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至立:腰痛并不都是腰椎间盘突出

腰痛反复,影响过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有人认为“贴贴膏药、按按摩就能好”

也有人说这是“老毛病又犯了”

腰痛问题绝对不能忽视!

今天,同济医院的专家将为各位在线科普:

腰痛,到底是咋回事?

01 腰痛=腰间盘突出?

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可以“自疗”,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曾至立介绍,首先要明确的是,腰痛并不都是腰椎间盘突出所致。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医学上被定义为肋骨以下、臀下皱襞以上区域的疼痛、肌肉紧张或者肌肉僵硬,可能伴发或者不伴发腿疼。有数据显示,腰痛的终生患病率高达84%,有70%以上的病例出现了反复的腰痛,约20%的病例变成慢性病,10%进展为残障。

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为“腰突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曾主任提醒:

大部分腰突症都有腰痛这一典型症状,但86%的腰痛并不是腰突症,而主要是医生常说的“下腰痛”,也就是腰肌劳损、核心肌肉薄弱、坐骨神经痛等引起的腰部疼痛。

如果是单纯的下腰痛,可以通过改变不良姿势、合理运动、理疗等方式改善;但如果腰痛持续未能得到缓解,或者已经有下肢神经症状出现如腿麻、感觉异常等,就要及时就医,通过明确的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腰突症。

另外,下腰痛和腰突症是有关联的。因为下腰痛与不良姿势、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而这同样也是腰突症的致病因素,如下腰痛长期得不到改善,很可能就会演变为腰突症,所以,要重视对腰痛的及时干预。

02 为啥会得“腰突症”?

除了教师,很多办公室一族、中老年人群都遭遇过腰痛,其中有些已经被明确诊断为腰突症,他们的腰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脊柱外科康复师顾春雅介绍说,除了年龄增长引起的退变,不良姿势及缺乏运动是最常见的腰痛原因。

1 不良姿势

不恰当的坐、立、行、躺姿势会悄悄的伤害我们的腰,比如跷二郎腿、常穿高跟鞋、懒人躺、运动姿势不正确等。

过去,很多人都会练习仰卧起坐以锻炼腹部,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个动作反而可能损伤脊柱,因而改为提倡卷腹这一更科学的练习动作。

在办公室工作时,一些人的臀部总是离椅背有一段距离,或习惯一半屁股坐在椅子上,但长期维持这种姿势,腰部缺乏支撑,如果直接后仰靠背,腰部也是“悬空”的,久之就容易导致下腰痛甚至腰突症。

建议在坐位时也要尽量挺直腰背,或者借助靠垫让腰椎处于自然生理的前凸状态。同时避免久坐,经常起身活动活动。

我们在咳嗽的时候,很自然地会做出向前弯腰的动作,但是这个姿势使得腰椎间盘向后突出的压力增大,同时因为咳嗽使腹部肌肉强力收缩,腹压急剧增加,就容易让我们的腰椎间盘雪上加霜。

正确的做法是咳嗽时尽量挺直腰部,或者用手支撑借力减压,从而减轻对腰椎的负担。

2 缺乏运动

腰酸背痛这种情况,在久坐少动,尤其是长时间低头工作、缺乏运动的人群中更为多见。核心肌肉力量不足的人群,也就是腰腹肌无力者,更容易发生腰痛。

康复师顾春雅建议,坚持适量、合理的运动,有益预防腰痛,甚至能改善一部分下腰痛症状。但是,运动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发力和姿势、把握好运动量。如果做肌肉训练、对抗训练等,一定要请专业教练在旁指导。

03 腰痛病人怎么运动?

生活中发生腰痛之后,到底是要静养还是要坚持运动?

