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的价值和现状,看了你就觉得惊奇!惊心!

一、永州古村落的价值。

1、永州有独特的“源文化”,古村落就是载体。孝德文化之源、理学文化之源、湖湘文化之源、瑶文化之源、稻谷文化之源、女书文化之源、麻将文化、象棋文化之源,古村落就是承载这些源文化的载体,在永州几乎所有周姓家族古民居都明显体现“太极八卦”、“天人合一”的理学思想。没有这个载体,都是空洞的纸上文化。
2、独特的湘军文化。享誉湘军的三大营:精毅营、仁字营、疑勇营都在永州,整个东安的古村落、宁远、道县部分古村落,都烙下“湘军”印迹,从太子少保的席宝田,建威将军何绍彩、荣禄大夫石焕章,到叶兆兰、唐本有、唐元甫、荣维善、王德榜等等几百人之多,古村就是见证,古村能诉说故事。
3、古村就是乡愁,就是家国情怀。永州的古村落几乎都有姓氏祠堂,如李家祠堂、柏家祠堂、欧阳宗祠、胡家宗祠、周氏宗祠,等等,无不都刻下家族文化传承的印迹,无论是在本地的永州人,还是在外地打拼的永州人,这里就是魂牵梦萦的乡愁眷恋,吸引着远方游子回家创业,建设家乡的根。
4、古村落就是旅游资源,乡村振兴的农民收入来源。一个历史名人足以可以养活一方水土,比如:一个蔡伦几乎养活了郴州的桂阳!但永州的怀素故里、周敦颐故里、何绍基故里、蒋琬故里、“锦衣卫世家”(骆家村、骆铭孙村、夏源村、河山岩村),唐生智、何宝珍、李达、陶铸故里都依托古村,江永“四大民瑶”(古调、清溪、扶灵、勾蓝)都是古村,却还没有成为农民的经济增长点。
二、古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
1、倒塌损毁相当严重。由于年代久远、采光欠缺、地面潮湿、交通不便等原因,古村落除了少数老人居住,大多都废弃,杂草丛生,因无人维修,每年雨季,很多古村落靠山部分都成片倒塌。
2、盗窃严重。精致雕刻和窗花都不翼而飞。很多村民为一己私利,与文物贩子内外勾结,因无人看管,将水缸、门墩、石鼓、窗花都拆除变卖。
 3、拆老屋建新房现象严重。一些古民居的产权人因已有旧宅基地,不能另批宅基地,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有时只能拆除古民居建新房。
 4、村民保护意识不强。村干部在申报国家传统村落,很积极,仔细搜索资料,做些清理,申报完后,就无人问津。相当一部分村民尚未形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未能认识到古村落和古民居的价值,不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5、村民修缮随性而为。村干部在古村修缮上像无头苍蝇,无人指导,不做方案,请几个基建民工,不懂古建筑修缮规则,为古祠堂贴瓷砖、换红色琉璃瓦,改玻璃窗,油漆古大门,拆卵石、三合土墙改为砖墙,粉刷,严重破坏古村韵味。毁青石板,铺水泥路。
 6、修缮资金开支五花八门。有的古村,修缮款国家已支付300万,据村民反映,村干部挪作它用、真正在维修上微乎其微,做做样子,走走过场。还有“雁过拔毛”现象。
三、个人建议:
1、成立古村保护委员会或古村文化研究会,负责古村修缮监督和指导。建立保护名录,明确保护等级,根据历史文化价值,确定为四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分步推进,制定“一村一策”的保护措施。对于高等级的文保单位,应积极抢救、修旧如旧;对于较低等级的文保单位,则可保持现状,严禁人为破坏。
 2、规范维修资金的管理。所有上级拨付修缮款,有专门的资金审批、监督审计部分,聘请专业维修机构,统一规划施工。切实保障“专款专用”,严查“雁过拔毛”不正之风。
3、各县区文旅部门、文物管理部门联动做好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做到古村连片,连线,设计包装,宣传推广。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将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反馈用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可以实现古村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
4、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保护意识。灌输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
识,让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主动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保护措施。将保护规划列入村规民约,应将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制成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
 5、明确保护责权,落实保护责任。建立完善的历史文化名村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人及具体职责。将乡镇人民政府和行政村组主要负责人纳入责任人范围。另外,对于古民居的产权人,也应明确其权责。产权人应享有的权利是:接受政府修缮经费补助,额外批准宅基地,享受住房补贴或旅游收益分红,继续陈设与祭祖相关的设施。产权人应尽的义务是:保持古民居完整,配合修缮工作,配合旅游开发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