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生 | 关于肖邦的音乐(三)

哦,上帝啊!你就在那,你就在那,可你却不复仇!——肖邦

赵晓生,自称“大狮子”,人称“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前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创作数十部作品,如:管弦组曲「简乐四章」(1986),钢琴独奏曲「太极」(1987),高胡二胡及双重民族乐队协奏曲「一」,「唐诗乐境」(1989),钢琴协奏曲「希望之神」(1985)、「辽音」(1991),「交响音诗·神话四章(昱)」(2014)及弦乐四重奏,舞剧,钢琴及民乐重奏小合奏等,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曾在全国三百多个城市进行大师课讲座,几乎走遍整个中国。在美国、香港等地及国内各城市举办六百余场钢琴音乐会。

撰写大量音乐理论书籍,如:「传统作曲技法」,「太極作曲系统」,「钢琴演奏之道」,「钢琴经典导读」,「时空重组一《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上中下)」,「BACH解密」,「通向音乐圣殿」,「走進音樂」,「曉生詩詞」,「鋼琴考級技術問答」,「我的音乐信仰」(赵晓生 梅雪林 合著)等著作,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他独辟蹊径的教学理念,扎实严谨的研究体系和坚实厚重的理论功底。

近些年,赵老师通过【晓生音乐讲堂】组织各种古今中外主题的“全国钢琴教师研修班”向全国的乐友传播他的教学理念,深得全国音乐学子的深深爱戴。他正用一颗博爱之心影响着所有爱音乐的学子们。

音悦艺道继续为您独家呈现赵晓生讲座——《关于肖邦的音乐》。赵晓生教授以宽广的视角和生动的讲解,带领大家从肖邦音乐的整体特征和阶段分期入手,层层深入,最终触及肖邦创作思维的许多核心方面。

今天,我们进入第三部分——肖邦音乐创作的“第二时期”特征。1830年,二十岁的肖邦离开祖国,辗转多地,定居巴黎。整个1830年代属于肖邦创作的“第二时期”。这些作品蕴含着肖邦对祖国和家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身生活、疾病和爱情的感受。肖邦运用了什么创作思维来表现音乐内容?节拍的转变如何折射肖邦愁苦的心灵?

快戳下方视频

继续探索肖邦的音乐世界吧!

▼讲座第三部分▼

观看讲座完整版

或学习赵晓生教授的

初步钢琴教学课程

请关注文末信息!

音悦艺道配合讲座内容

继续为您献上丰富、精彩的:

“肖邦生平与导赏”系列

今天,我们推出第三部分

肖邦——孤独的巴黎宠儿

1830年11月29日,华沙军官学校的学生皮奥特·维索奇率众偷出武器,攻入康斯坦丁大公的官邸;波兰反抗俄皇统治的“十一月起义”爆发。康斯坦丁大公男扮女装,溜出宫殿逃过一劫。军火库被迅速占领,武装起来的市民和俄罗斯军队交锋,权力核心动荡更迭。。。这座肖邦生活了十九年的城市,瞬间风雨飘摇,血雨腥风。

《抢占华沙军火库》,布面油画,Marcin Zaleski创作于1831年

此时的肖邦,正短暂安顿在维也纳。他获知了祖国的消息,心中万分牵挂,在信中痛心地写道:“我憎恨我离乡的时机”。肖邦打算跟随好友泰特斯(Tytus)回国效力,但被朋友们劝阻——相比于回国,肖邦更应该用其它的方式,挥洒天才,支持祖国。

25岁的肖邦,肖邦的恋人Maria Wodzińska作于1836年

1831年7月20日,肖邦离开维也纳,经过慕尼黑和斯图加特,最终定居在了巴黎。在斯图加特的两周,是肖邦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光。经济的困窘、前途的迷茫让他愁苦抑郁,而祖国起义失败的噩耗更是火上浇油。肖邦几近语无伦次地写道:“哦,上帝啊!你就在那,你就在那,可你却不复仇!。。。父亲啊,这就是年迈的你被馈赠的东西啊!母亲,我温柔而饱经苦难的母亲,你眼见女儿死去(指伊米莉亚),如今你又目睹俄罗斯军队的铁蹄踏过她的坟墓,将你压迫!”

最能反映肖邦此时心境的作品

莫过于1831年9月创作的

▼《c小调“革命”练习曲,Op.10,No.12》▼

Etude in C minor, Op. 10 No. 12 Vladimir Horowitz - 霍洛维茨大全集(卷3)

《c小调“革命”练习曲》1833年巴黎首版曲谱(局部)

因为护照等原因,回到祖国渐成奢望,巴黎成了肖邦的新家。他完成了在巴黎的音乐会首秀(1832年2月26日),随李斯特、柏辽兹等好友一起进入巴黎社交圈,而作为教师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肖邦作为教师,以“剑走偏锋”著称,这和少年肖邦接受的非正统钢琴教育有关)。但同时,孤独内敛的性格也让他彻底从音乐会明星变为私人沙龙的座上宾,并且越发退缩到自己细腻、忧愁的内心世界。

肖邦肖像,布面油画(局部),Eugène Delacroix作于1837年

1830年代,肖邦的音乐创作进入高产期,音乐风格也变得成熟起来——民族性,戏剧性,抒情性,如歌的旋律缠绵,绚烂的和声色彩,绝妙的结构创意。。。一个越发美妙、精深的肖邦音乐世界正向世人敞开。

一方面,玛祖卡舞曲、练习曲、夜曲等小型体裁逐渐在肖邦的笔下展现出脱胎换骨的气质和高度——

传统的波兰民间舞蹈变成了节奏灵动、和声精巧的艺术珍品;

▼《g小调玛祖卡,Op.24, No.1》▼

创作于1833年

Chopin Mazurka - No.14 in G minor, Op.24, No.1 Arthur Rubinstein - RCA RED SEAL BEST100

练习曲不仅针对具体的技巧难点,更呈现出高妙的形态创意和鲜活的意象;

▼《降A大调练习曲,Op.25, No.1》▼

创作于1836年

Chopin_ Etude #1 in A flat 'Harp Study' Maurizio Pollini - Edition

夜曲也颠覆了其先祖肤浅、恬淡的面貌,变得心潮起伏,精巧而深沉。

▼《升c小调夜曲,Op.27, No.1》▼

创作于1835年

Nocturne No. 7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1 (升C小调第7号夜曲,作品27之1) Maria Jo?o Pires - Chopin: The Nocturnes

另一方面,在较大型的体裁方面,肖邦也开启了一番伟大的探索——

此时的波兰舞曲,在雄浑和宏大方面远胜于少年肖邦的同类创作;

▼《升c小调波兰舞曲,Op.26, No.1》▼

创作于1835年

Polonaise No.1 In C Sharp Minor, Op.26 No.1 Maurizio Pollini - Chopin

谐谑曲则演变为“动荡激烈”和“至柔至美”之间的迷人交替,性格幅度令人惊叹;

▼《降b小调谐谑曲,Op.31》▼

创作于1837年

Chopin: Scherzo No.2 in B flat minor, Op.31 - Presto Martha Argerich -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2; Scherzo; Polonaise; 3 Mazurkas

叙事曲更是以抒情性、戏剧性相融合的品格,以及巧夺天工的结构创意,开创了钢琴领域的一片新天地。

▼《g小调叙事曲,Op.23》▼

创作于约1835年

(0)

相关推荐