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的溃败,其实早在古老的汉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虽然的确成为超稳定社会之基石,但同时也使得人治政治成为两千年不变之定式。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为东方老牌强国带来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在这场冲突中,西方国家的高新科技令清政府难以招架,传统农耕文明第一次感受到了现代文明降维打击之恐怖。

上图——鸦片战争

成者王败者寇,如果要点评清朝的失利原因,恐怕会有无数条,即使有些原因有待商榷,然而作为失败方,清朝的任何行为都可以被看成是错误的。

其实,除了官场腐败、地方不服从中央调配、外戚干政等原因,从汉武帝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个巨大隐患在此时爆发,那就是独尊儒术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堪称清朝无力回天的最大伏笔。

一、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好与坏

西汉时期,汉武帝广泛召集诸子百家的优秀学者问策,寻找治国的合理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儒生董仲舒脱颖而出,协助汉武帝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立国思想: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上图——汉武帝像

然而,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情况,非要变革不可吗?其实答案未必是肯定的。在武帝登基之前,文景之治为汉朝带来了四十余年难得的修养空间,农耕文明强大的生产力在没有天灾的好时机令社会迅速发展,这都是道家黄老之术的恩泽。

纵观整个华夏文明史,接手政治遗产超过武帝者不超一手之数,所以这种情况下不一定需要大破大立进行革新,武帝改变的真正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而儒家重等级、重君主的核心思想非常符合汉武帝的需求,这才是董仲舒及其身后儒家被重用,最终取代道家的根本的原因。

上图——董仲舒雕像

这种变化虽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缺点。

独尊儒术的好处是为汉朝打开了难得的平民上升渠道,极大鼓励了百姓学习和从政的热情,帮助朝堂挖掘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而坏处是选才范围被严重局限,除了儒家外,其他学派的优秀人才基本失去了登堂入室的机会,只能转入民间发展。

二、科举制的局限性打压了先进事物的产生

随着儒家地位的巩固,儒生们又继续霸占着国家资源为本门学派服务,先是董仲舒提议设立太学,而后公孙弘提议为博士选拔弟子,这两个举动也奠定了科举制的基础。

科举制影响了我国千余年,后代的科举方式或者有差异,不过本质却都是一样的,皆是通过对儒生的学术考察实现择优录取。

上图——科举场景复原

而儒家经典五经则成为了儒生们登堂入室的敲门砖,他们不需要掌握除此之外的任何知识,便可以超越绝大多数人获得实现位极人臣的机会,后市宋真宗的总结把这种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

然而,在儒家子弟全世界狂欢的背后,是其他学派的发展遭到了巨大的阻碍,被儒家伤害最大者,其实是和自然科学有关的学派,比如道家、墨家、农家、杂家。

这类学派的最大特点是不拘泥于政治斗争,而是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对自然现象和宇宙奥秘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中,他们善于观察并从事物中寻找规律,最终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继而反哺社会发展。

不过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失败必然频繁出现,而失败带来的后果就是资源(财富)的浪费,这种时候,来自朝堂的支持事关重要,很可能帮助他们突破瓶颈。然而由于儒家占据了几乎全部国家资源,这些有可能创造先进事物的学派只能自生自灭,发展得较为缓慢。

三、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在清朝达到巅峰

汉朝之后又过了一千余年,白山黑水上走出了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在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最终建立了清朝。

清朝是华夏民族之外的少数民族建立的主体政权,其民众习性和华夏百姓截然不同,然而为了更好的促进融合,清朝统治者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明朝的社会习俗,比如科举制等产物,但是在对儒家思想的解读上,却有巨大的区别。

出于对本族同胞的信任和军功制度的支撑,清朝早期的军政大事都被满族贵族把持,到了清朝中期,这种情况稍有好转,只有到了清朝晚期,著名的汉臣们才真正成为了顶梁柱。儒生的存在意义不大,即使存在,也只能变成了维护统治者的工具。相反闭关锁国将儒家的负面影响发挥到极致,

上图——清朝前期的重臣皆是满人

换句话说,等级制度在清朝时期体现得尤其明显,这是不同族群主体差异导致的,所谓的平等其实只是统治者吸引民意的口号。

当一个文明被一种思想长期统治的时候,腐化与僵化也就成为了必然。,本来清朝建立后,和原住民的接触是新鲜血液融合进来的好机会,可是清朝的统治者却不敢革新,反而继承了儒家思想的糟粕,当全世界快速迈进工业革命的潮流时,他们却继续守着落后的制度,闭关锁国做着万世千秋大梦,最终面对新的时代挑战时毫无还手之力。

上图——孔子像

四、结语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证明了自己本身并不是一种优秀的治国方式,而是更类似于一种理想主义,要知道这段历史时期是对思想解放最宽容的时期,由于诸侯数量太多而生存空间有限,很多诸侯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去寻求强国之道,然而即使如此,儒家也没有脱颖而出,这也侧面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而汉武帝独尊的儒术,其实和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儒术是有区别的,这种思想可以看作是阉割版的正统思想,只不过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强大掩盖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朝代中有了新的体现形式,但是却仍然因为社会主体未发生改变而共存(元朝因为重心不在华夏,不愿融合而没有遇到这个问题)

但是当清朝建立后,统治者致力于融合,并且只是单纯地继承了这种思想且不肯革新,使得隐患越来越大,最终当清朝国力衰败时,隐患变成了真正存在的问题,那就是皇权倒是被巩固到极致牢靠,然而世人的思维被限制而僵化,全社会缺乏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所以才会在鸦片战争开始后一败涂地。


参考文献: 

【1】《汉代学术思想之三变》

【2】《汉书·传·董仲舒传》

【3】《劝学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