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望夫石
寻找望夫石
望夫石是西山积翠中被历史遗忘的记忆。打开长满青苔的古铜色县志,一幅遥远而凝重的画面悄然闪开:“武昌樊山北有望夫石,状如人立。俗传云,古者山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石。”
这自然是一段凄美的传说。从西周时熊红始封鄂王,到秦始皇猎猎巨旌下抖出的鄂县;从吴王试剑的寒光中崛起的武昌,到今天车水马龙般的鄂州市,沧海横流,弹指一挥间。望夫石在哪里?我们时而攀上悬岩,时而潜入幽谷。只见阳光在松竹的树隙间跳跃,山径间游走着淡金色的斑点。
有战争就有望夫石。征夫怨妇,是中国历代战乱的主题歌。车辚辚,马萧萧,铁马金戈驰过之后,漫天黄尘滚滚,淹没了多少送别征人的妇女啼痕?夜深人静之时,我常常听见案头的一部《二十五史》,有女性的泪水在汩汩地流出。几千年来的妇女的眼泪即使流成河,汇成海,也熄灭不了一场最微小的局部战争。攻城掠地的制造者,带着血管扩张的狂热,都想用自己的战功扩充版图。哭倒长城只是一个虚拟的慰藉。
丈夫远赴国难,妻子立望成石,这是冷却中的美丽。痴念的红颜,闪烁着敌忾同仇的光泽。许多沉重的典藉昭示:中国妇女多具备超极限的承受力。试看寻夫的孟姜,出塞的昭君,皆以其独特的坚贞铭世;更有不让须眉的巾帼英杰,替父从军,擂鼓抗金,至今还鲜活地闪耀在时空的舞台中。
当冷兵器的时代画上句号,现代的战争,更不会让女人走开。看中外疆场,有多少戎装秀发的身影,在炮火硝烟中纵横驰骋?也时有美丽的灵魂像玉色蝴蝶随风飘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凡而坚韧的女性。她们是养儿育女的载体,或相濡相亲,或嗑嗑绊绊度过一生的女人。当战争一来,丈夫荷戈(枪),妻子送别。试看近百年来,世界风云动荡,卷入战争的人难以数计,女人的窗前总难有完整的月亮
找到了!当我们攀上陡峭的雷山,终于发现了林阴掩映中的“望夫石”——一尊形态伛偻,略具人形的浅灰色石柱,仿佛石涛和尚笔下的粗略写意。她面江而立,身披翠萝,似有裙裾飘起。同来的摄影师熊君举起像机,按下了快门。这就是流传千年的望夫石么?也许,这是我们为她拍下的生平第一张照片!脑际忽然浮出清人谈必泰的诗句:“维石则顽,不为情牵。维石则坚,不以劫迁……裙纡芳草,鬓掠苍烟。天柱地维,一峰屹然。”
我凝神注目,心中涌起波澜:这座粗拙质朴,毫无俏丽姿色的望夫石,已在斗转星移的等待中站成一个不肯风化的高度,一个情系远方征人的座标,虽然没有美眉,也不在时尚的风景线上招摇。她只是普通妇女的侧面像,裙裾上却刻录着战争的遗痕。她是否知道,今天的世界,仍然不太平。从太空中俯看,地球是一颗带着硝烟旋转的蓝色星球。爱好和平的人们正在努力地扑灭狼烟。打开荧屏,域外的霸权主义、扩张主义、恐怖主义正扭成一团,像相互厮咬的怪兽。昼夜的嚎叫声,使安居的人们背井离乡。无论什么原因引发的战争,伤害最深的往往是女人,为了老小,她们都不能化成望夫石。
站在雷山顶上,远望是不舍昼夜的长江,山脚下是市声如潮,高楼广厦在向四方延伸,现代的经济大潮拍打着每一扇门窗。望夫石却冷峻地站在那里,她看见人生随处都是战场:生存竞争,商海鏖战,情场拼搏,宦场角逐……那些因多种原因离家作战的丈夫,会不会把自己的妻子变成新一代的望夫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