平台运维管理的机制,包括成果的汇交、数据的汇交以及数据的下载、数据更新维护以及数据安全保密等。

业务场景:
1.外业调研。该场景中最常见的需求是数据的采集、录入、定位、调研轨迹记录和后台数据管理。因此外业调研APP中,设计了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查询以及数据管理功能。
2.资料整理。需求是对规划项目基础数据以及规划的案例材料、资料的查询、浏览和调用。因此系统开发了规划项目的查询,包括现状数据、案例资料的查询、浏览和调用。
3.现状分析。需求是获取完备的现状数据,并做高效数据分析。因此,系统开发了现状数据的浏览和查看元数据的信息,同时可以进行叠加、比对分析和历史回看等。
4.绘制方案。实现数据的调用、修改以及信息录入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为设计人员提供简单便利的制图工具,确保设计人员规范性的制图和建库。
5.在编项目信息的协同。目的是避免在编项目出现错漏、碰缺的问题。
6.成果表达:将设计人员或项目组常用的成果表达模型、模板集成到系统中,包括自定义的模板、分别率、纸张的大小以及透明度的设置等参数。
7.成果校审。系统开发了数据质检以及成果合规性检查等工具,为规划项目组提供快速高效的数据成果校审的工具。
8.归档入库。为设计人员提供自主高效归档的入口和功能。

三、规划编制的信息平台建设思考与展望

第一个问题:面向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数据如何的管理?作者认为应该是三方面,即统一底图,明确底数和编管衔接。统一底图、明确底数就是面向全域全要素的数据去构建一张底图和一个底数,要求从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监测到体检评估到规划调整去规划全周期的数据建设,同时要求多个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实现数据资源的统筹协调共享。编管衔接,就是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数据要实现互联互通,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平台要实现无缝对接。
第二个问题:区分规划管理平台和规划编制平台。这两个平台存在非常大的区别。规划编制的业务场景分为三类,第一个是业务管理,包括数据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和办公管理;第二个是方案设计和图形绘制;第三个是知识沉淀和应用。规划管理平台和规划编制平台建设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这三个场景当中,二者共性的场景是业务管理,即对业务内容的体系和管理工作流程的数字化,而主要区别体现在方案设计、图形绘制以及知识沉淀与应用中。规划管理的平台很少涉及第二和第三场景,因此在进行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时,要注意其与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平台的差别。
第三个问题:信息平台的架构是采用BS架构还是CS架构。BS架构是信息平台的未来趋势,但是目前来看,BS架构是很难在规划管制业务场景中发挥优势,因为现在技术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在规划编制对工具灵活性的需要。因此,信息平台的架构的选择应该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来设定。如果是面向业务管理,建议采用BS端系统架构,如果是针对方案设计和图形绘制,建议采用CS端系统架构。同时在数据库的层面,应该实现BS结构和CS结构的一体化。
第四个问题:通用型的产品和定制化的产品应该如何的选择。作者认为信息化的产品建设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使用产品化、标准化的通用型软件,第二种是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第三种是使用标准化软件和定制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建议直接使用产品化标准化的通用型的软件,当信息化建设到一定的阶段,需求已经足够明确的时候,可以逐步地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的开发
展望关键词是“在线”,即规划的全流程的在线。作者认为未来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数据编制,沟通,方案审批等,甚至未来的一个主体都是在线模式,那在线对于规划行业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规划理念的提出与真正在治理阶段的落实是需要一个关键载体和工具的,而规划信息平台的在线,就是这样的关键的载体和工具。规划信息化平台的意义就是在于将规划理念、顶层设计和制度机制去嵌入到信息平台当中,通过人机交互,使得规划的内容成为可以实施执行,可以考核绩效的工作流,再将这个工作流与其他在线行业系统共同接入到城市综合的治理信息平台中,使规划与城市的社会、经济、保护、管理、运营等各个方面有效衔接并达成共识。这是规划信息化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