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 樊口风雷激

秦王扫六合  樊口风雷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对秦王“扫六合”的赞颂。只有这位伟大的诗人不为“焚书”所忌,“坑儒”所悸,站在历史的高度,热忱地歌颂了秦始皇“挥剑决浮云”的历史功绩。

但是,秦始皇扫六合,大驾临樊口,受俘楚王负刍却鲜为人知……

据明·冯梦龙编的《东国列国志》载曰:“秦王政发驾,至樊口受俘负刍,以杀君之罪废为庶人,命王翦合兵鄂渚,以收荆襄。于是,湖湘一带郡县,望风惊溃。”

这就是说秦王大驾临樊口受俘楚王,楚王负刍则是以袭杀其兄楚哀王而得王位的,秦王在樊口受俘楚王负刍时,以杀君之罪,废楚王负刍为庶人。同时命前线最高军事指挥官大将军王翦合兵鄂渚,为收荆襄,作军事上的战略布署。

话还得从头说起,据《东周列国志》载曰:“秦王复

谋伐楚,问于李信曰:‘将军伐楚之役,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二十万人。’复召老将王翦问之。王翦对曰:‘信以二十万攻楚必败,以臣愚见,非六十万不可。’秦王私念曰:‘老人固宜怯,不如李将军壮勇。’”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二十万大军攻楚结果大败而还。秦王复召王翦。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准奏。王翦则向秦王乞要美田宅数处,秦王依批。军行途中又复遣使者求园池数处。副将蒙武曰:“老将军之请乞,不太多乎?”王翦密告曰:“秦王性强而多疑。今以精军六十万畀我,是空国而托我也,我多请田宅园池为子孙业,所以安秦王之心耳。”由此可见,王翦不仅是一个将帅之才,而且还是一个谋臣,深谙君臣之道,通晓天地人寰。这是王翦向秦王请乞“田宅园池”的伐楚前奏曲。《史记》、《资治通鉴》等史记都传为佳话。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楚王负刍四年,王翦率秦六十万倾国之兵伐楚,楚将项燕率四十万大军御敌,结果大败于汝阳、东冈地域,再败于永安城,秦军又攻下西陵,王翦使蒙武分军一半,即30万大军渡江攻占江南军事要塞鄂渚,传檄湖南各郡,宣布秦王威德,自率大军径趋淮南,直捣楚都寿春,一面遣人向咸阳告捷。项燕往淮上募兵未回,王翦乘虚急攻,城遂破,景骐自刎于城楼,楚王负刍被掳。后被大军囚送于鄂渚樊口秦军兵营。

这就是秦王驾临樊口,受俘楚王负刍的由来。

再说王翦已平定淮北、淮南之地,谒秦王于鄂渚。秦王于樊口召集最高军事会议,嘉奖王翦伐楚有功。然后对王翦曰:“项燕又立楚王于江南,奈何?”王翦曰:“楚之形势,在于江、淮。今全淮皆为吾有,彼残喘仅存,大兵至,即就缚耳,何足虑哉!”秦王曰:“望将军年虽老,志何壮也!”秦王在樊口作了一系列军事上的战略布署后,启驾回咸阳,仍留王翦兵,使平江南。

据《鄂州历史铭文》载录:“公元前224年(楚负刍五年),秦攻楚,俘楚王,秦王从汉水至鄂渚樊口,将负刍废为庶人,楚亡。”秦王大驾临樊口,“将负刍废为庶人”,那么,楚王负刍究竟是掳于荆州郢城,还是凤阳寿春呢?此时楚王负刍的国都究竟是在荆州郢城,还是凤阳寿春呢?这对于弄清王翦伐楚,秦王大驾樊口受俘负刍是十分必要的。

据《东周列国志·封建地图考》载:“楚:熊绎封丹阳,今湖广荆州府归州东北七里丹阳城是,文王始都郢今荆州府城北十里纪南城是。至平王更城郢,今荆州府东北三里郢城是也。昭王迁都在襄阳府宣城县南境,旋还郢。至襄王,东北保陈城,即开封陈州也。考烈王迁巨阳,在陈州东境。又东迁寿春,今凤阳府寿州也。”由此可见,随着楚国不断开疆拓土,此时,楚王负刍的楚都并不在荆州郢城或荆州地域,而是在凤阳寿春,楚都已于前几代人的考烈王就迁到安徽的寿春。此时的楚国除荆州外,还有淮南、淮北,吴、越也尽入楚国版图。可见楚王负刍应是俘于凤阳寿春的。

又据《东周列国志·安》(简介):“楚自周桓王十六年,武王熊通始强大称王,自此岁岁并吞小国,五传至庄旅,始称霸。又五传至昭王珍,几为吴灭。又六传至威王商,兼有吴、越,于是江、淮尽属于楚,几占天下之半。怀王槐任奸臣靳尚,见欺于秦,始渐衰弱。又五传至负刍,而国并于秦”。从以上载录中,可以看出楚国地域及楚国都城的变迁,又可以看出楚国历代兴衰发展演变过程。

此时楚国的地域与日后“三国”时的吴国相似,吴国当时的地域有六郡八十一州及荆楚地域。但是,此时楚国的地域比日后 的“三国”吴国地域还要大,“几占天下一半”。我们从“封建地图考”及楚国“简介”来看,楚国当时在列国中实际占有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那么樊口作为千里疆域的长江中间地带,既是军事要塞又是战略要地。王翦大军攻占永安城,又下西陵,就迫不及待地分兵30万渡江抢占鄂渚,屯兵樊口,致使楚国整个江南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秦皇以60万空国之兵托王翦,前线劳军,大驾临樊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命王翦合兵鄂渚,以收荆襄,于是湖湘一带望风惊溃”。日后的吴王孙权建都于武昌,也正是因为樊口是军事要塞,又是战略要地,是和秦王一样的战略谋虑。

