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半生潇洒、半生凄凉的诗圣,在草堂前写下绝句漫兴九首

纵观诗圣杜甫一生,可谓“半生潇洒、半生凄凉”。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上从晋代开始世代做官。小时候家境富裕、生活安定,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从小就可以作诗写文。而且淘气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除了幼时丧母这个遗憾外,可以说杜甫的幼年到少年完全是幸福的生活。

公元731年,19岁的杜甫,开始他人生长达15年的漫游生活,读万卷书、走千里路,结识了李白、高适等朋友。虽然24岁时参加进士考试未中,依然没有影响他的漫游生活。

直到公元747年,35岁的杜甫开始了人生的下坡路。唐玄宗下诏进行全国普选人才,凡“通一艺者”都能参加,杜甫兴致勃勃地到了长安。可惜,唐玄宗的一场人才大选,被李林甫搞成成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者全部落选。杜甫不甘心,开始转走权贵路线,向权贵们不断地投自荐信,都石沉大海。在长安的十年,杜甫过着特别穷困的生活,以至于43岁的时候,居然把儿子饿死了。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本就居无定所的杜甫又不得不开始了逃亡生活。逃亡途中,听说康肃宗在宁夏灵武登基,投奔过程中还被叛军俘虏,又被押回了长安。

终于在公元757年,45岁的杜甫被肃宗任用为左拾遗。可仅仅干了一年,没眼色的杜甫,居然营救因平叛不利而获罪的宰相房琯。肃宗大怒,被贬到华州,从此不再被重用。

公元759年,47岁的杜甫投奔严武到了成都。严武帮他建了后世著名的杜甫草堂,总算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公元765年,严武去世,53岁的杜甫又到奉节投奔柏茂林。到了奉节,过了两年种田生活,生活倒也过得去,创作了四百多首诗歌,达到了他的创作顶峰。

公元768年,56岁的杜甫思乡心切,从奉节开始返程。一路上遭洪水、遇兵变,折腾了两年,也没有回到家乡,最终于公元770年死在了潭州到岳阳的一条小船上。一代诗圣结束了凄凉的一生,就此陨落。

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写了一组《绝句漫兴》,共九首,记录了草堂的春夏之景。下面是其著名的第七首,描写了草堂一带的初夏景色。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杨花洒落在路上,就像铺了一层白毡,溪面上的荷叶就像堆叠着的青钱。幼雉藏在竹林笋根间,难以发现,沙滩上的幼小野鸭挨着它的母亲在睡眠。

在生活落魄的时候,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并写出精美的诗篇,这种精神可能是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诗人的原因之一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书法作品作者郝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