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请高僧释来复,高僧写诗答谢却因诗中一“殊”字被凌迟,其实杀他的真实原因并非如此

朱元璋因为一个“殊”字处死的高僧是释来复,历史上确有其人,释来复是元未明初临济宗名僧,字见心,号蒲庵、竺昙叟。

他是著名诗僧和书僧,不光写得一手好诗,书法造诣也颇高。与虞集、张翥、欧阳玄、黄溍、郑元佑、张雨、顾瑛、宋濂等文人名士交谊深厚,而且与公卿权贵也来往密切。

这样一位高僧,为何却被朱元璋处死了呢?表面上是因为朱元璋设宴款待释来复后让他做一首感恩诗,这也正常,朱元璋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喜欢装装文化人,更喜欢被文化人拍, 这可能是当皇帝的通病。

当然释来复也不含糊,既然吃了人家的肉喝了人家的酒,写几句诗表达谢意也算正常,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极其肉麻的“马屁”诗: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不亏为“诗僧”,连拍马屁都拍得如此肉麻如此有营养,但朱元璋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哪里是真的要听他作诗?

于是就抓住诗中一句:“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中的“殊”作解,对他说:“你这是骂我歹朱,是何居心?”然后叫来侍卫将他打入大牢最后凌迟处死。之后为了掩人耳目,将其与胡惟庸案牵扯,在老百姓心里他似乎也就死得其所了。

实际上,释来复之死并非只是因为一首“马屁诗”中有一个“殊”,也与胡惟庸案基本没多少牵扯,关键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释来复不愿为朝廷效力。因释来复诗文和书法造诣颇高,在当时可以说算得上名满天下的高僧,很受朱元璋和诸蕃王的尊敬和信赖,朱元璋为其赐了金襕袈裟,封为僧官,可谓荣宠一时。

朱元璋看重他的才气和名声,想让他到朝廷作官,一则是他们有相同经历,让这样的和尚来朝廷作官也能让自己显得不是那么另类,另一方面以释来复才华和盛名,为朝廷效力也算人尽其用。

但是释来复可能是已经习惯了云游四方不受约束的生活,对作官他其实没有多大兴趣,所以就婉拒了朱元璋的邀请。

但这世上,有些人你可以拒绝,有些人是你拒绝不起的存在,古代皇帝金口玉言,他们多数时候是不会接受别人的拒绝的。既然不能为我所用,留尔何用?自此,就已经有了杀意。

2.与名人权贵交往甚密。如果说释来复拒绝朱元璋让他很不爽的话,他与名人权贵的交往甚密却是大大触动了朱元璋敏感的神经细胞,他本身不光当过和尚,而且还是从底层通过起义当上了皇帝,这就让他格外小心,最怕有人谋反。

而谋反这种事等到真的发生或者开始起兵的时候再镇压已经来不及了,必须早发现早预防,宁可错杀千人不可放过一个,可能正是出于此心,朱元璋才把释复来列为重点怀疑对象,这其实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你一个和尚,不好好打坐念经,超度亡灵?却总是游走于名人权贵中间,这是想干吗?按照朱元璋的理解,他们在一起无非就是谈古论今,妄议朝政,弄不好还真能串通一气,商议谋反也未可知。

以朱元璋的性格,与其狐疑,不如让他去死,这才会让他更心安。所以,这高僧也就必死无疑。

3.剃头却不剃须。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释来复头剃得比较光,但却留着长长的胡须,有次朱元璋问他为何不剃须,他的回答也很让朱元璋很不爽。

他说:“剃光头表明我抛弃红尘俗事,忘却世间烦恼,但留胡须是要表明我的男儿本色和气概。”

这样的回答应该说很到位也很有说服力,但他却忘了朱元璋在当和尚的时候是既剃了发也剃了胡须的,既然与朱元璋当初当和尚时的情形不符,不管他回答得多巧妙,其实都不及赶快将胡须剃丢效果更好。这也让朱元璋心生嫌隙。

其实,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有点夸张,朱元璋好歹也是一代帝王,怎么可能因为人家的个人形象与自己当初的不符就会心生不满呢?

再说,朱元璋长得那么丑,也没有因此将长得帅的男子都抓起来或者杀掉,这种说法其实不大可信。

4.此人坏事做尽。这种说法也是无法考证的,因为他作为高僧,应该不光在诗文和书法方面很有成就,而且在道德方面也应该是比较高的,如果他无德的话,再高的才学也不足以被那些名人和权贵看好。

所以说释来复来复贪财好色之类的事情可能都是臆想出来的,或者是朱元璋在杀掉他后强加在他头上的罪名。

这样看来,朱元璋之所以杀释来复,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拒绝了朱元璋邀请他做官和与那些名人权贵交往甚密,这才是导致他最终被凌迟的重要原因,其他的有可能是强加,也有可能是猜想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