冯梦龙编的《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很难得的研究东周

列国的“正史”。《东周列国志·读法》曰:“《东周列国志》与别本小说不同,别本多是假话,如《封神》、《水浒》、《西游》等书,全是劈空撰出。即如《三国志》最为近实,亦复有许多做造在于内。《东周列国志》却不然,有一件说一件,有一句说一句,连记实事也记不了,哪里还有功夫去添造。故读《东周列国志》,全要作正史看,莫作小说一例看了。”我十分认同以上的看法,读冯楚龙编的《东周列国志》应“全要把作正史看。”我最近拜读了《史记》、《资治通鉴》等史料,及有关秦始皇传记等几个版本,发现对秦始皇樊口受俘负刍的记载,要么只言片语,要么语焉不详,唯有冯梦龙编的《东周列国志》最为“详实”,又为“可信”。我想,冯梦龙在编《东周列国志》时,也肯定读了这些史料,而且还要多,研究的还要深刻。他的《东周列国志》我认为是研究“东周列国”史料的“结晶”。

《楚国演义》也戏说了秦王在樊口设“受降台”,收俘楚王负刍那风云激荡的故事。

拂去鄂州东周时期那段尘封的辉煌岁月,仿佛看到那巨人伟岸的身影;又仿佛听到那地动樊口、樊山摇的历史脚步声。金戈如卷席,铁马鏖战急。秦始皇扫六合,樊口风雷激。

(0)

相关推荐

  • 战国纪(冬)三十七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 十八年,攻赵.正月,恢生.[秦简编年记] 秦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王翦伐赵, ...

  • 秦统一全国,设立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主旋律

    秦灭周 东周后期分裂成东周国和西周国两个小国,周天子依附于西周国. 公元前256年,秦国开始伐韩国,取阳城,斩首四万:攻赵国,取二十余县,斩首九万. 西周武公联合诸侯攻秦国,战败.献三十六邑,三万余人 ...

  • 细说苏秦与张仪的雄辩与谋略(下)

    当苏秦已经在成功地实施他的合纵方略时,他的师兄弟张仪还在四处奔走,他先后到过韩.赵.魏.齐.东周和楚国,和苏秦一样,也在起步阶段尝遍了冰冷的世态.虽然张仪和苏秦不同,苏秦出身寒门,张仪却出身豪门,但到 ...

  • 樊於期为何要叛逃秦国?和《大秦赋》中的冬儿无关,2个原因

    一更历史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在之前以秦国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始皇嬴政的形象大多偏向负面. 以至于不少同学觉得,嬴政或许早已斩断七情六欲,任何儿女情长,只会阻碍嬴政一扫六国,问鼎中原的大业. ...

  • 《大秦赋》老板的送命题,秦王1句看似随意的话,芈启是以死回应

    袁载誉 公众号"袁史",已经专业科普历史10年了昨天 20:45 从<大秦赋>学点啥第20期 大臣道:"项燕那20万大军逼进函谷,臣以为大王当召回上将军,严阵 ...

  • 秦王扫六合,天时地利远胜人和

    秦王扫六合,天时地利远胜人和 扁舟秦汉系列之秦帝国的灭亡(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说起秦始皇和他的横扫六国,成就帝业的宏图壮举,人们大多从人和的因素阐述,从始皇帝个人到商鞅变法再到六世余烈,各种 ...

  • 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文字之后,汉字还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 ◆ ◆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汉字的创造和演变,以及在小篆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创造汉字的六个基本条例--六书.六书又被分为"四体二用",四体是指象形. ...

  • 秦始皇帝陵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平台.太史公<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详细的记述: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 ...

  • 古风·秦王扫六合

    作品原文 < 秦王扫六合 >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 ...

  • 绛州 凯旋//兰陵王 初心追梦风雷激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 ...

  • 不得了!六合这口古井是韩信挖的!

    1994年六合大旱这口井也没干 六合这口双口井传说是韩信挖的 距今2200多年,如今依然清如澈 说起井常见到的是单口井,可在六合区龙袍街道孙赵村一个山村里却隐藏着一口双口井."别小看这口井, ...

  • 商鞅:他死了,秦国却越来越强打,最终一扫六合

    文 / 子玉 魏国丞相公叔痤病了,魏王亲往探视.魏王漫不经心一问,丞相如有不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痤强打精神,我府中的中庶子公孙鞅,虽年少,但却有奇才,愿大王举国听之. 魏王默然. 大王如果不用公孙鞅 ...

  • 战前刘备主力已撤至鄂县之樊口

    战前刘备主力已撤至鄂县之樊口 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时引录了虞溥<江表传>记载刘备从当阳逃至夏口后,鲁肃劝刘备与东吴"连和"抗曹,"备大喜,进 ...

  • 元•丁鹤年《樊口(鄂州)隐居》赏析

    樊口隐居 元·丁鹤年 万里云霄敛翼回,挂冠高卧大江隈. 春深门巷先生柳,雪后园林处士梅. 翠拥樊山邀杖屦,绿浮汉水映尊罍. 谁能领取坡仙鹤,月下吹箫共往来. 丁鹤年(1335-1424),元末明初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