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莽读写散记(一)之三:为美丽的飞行,登高而望

《记忆》是我去年出版的一本诗歌作品选,时间跨度30年。这些年我一直写得很少,只有当生命的触动偶然来临,我会记下那些有如乐曲般的情感与旋律,再慢慢地打磨它们语言的光芒。这本300页的诗集,入选了我1984——2014三十年间大多数的作品,它们记述了我这些年生命的真情历程。将生活的感性记忆,通过诗歌的方式,建立一个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的艺术的世界,是我的诗歌理想。我们生活在一个庞杂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中不只有诗歌,一个诗人,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有责任感,一个关注世界并关注他人的人,然后才是一个诗人。我们热爱诗歌,是因为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里,尚有艺术让生命永存。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国文学新时期10年的到来,我们这一代诗人逐渐地步入诗坛,但时代给我们附上了一个相同的外壳,我们的作品还有很多的非艺术的烙印。如何认知自己的过去,创建一个新的未来?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地脱离群体,脱离表面的、社会化的思维模式。用了3年多的时间调整自己对诗歌本体的思考,努力摆脱以往以社会生活为主旨的那种韵味,更多地贴近心灵,更多地贴近生命的感知与领悟,寻找语言艺术的真谛,让诗歌作品更具活力,更具现代艺术之美。1984年,是我自我调整后的新起点,这本诗集就是从那一年的作品开始选辑的。

叶橹先生在《独行者的孤独与守望——论林莽的诗》一文中说:“当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朦胧诗”崛起并备受瞩目时,人们并不一定知道曾经有过一个处在“荒蛮时代”的“白洋淀诗歌群落”,而这一“群落”的成员中,林莽的诗名并不为圈外的人所知。即使在“朦胧诗”大红大紫的时候,林莽也没有作为它的代表性诗人而被论者所重视。我在这里提及这一事实,丝毫不存在对林莽的诗或评论者的褒贬意味。我只是想借这个事实来说明对林莽的诗的一个基本品质的判断。在我看来,林莽的诗不是“喧哗与骚动”的产物,而他的诗歌艺术追求,也似乎不怎么适合参与到一种群体性的活动之中。尽管“朦胧诗”只是一种局外人的“命名”而非那些诗人们的主动自觉的“宣言”,但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朦胧诗”的代表性人物北岛,芒克,舒婷,顾城,杨炼,江河等人,还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艺术取向的。而对林莽的诗,人们却很难说出他归属于哪一种类型。这似乎是林莽的不幸,但这种不幸恰恰成为现在我们得以冷静地审视其诗歌艺术内涵和特征的一种契机。

林莽的不合群,使他有意无意地成为诗坛的独行者,而他踽踽独行的身影,恰恰成为观察他的诗歌艺术的独特性的最好参照。

叶橹先生这篇评论文章写于2006年,我引用的是文章的开篇论述。我并没有与叶先生谈起过我80年代初的那次自我革命,但叶先生以一个评论家的敏锐,通过对诗歌的阅读,感知到的这些,令我欣慰。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史蒂文森说:艺术是生活的声与色,是信仰失去后的一种补偿。是的,我们这一代诗人,在青年时期经历了一次次的精神的幻灭,是诗歌给了我某种救赎,是诗歌让我内心的爱有了方向。这些年我除了坚持诗歌的写作,还为自己所热爱的诗歌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为爱而坚守,因为爱而付出,这些年,诗歌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在这本诗集的前言中说:“我把这本书命名为《记忆》,它也是我的一首长诗的名字。我的写作是以自己真切的生命历程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大都与记忆相关。但诗的外延与内涵无疑是更宽阔的,它应该远远大于文字和词语本身。

诚肯、真挚、明亮与透彻,是我一贯的诗歌取向。回顾40多年来的写作,所有的作品都是诚心以求的,它们都是源于我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的领悟,都是忠实于我的诗歌理念的。在将它们呈现给读者之际,我的内心是平静而坦然的,因为它们没有阿谀奉承之作,没有跟风随潮之作,没有追名逐利之作,有的只是一颗虔诚的心,这些诗首先是写给自己的,它们与我内心所发出的旋律是一致的,它们与我的生命同步。”

我的这篇短文的题目取自我的一首诗《立秋,读沃尔科特》的结尾之句。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德里克﹒沃尔科特,在80岁,以诗集《白鹭》作为收关之作,因为爱而放弃,因为不忍心伤害而挥手的告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赤诚的情怀。

