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师王琦:开心才能养生

再次与王琦教授面对面交谈,已隔十年。十年过去了,王琦教授已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竟是那样的不明显。谈到养生,他对记者说:在众多的养生方法中,我认为情志养生最重要。

要养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养生

王琦教授认为,养生不是刻意为之,养生也没有固定程式,养生应该是心境上的修养,是顺应自然的过程。《庄子·达生篇》:“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养生并无定式,而是扬长补短顺势去做。就像是一个放牧的人赶着一群羊,只有当某一只羊掉队了,去赶一赶,整个羊群就跟上去了。

古语云:体壮曰健,心怡曰康。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健壮。所以人们所追求的健康应该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道德上的和谐状态,养生以养心为要,养心才能达到心身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关于养心,王琦认为有“五要”:一要平常心、二要仁心、三要宽心、四要静心、五要开心。

养心“五要”之一

关键词是“淡”。《黄帝内经》中讲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正会养生的人,能够做到心境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琦认为,“心到平常即是真”,保有一颗平常心才活得真实。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剩有僧人历更稀。若问延年何法术,一生淡泊养心机。”

养心“五要”之二

关键词是“仁”,仁慈、仁爱。《中外卫生要旨》有云:“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对中医养生影响极深的儒家,在养生过程中,非常注意心理调整。“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孔子认为“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具有仁德者方可通向长寿之路。

“养心立德,福寿康宁”,这些道理对现代人同样适用。而作为医生,更应该有一颗仁慈大爱之心。王琦教授常对学生说,是患者成就了医生,所以对患者要常存感恩之心。在一次游览五台山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佛光梵音绕五台,无边清凉远尘埃,但求慈航心中渡,不著袈衣亦如来。”这也是他从医做人的准则。

养心“五要”之三

关键词是“宽”,宽容、豁达。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结果是一回事。王琦教授对记者说,在这一点上,你就记住一句话: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必须符合时空条件,“时”无“空”、有“空”无“时”都不行,不可强求。

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宏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吐纳百川。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廓清云雾,必定是柳暗花明。我们要按生活本来的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看生活。豁达是一种自信,人要是没有精神支撑,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给人智勇。豁达是一种学养,一种理念,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说到底是对待人世的一种态度。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却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沈从文也好,马寅初也好,一些伟人的跌宕起伏也好,对于人生的种种不平、不幸,都以其博大胸襟和知识学问一一涵盖,以及由善良忠直道义所孕育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所战胜!

养心“五要”之四

关键字是“静”,宁静致远、怡情修心。魏晋养生家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难也。”故心静以除五难。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调神养形、“小炷留灯”,过去所用的油灯,所能容纳的油是有限的。如果灯内留三根灯芯草,则灯炷大而光线亮;如果留两根,则灯炷较大光线亦较亮;如果留一根,则灯炷小而光线昏暗,很难辨别灯前人之面目。然而,留三根灯芯草,亮则亮矣,却只能照明一个夜晚;留一根灯芯草,暗则暗矣,却能照明三个夜晚。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有个极限,就像油灯内的油量有个燃烧时间极限一样。如果大喜大悲,酗酒纵欲,则如大炷留灯,很快就油尽灯干;如果情绪稳定,清心节欲,则犹如小炷留灯,虽不太亮,却可长久。这个比喻,很形象地阐明了养生之道。平常为了能够怡情修心,可以开展琴、棋、书、画等养生活动,帮助我们做到心静。

养心“五要”之五

关键词是“乐”,心情愉悦、知足常乐。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000名65岁至85岁男女的健康情况、士气、乐观程度、自尊及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在跟踪调查1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与非常悲观的人相比,非常乐观的人死于任何疾病的危险低于55%。

王琦教授提倡生活、做事要用心,但不要操心、烦心。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却成忧愁。古代诗人白居易就是善于养生者,白居易大半生中,不仅仕途坎坷,而且老年丧子,他在《枯桑》中以枯桑为喻写道“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面对常有忧愁事件发生的现实生活,他总是积极排忧解愁,乐观以待,这大概就是被称作“白乐天”的缘故。

会养生的人,能够化“门前冷落车马稀”、“人走茶凉”的悲观为“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独特意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人性的达观境界。做到这些,便是进入到养生的佳境了。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常思一二”,要看得开、放得开,适度的“阿Q精神”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本文摘自养生中国,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