曾主任指出,首先还是要明确腰痛的原因。对于单纯的下腰痛人群,尤其是疼痛并不很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运动来缓解疼痛症状。这是因为运动需要肌肉、韧带,当然还有骨骼系统进行全身锻炼。运动解决了肌肉紧张问题,并为椎间盘提供了营养。简单轻松的伸展运动使血液循环不断进行;可以增强肌肉,特别是核心肌肉,这可以帮助减少疼痛;有助改善精神状态。

如果疼痛感十分强烈,或者并非单纯的下腰痛,而是已经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怀疑腰突症的人群,就先不要盲目运动了。请医生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给出治疗方案,病情缓解后再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那么,具体该怎么运动呢?

1 合理分配运动量

建议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等强度体能活动(流汗但仍能说话)、或75分钟剧烈体能活动,或混合以上中等强度和剧烈的体能活动。举例来说,一般老年腰痛患者,推荐的运动处方是:每周至少5次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快速健步走),每次30~60分钟;或者每周至少3次较大强度的运动(例如平地自行车),每次20~30分钟。

2 掌握目标心率

建议有氧运动的目标心率为180-年龄。例如:张某某今年40周岁,所以他在有氧运动中需要把心率保持在140次/分。

3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疼痛急性期(2周内)可选择规律步行。急性、亚急性腰痛、慢性腰痛,主张选择有氧运动,特别是步行、骑自行车和游泳。对于慢性腰痛的病人来说,包含个体化、监督、拉伸和力量等方面的运动相结合是最佳运动方式。

曾主任建议:

对于运动水平较低者,刚开始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运动方式,例如慢走。

对平衡能力差、神经肌肉协调能力不好、视力差、体重过大或足部有疾患者,使用功率车可能比跑步机更好。根据每个人行走能力的不同,跑步机的负荷可以通过增加坡度而非速度进行调节。

老年人在运动中诱发心律失常的比例比其他年龄要高,因此,在训练之前要做好心脏功能评估,同时在运动中做好监护。

此外,有一些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腰痛的动作,可以经常在家练习。例如:

04 “腰突症”必须手术?

一旦被确诊为腰突症,是否一定要手术?

不一定。腰突症的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需要综合分析,以决定治疗方案。

比如有的人疼痛感觉很强烈,但影像学检查显示突出并不严重,这时候医生会建议先不要手术,以康复治疗为主,再观察效果。但是,如果腰突症已经压迫到了椎管、神经,那么压迫时间越久,手术后需要恢复的时间也就越长。

康复师顾春雅介绍,如今在医院主张外科康复一体化,对于腰突症的需要手术治疗病人,术后即刻介入康复治疗,有助于缩短恢复周期,改善术后残留症状。也就是说,当医生建议您手术时,最好不要“拖”,否则康复期就会相应延长。

康复师建议:

术后早期(1~2周)可以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柔和的床边康复训练。术后1~3个月需要佩戴腰托,期间要在指导下进行力量训练、核心激活、下肢训练等。根据具体恢复情况,一般术后3个月后可脱下腰托,此时腰部肌肉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可以通过器械训练对腰背部肌肉激活,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对于暂时不需要手术的病人,只要没有禁忌证,如肿瘤转移,都可以通过康复训练缓解腰痛的症状。在医院可进行理疗,在家可以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无论是否做了手术,改变不良姿势、保持合理运动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好习惯。

专家名片

曾至立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骨科主任医师、骨科副主任、骨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副主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擅长脊柱脊髓损伤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微创化治疗,常规开展颈椎、胸椎及腰椎各类创伤、退变、感染、肿瘤等手术,尤其擅长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微创固定通道下的减压植骨融合技术、微创神经减压技术、椎体成形术。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委员兼腰椎教育工作组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兼微创内固定研究小组组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委会委员兼脊柱畸形学组副组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骨科专委会委员。

临床工作及研究重点为脊柱脊髓损伤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微创化治疗。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及上海市卫计委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十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获得上海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全国医学优秀多媒体教育成果软件成果奖一等奖 (2013),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铜奖(2012及2013)。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及获得各项专利十余项。

媒体 |健康财富

文 | 骨科

图 |以上均为版权图

编辑丨宣传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