我敬佩他对诗歌的爱,作为一个诗歌艺术的追求者,当你认真地阅读了世界上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当你知道了艺术世界的无限与广阔,敬畏之心就会悠然而至。面对中国诗歌的宏大背景,面对世界优秀文化的丰富宝库,我们只有潜心以求,才有可能完成好自己。在当下的中国诗坛,抛弃浮泛的喧嚣与繁华,看穿表层的假象与虚荣,真诚地面对自己和诗歌,面对心灵的高洁与澄澈,为了一次次美丽的飞行,我们唯有登高而望。

2016年4月20日

作者简介:林莽原名张建中,1949年11月7日生于河北徐水。在北京读小学和中学。1969年到白洋淀(安新县北何庄)插队,同年开始诗歌的写作,后成为白洋淀诗歌群落的主要成员。1974年底回到北京,先后在中学和大学工作,后任职于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和《诗刊》编辑部。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今天文学研究会”、80年代末“幸存者诗歌俱乐部”成员。现任《诗探索》作品卷主编。出版过诗集、诗文合集、诗画集11部。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京畿学堂
把时间交给阅读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

  • 唐小林:“海子神话”该降温了

    . 鸿雁 于萍 - 大提琴·狂想曲 小编按:海子在中国诗坛究竟是怎样的地位?有人说,他是天才诗人:有人不以为然:海子之死也争议不断.但不得不承认,海子及其作品影响了很多人,可以称得上是位优秀的诗人.评 ...

  • 谢冕:诗歌就该是高贵的

    12月1日至2日, "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四届研讨会"在海口举行,数十名著名诗歌评论家.学者齐聚一堂.其中,包括被称作 "诗坛泰斗"."诗歌评论第一人 ...

  • 悼汪国真

    汪国真最红火的时候,简直可以套用"有水井处,有柳永词"的评价.抛开诗艺不谈,就公众影响力而言,他都是现代诗歌史无法绕开的现象.在他之前是顾城,以纯真的性情迷倒亿万刚刚觉醒.急着找妈 ...

  • 耿林莽:当代中国散文诗的一座高峰

                        来源:文学报   邹岳汉 耿林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散文诗创作至今的这30余年,正是中国散文诗由复苏逐步走向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仅就散文诗领域而言,上世纪50 ...

  • 林莽读写散记之二:穿透岁月的光芒

    我不知道在1985年还有一家名为<新创作>刊物,发表过根子的那首<白洋淀>,今年,这本杂志的第三期,在<那年那月>的栏目中,为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十周年,再次刊发 ...

  • 林莽读写散记之一:心灵的历程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痛苦地陷在一首未完成的长诗中.回答这个问题,我没有丝毫的精神准备.因为走过的路已成为过去,诗人永远为如何写下去,如何写得更好所困惑,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我想如果没有&quo ...

  • 林莽 :读写散记(三)

    林莽 :读写散记(三)

  • 林莽 :读写散记(一)

    一 一个诗人仿佛是一件乐器,他可以是一把小提琴,一支圆号,也可以是弦乐四重奏或钢鼓乐队.面对世间的一切,每一个诗人会发出不同于他人的声音.这是由每一个人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每一个诗人的 ...

  • 【陕西渭南 杨思良】原创//华东六市游散记<之三>

     2021第164期总第1508期  华东六市游散记<之三> 上海:黄浦江 东方屹立大上海 现代经济新都市 昔日租界蒙国耻 今朝古建显雄风 攀登世博会展厅 藏画中华艺术宫 陈毅广场建外滩 ...

  • 云南旅游之三~美丽多姿的西双版纳

    户外旅行记录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也个是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面的地方.所以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说法.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 ...

  • 王庆东副会长的美丽石头之三

    王庆东藏石 嫩江玛瑙石公众号(njmns2561),赶快关注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采石翁精美玛瑙石视频超市,享受超炫视觉大餐哦.

  • 【写作教学研究6】 【474】 整合单元教学,开展多样的写作活动之三——部编版七上第四——六单元读写计划

    晋城爱物学校  时慧慧写在前面:温儒敏指出:"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单元)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综合性也有所加强,老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几个板块的划分主要是方便,大致 ...

  • 美丽加拿大丨游记之三:图腾镇与壁画村

    ☞ 美丽加拿大丨游记之一:写在前面 ☞ 美丽加拿大丨游记之二:维多利亚市 从温哥华到维多利亚市由于必须经过轮渡(飞机也有,估计耗时还要更多,不过还有一种水上飞机,不知道你敢不敢尝试),如果你只维多利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